APP下载

推行绿色质量观,强化增值评价,推进区域质量协同提升

2020-01-25蔡艳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综合分析

蔡艳

【摘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建构小学区域绿色学业质量评价框架;实施动态多指标关联性监测;加大学业监测与区域专题现场调研的综合分析;加强对发展状态的纵向分析,强化增值评价。

【关键词】绿色评价;关联性监测;综合分析;增值评价

一、基于全方位育人,树立绿色质量评价理念,建构区域评价框架

科学的质量观与科学质量评价息息相关,京口区教育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结合区域实际,树立绿色评价理念,建构京口区绿色评价体系。

京口区绿色质量评价的“绿色”,顺页应国家发展要求,从生态的视角,构建适应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系,从全面的、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来评价教育,强调评价的综合性和多元化,关注评价对象的可塑性和发展力。

二、实施动态多指标关联性监测,针对重点项目和薄弱指标进行评价,强化评价增值功能

首先,我区采用跟进式监测的方式。国测、省测由专门部门研究以及实施,拥有比较科学完善的监测框架和监测工具,区域监测框架首先与国家省市监测框架一致,使用同样的监测工具,建构的重点是根据国测、省测的数据分析,进行重点监测项目和薄弱监测项目的具体化和深化,细致分析成因,强化精准的跟进式改革和行动。跟进式监测保障了国、省、市、区监测体系的一致性,保障数据的共享共通。

根据京口区绿色评价框架,2019年我区结合省测数据,对区域小学进行了三个阶段的监测。语数英学科学业水平学科素养抽样测试。测试科目为四年级数学、五年级英语、六年级语文,考试时长分别为80分钟、60分钟、120分钟。测试对象为全区部分小学,其中四年级数学参测学生2194名(2所小学未抽样),五年级英语参测学生2403名(2所小学未抽样),六年级语文参测学生2033名(2所小学未抽样),其他学科学业水平学科素养抽样测试。测试科目在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中抽取了音乐和体育。音乐在全区16所小学中抽测2所,每所学校抽取一个班。在其他学科中,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加大了体育的测试范围,体育测试了15所小学部分学生共849名。影响因素(综合指标)问卷调查:共对全区16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2596名、四年级任教语数英三科的教师共138名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第二阶段和第三个阶段均是按照区域绿色质量评价体系首次实施。特别是第三个阶段的综合指标测试,我们根据国测、省测对我区测试的数据,针对区域重点指标和薄弱指标—一高阶思维发展情况、办学规范指数、学生学习环境指数、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五项指标进行了调研和专项问卷。

1.加强对学生高阶思维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实现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增值评价

如五年级英语,通过监测,我们发现在高阶能力区域,学生的词汇理解、看图补充对话信息、书面表达得分率偏低。结合日常听课、专项现场调研等过程性评价,结合监测数据,给予分析和跟进式行动建议:a.集体备课活动主题不明确,形式单一,多指向知识梳理和易错题整理,对深度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考不多;b.一些课堂学习活动缺少层次性、关联性和综合性,多数问题的思维含量不高,很多板书无设计,只是零散的词汇、句型堆砌,难以帮助学生厘清一节课的学习脉络,形成系统概念;c.教师对基础单词、句型、语法等简单型作业设计关注较多,对口语、阅读、写作等综合性作业研究相对较少,且缺少有效的指导、评价和反馈。

2.加大影响因素的专项问卷

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成长环境、教师专业发展等指标关联分析,实现了师生成长的增值评价。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质量的提升是—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研究外部环境,包括教育在内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因素所组成的成长环境系统。此次监测,我们根据省测数据区域薄弱点,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成长环境、教师专业发展等指标,对每—所学校进行了分析,为每—所学校提供了监测数据,便于学校了解质量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与学的方式。同时我们还对普遍的问题进行了区域性的比较分析,给予跟进式行动策略。

2018年省测,我区八年级英语师生问卷数据反映出,教师对难度的把握与学生对难度的把握,两者数据出现了明显差别,说明教师对学情判斷是依赖于经验型的推断。发现问题后,我们再通过现场调研,发现这是区域教师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课堂的教学设计忽视或不重视对学习对象的研究,在直觉与经验驱使下进行教学设计,往往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重视“教与讲的功能”,重结果轻过程,出现“前段加速,后段反复”现象。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以及实际调查的情况,我们组织单元主题的区域反馈和研讨,转变教学理念,引导教师探讨学习的本质以及有效的教师行为,帮助教师加强课前的学情测试,课上的课堂观察,强化运用实证的方法精准教学,改变仅依赖于经验的推断。

三、加大学业监测与区域专题现场调研的综合分析,增强过程的增值评价

学业监测数据往往更多的是结果型评价,为了保证全面评价,我们实施基于数据分析,备、教、学、评、研的—体化过程性调研,多方面分析问题的影响因素。根据区域评价框架,我们基于测试数据进行专项的现场调研来多方面分析成因。如2019年我区结合省测数据,对集体备课进行专项调研。在调研前根据数据设置调研量表(见表2),通过听一节课同时检查五个指标。

听课的同时查阅整个教研组共案检查集体备课实效;检查个人教案检查教备一致、二次调整情况;查阅听课笔记,检查集体备课与培训落实情况,查阅当堂课作业,检查课堂作业设计;听课后立即进行课堂教学测试,检查上课的实效;检查提优补课的记录,了解学校质量管理的情况。基于数据分析,通过—体化主题调研,帮助学校找准质量管理的亮点与问题,与纸笔测试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形成评估报告,逐一进入学校进行专项反馈,加强反馈后的追踪,切实为区域以及集团、学校的质量提升服务。通过监测数据与区域专题现场调研数据的综合分析,将总结性评价导向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导向。

四、加强对发展状态的纵向分析,实现发展的增值评价

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质量形成的因素很多,而发展是我们绿色评价的重要指标,我们建立大型数据库,对每所学校的关键数据进行建档。每个学科总分转化为平均分500分,标准差为100分的量尺分数。通过国标分转化公式:

以此来测量和诊断学校以及集团发展的状态,发现发展的因素,共同分析,激励团队,实现评价的增值效应。

科学实施教育监测,保证区域质量优质均衡,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程,我们将始终坚持理性反思,在行动中不断实践,不断纠偏,不断创新,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综合分析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综合分析
安徽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论企业财务能力的重要性
低电压在线监测与综合分析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