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类意识和行为培养的校园分类垃圾桶设计

2020-01-25钱锋韩磊雷淑彤

工业设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校园

钱锋 韩磊 雷淑彤

关键词:分类意识;分类行为;校园;分类垃圾桶设计

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要途径,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校园中产生的可回收的资源垃圾比例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高,环保意识强,具备自觉接受和推动垃圾分类回收的能力,并且能够为垃圾分类起到积极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实施校园垃圾分类回收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校园的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而且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1]。因此,合理易用的校园分类垃圾桶设计能够降低垃圾分类专门知识的学习成本,顺应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轻松便捷地进行正确分类投放。

1 国内外校园分类垃圾桶设计现状

我国大学校园内的分类垃圾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分类垃圾桶,另一种是智能分类垃圾桶。普通分类垃圾桶是指可直接分类投放垃圾的收集容器,而智能分类垃圾桶一般要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打开垃圾桶进行归类投放,一般会和应用APP 配套使用,具有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引导正确分类投放、用户信息追踪、激励奖赏等功能。校园分类垃圾桶主要是一组两分类(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类)或四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如上海地区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四类)的数量固定、容量完全相同的垃圾桶,外观造型以长方体或柱体等几何形体为主,不够美观,而且与校园环境不协调;垃圾桶色彩单一,不同类别的垃圾桶色彩相同,只是在桶体上粘贴或印上垃圾回收标识,分类信息不明确,辨识度不足;垃圾桶的投放口尺寸和高度不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导致投入垃圾时费时费力,有盖的垃圾桶通常需要手动推开盖子才能投放垃圾,人们怕麻烦怕弄脏手就将垃圾丢到垃圾桶的周围,致使垃圾桶及周围更加脏乱;智能分类垃圾桶因其要手机扫码打开投放口,通常一组四个垃圾桶只有一个二维码,学生要排队等待,分类投放垃圾效率低下,打击其分类的积极性,影响其分类行为习惯的形成。

国外尤其是日本的大学校园内的分类垃圾桶兼顾美观和实用,一般采用更加精细的分类方式,并且与校园环境产生的垃圾种类相结合,因地制宜进行有针对性地精细化垃圾分类,有助于学生的正确分类投放,也利于终端处置;分类垃圾桶设计以人为本,通过合理的形态、色彩、视觉信息指示和引导,帮助人们更加便捷与快速地进行垃圾分类行为。比如大阪大学垃圾桶分为纸容器类、非纸容器类、瓶类、罐类、PET 瓶类五类,垃圾桶色彩各不相同,垃圾桶上标示的信息主体是有代表性的图形,使用日文、英文、中文三种文字分别标出垃圾桶的类别和具体的可投入垃圾信息,并且垃圾投放口使用和垃圾种类有联系的形状来提示和引导正确投放,这些设计因素使学生在投放垃圾时一目了然,通过影响学生的分类意识和行为,促使分类行为习惯的形成。

2 基于分类意识和行为培养的校园垃圾桶设计意义

基于分类意识和行为培养的校园垃圾桶设计能够提升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效率。物质环境的不完善影响着行为的发生与过程[2],垃圾桶的分类指示不够清晰明确,使用不方便等因素都会使得垃圾分类行为不能顺利进行,合理便利的校园垃圾分类垃圾桶设计,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促进分类的行为,并能让学生产生正面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如实现目标带来的满足感,为环保做贡献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基于分类意识和行为培养的校园垃圾桶设计能够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大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校园垃圾分类,逐步改变原有的生活态度、环境意识和价值观,塑造新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新的更高的行为目标,引导合理的消费行为,选择共用或共享消费模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购买和消耗,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通过二手物品交易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式,从消费模式层面做到垃圾废物减量和循环利用,进而树立生态价值观,促使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3 基于分类意识和行为培养的校园垃圾桶设计思路

3.1 造型美观简洁并与校园环境相融合

作为生活服务设施,垃圾桶设计应该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美观与易用并重。唐纳德· 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出“美观的物品更好用”,这是因为人的情感、行为和认知是相互影响的,美观的物品让人感觉良好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会有耐心尝试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5]。

3.2 利用色彩进行指示性引导

相对于图形和文字,色彩更易被人们感知和辨别。将分类垃圾桶特定的颜色与某一垃圾类别相对应,人们可以直接根据垃圾桶的颜色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更加方便快捷。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倡导的四色标识分类垃圾桶,分别是红色(有害类)、绿色(厨余类)、蓝色(可回收物)和灰色(其他),分类垃圾桶色彩方案可以此四色为大类基准,小类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色彩延伸。

3.3 使用方便

分类垃圾桶应无需手动打开,分类信息显示清晰明确,投放口位置高度适当,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使人们能够轻松投放垃圾;投放口的形状能够根据不同垃圾类别予以区分,起到提示引导作用;分类垃圾桶设计还要考虑其结构合理性,要便于垃圾的收取和垃圾桶的清洁。

4 基于分类意识和行为培养的校园垃圾桶设计实践

4.1 普通分类垃圾桶设计方案

校园普通分类垃圾桶设计方案(如图1)采用立放的书籍造型,两边的马头墙式的“书挡”用以稳定一组垃圾桶,“书挡”上可以放置绿植,也可以放置体积较小的有害垃圾桶,这样既可以增加有害垃圾桶投放口的高度,又能夠实现与其他类别有效区分。色彩以明快的渐变色区分,可以作为景观美化校园,与校园环境相融合协调,实现多种形式的分类投放引导。秉承精细化垃圾分类理念,与校园环境产生的垃圾种类相结合,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纸类可回收物、玻璃可回收物、金属可回收物、塑料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七类,便于对应类别实现正确投放;以色彩和标识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分类投放;以每天不同类别垃圾的投放量为参考,便于每天清理,从而设计出不同类别垃圾桶的大小容量各不相同,且投放口的形状依据垃圾类别而各异,既是限制又能引导进行正确分类投放,还可根据具体使用地点而增加某一类垃圾桶的数量,因地制宜,灵活应对。

4.2 智能分类垃圾箱设计方案

校园智能分类垃圾桶设计方案(如图2、图3)由硬件设施和配套使用的APP 互联组成,硬件设施采用可双面使用的“亭式”造型,简洁美观实用,正面和背面的资源回收区用于可回收物的分类回收,设置纸类、塑料、玻璃& 金属、织物四类别,两端半圆的物品交易区用于闲置物品的交易,分格寄存展示学生闲置的二手物品,做到闲置物品的二次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APP 具有详细的可回收物分类知识讲解,正确的分类投放方法和步骤,还具有积分兑换和社交展示等激励机制,支持二手物品的寄存展示和支付交易,能够很好监督和引导可回收物品的分类投放。使用流程如下:首先按照APP 中指引将可回收物品进行分类和处理,然后使用智能手机APP 扫描相应类别的二维码,投放口打开,将相应同类别的可回收物放进去,经过检测称重无误后,自动进入桶内(如检测发现归类或处理不符合要求,将提示退回重新整理投放),接着投放口关闭,完成分类投放。APP 记录每次投放信息,依据类别和重量换算,获得相应的积分。

5 结语

基于分类意识和行为培养的校园分类垃圾桶设计,以学生的生活便利为前提,通过整体外观造型、色彩运用和使用便利等设计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然正确投放垃圾,促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责任感的培养,培养分类行为习惯,提升垃圾分类回收效率,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循环利用。

猜你喜欢

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