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复习课不再流于形式
2020-01-25杨利容
杨利容
[摘要]复习课应尽可能地有针对性,集中处理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攻克学习的重难点,构筑知识框架,实现切实有效的复习。
[关键词]复习;学情;混淆点;易混点;知识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32-0066-02
及时复习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巩固深化认知结构、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教材编排的复习课过于求全,教师往往采用做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复习巩固,这种炒旧饭的做法让学生兴味索然。复习课要起作用,拿捏住复习精要是关键。对此,笔者归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结合学情,辨析对比,集中处理混淆点
复习课一般以单元为节点,有时也可以打破成规,根据学情自行安排。复习课不妨迎难而上,专挑险隘进攻,集中处理知识的混淆点。
[案例1]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复习。
周长与面积的几何概念分属三年级上下两学期。学完面积后,很多学生会将周长与面积混为一谈,张冠李戴。笔者认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复习课”可将教学重心放在整理上,深化二者的意义分辨。例如,围绕“6×4=24”“4×4+2×2=20”这两个算式进行复习,可先出示算式一“6×4=24”,再让学生根据算式画几何示意图,利用平移思想求出不规则图形周长,并比较变形前后的周长与面积。教师出示图1,并提问:“它的周长也能用6×4=24(厘米)计算吗?求它的周长与面积。”再出示算式二“4×4+2×2=20”,从周长、面积两个方面去理解并画图。
笔者以乘法算式“6×4=24”为思维辐射源,让学生展开想象去尽情表示不同图形的周长或面积,并在方格纸上作图。学生有的画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有的画出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有的则心思缜密,将所有可能的矩形全部画出,甚至个别特优生还运用平移思想,画出了不规则几何图形。接着,教师设问:“这个算式,何时表示周长,何时表示面积?”示意学生关注量词的运用,严格区分长度与面积的度量单位,突破知识难点,也借此机会辨别长度和面积概念;再以此算式为核心,推广到将不规则图形平移求周长上,进一步强化周长与面积的差异;最后让学生根据算式“4×4+2×2”作圖,加深对面积和周长的定义的理解。一个平常的算式将周长与面积的区别揭示得淋漓尽致,从算式到图形的转变增强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算式生动诠释了周长与面积的定义,无声的解说释放出巨大的导学能量。
观点简述:复习课不是录像回放,制定复习课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学情精简内容、巧妙装配,如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概念组装起来进行复习,也可将所有倍数问题整合在一起复习。选择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对比式复习,不仅可让学生辨明真相,还可使学生搭建起逻辑清晰的认知结构,为将来的学习奠基。
二、以旧换新,变练习为钻研,攻克重难点
对于学生的易错点,一般处理模式为布置练习,通过练习试错,让学生形成免疫力,提高识别错误的能力,若一次无效则加大练习量,直到学生形成敏感的防错心理机制,但这样做往往事倍功半。其实在复习课中,这些顽固的易错点也可反转成为有利的教学资源。
[案例2]二年级“有余数除法”的复习。
笔者曾听过一节“有余数除法”的复习课,授课教师别出心裁围绕难点设置通关环节,令人印象深刻,深受启发。第一关:速算。列式计算22÷8,34÷4,28÷5,52÷7。如何检验答案的正误?先要判断余数是否大于除数,再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来检验。第二关:灵活运用。问题1:有37条花边,每条裙子要缝上5条,可以缝制几条裙子?问题2:有37千克汽油,每个油箱能盛下5千克,需要几个油箱?学生先独自思考,再交流汇报。举例:在生活中像装汽油这样,结果需要额外加1的情形多吗?用事实说话。第三关:寻找“吉祥数”。隐去“百数表”中的部分数字,寻找“吉祥数”,成为“吉祥数”的条件:□÷9后所得的余数是8。学生先独立计算,再逐个圈点出“吉祥数”;查验找到的“吉祥数”是否有误;观看屏幕,试着找出规律。
这节复习课没有在解决普通余数问题上浪费时间,而是集中精力攻克难点,直击要害:所求的商数是否需要额外加1,余数与除数孰大孰小。教师将这些难点列为“攻关对象”,让学生通过比照、列举等形式进行深入解剖。
观点简述:学习重难点的攻破绝非易事,复习课上让“老面孔”换上“新装”,可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问题,并以此为联络点,编织一张严密的知识网络。特别是在第一学段,复习的内容少,要求偏低,机械重复式复习只会降低学习趣味。在复习课中,摘选难点体现的不仅是模式的转变,更是思想的更新。
三、构筑框架,编制网络,铺满知识面
复习课需要引导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以促使学生形成科学、高级的认知方式,这是复习课的重大功能,第二学段的复习尤其如此。这种做法极具挑战性,需要教师高瞻远瞩,不断凸显核心知识的学习,才能引领学生不断进步。
[案例3]四年级“图形的认识”的复习。
每一类图形的学习虽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但图形的认识具有共性,如果可以牢牢抓住它们之间的关联,对于学生整体把握图形特征、形成平面几何观念将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下图是“图形的认识”复习课所构建的主要认知网络:
教师以复习三角形为示范,围绕边、角、高、基本性质整理出认识三角形的基本方式,然后让学生仿照这个模板,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进行复习。反馈时,师生共同整理,构建起认识平面图形的基本通则。这样的认识方式有利于举一反三,可应用到其他知识的学习中。
观点简述:教师不妨多开展类似的复习课,例如体的认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等,除了整理教学内容,还可以命制具有相同数学思想的专项训练题,以帮助学生集中掌握某一数学思想,如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在研究大量的复习课教学后,笔者总结出了上述复习精要,符合基本的教学规律,更符合新课标的主旨。复习内容越是科学合理,复习效果就会越明显。
(责编 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