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数学翻转课堂的实现方式
2020-01-25陈如娟
陈如娟
[摘要]先学后教、先做后学以及学后展示的翻转课堂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基于微课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展示方式的翻转特点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荷,平衡学生的学习重心,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32-0089-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已经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翻转。微课就是其中一种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所谓微课,就是以视频为载体的一种短小精悍的、在线或离线的教学方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減轻了学生的学习负荷,平衡了学生的学习重心,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先学后教:基于微课的教学方式翻转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质就是“时空翻转”“角色翻转”“方式翻转”。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以学定教”“因学施教”“顺学而导”。微课教学,首先就是颠倒教与学的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时间的分配。教师让学生借助微课先学,然后再聚焦学生先学所产生的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研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深化学生的学习认知。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容易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负迁移,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斜边。据此,笔者拍摄了一节微课视频,主要聚焦于底乘斜边。通过“将平行四边形推拉成长方形,什么不变、什么变了”以及“将平行四边形放置于格子图之中”等内容,引导学生突破固有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深刻的认识:一个平行四边形推拉成长方形,面积变大;一个长方形推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小,随着倾斜度越来越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越接近零。而方格图则暗示学生可以用剪拼的方法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有了微课的先学,教师可以借此展开针对性地教学。学生因为观看了微课视频,学习了微课内容,自觉地从剪拼的视角展开探索。有学生沿着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两个直角梯形,然后拼成长方形;有学生沿着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拼成长方形。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呢?一定要沿着高剪开吗?由此提升学生对该内容的深刻认知。
基于微课的先学后教的课堂翻转,将教学时间、教学重难点等内容重新进行分配。原本课堂上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被有效地分解,而难点内容也逐个击破。基于学生“先学”的数学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使命与责任就是做一个引导者、助推者,在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时主动、积极地引导,顺利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先做后学:基于微课的学习方式翻转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也是对学生自身学习方式的革命。传统的数学学习往往是一种纸笔性的学习。在纸笔性的数学学习之中,学生习惯于模仿、演算,而疏于建构、创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秉持先做后学的重要理念,坚持真理诞生于实践之中,重视学生的“做”,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后学,让学生通过“做”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新。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笔者设计了一节别具特色的微课——做圆柱。微课视频详细地说明如何做圆柱。首先,是引导学生随意做一个圆柱。那么,是先确定圆柱的底面,再根据底面确定圆柱的侧面呢?还是先确定圆柱的侧面,再根据侧面确定圆柱的底面呢?学生边观看微课视频边做圆柱。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惊喜地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并且认识到,在没有具体的圆柱规格前提下,先做圆柱的侧面比较方便。先做后学引发了学生深度思考:圆柱的侧面和圆柱的底面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能否先做圆柱的底面?在做中学,学生在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再将长方形卷成圆柱的反复操作过程中,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这样学生就能做一个指定规格的圆柱,而且既可以先做底面,也可以先做侧面。有了这样“先做后学”获得的认知,学生就能自主地建构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并且还能将圆柱的侧面、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的侧面联通起来进行思考。
如果说,基于微课的先学后教是一种整体上的结构性、系统性革命的话,那么,基于微课的先做后学就是一种主体性的革命。在做中学、做后学能帮助学生攻克学习的“堡垒”,也能帮助学生肃清学习的“宿敌”,还能帮助学生构筑学习的“阵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不仅能深化学生的认知,而且能丰盈学生的数学智慧。
三、学后展示:基于微课的展示方式翻转
当下,限时讲授、合作交流、踊跃展示已经成为部分地区课堂教学的方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师的身份要由“主演”转变成“导演”。只有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才能实现课堂的真正翻转。学后展示,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课堂进行展示,而且还可以延伸拓展到课后。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在线展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离线展示。展示场域的拓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超越传统的课堂束缚。
基于微课的展示方式的翻转,不仅能让教师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能暴露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课展示发挥着双重作用:一方面是对学生前一个学习阶段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对后一个学习阶段学习的开启。在展示过程中,能汇聚学生微课学习的成果,尽显学生学习的精彩。比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梯形的面积”时,由于微课的介入,学生对计算梯形的面积能进行多样化的思考。他们不再满足于课堂上所研讨的倍拼法,还对其他的方法展开了自行研究。当学生拥有了个体化的研究之后,就能将课后、课外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学生就会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微信、QQ群、班级博客等方式进行学后展示。比如,有学生在学后展示中认为,可以先将梯形通过分割法转化成两个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进行梯形面积的推导;有学生在学后展示中认为,可以将梯形通过剪拼法转化成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进行梯形面积的推导。如此,不仅课堂可以成为学生展示的场域,网络也成了学生展示的场域,而且是更为有效的展示场域。在学后展示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质疑、问难,从而形成一个交互性的立体空间。由于学后展示的翻转,展示活动被赋予了一个充分的时空,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都能得到更多展示。展示也不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轻描淡写,而是有了深度、广度。
认识是基础,设计是关键,录制是保障,将微课运用于教学之中,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展示进行了有效翻转。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微课的作用不容小觑,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微课进行适度地开发,微课就能成为数学教学的“利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质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制作微课,这样的翻转课堂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责编 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