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阻断思维定式,让迁移由“负”转“正”

2020-01-25张晓霞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1期

张晓霞

[摘要]虽然学生的错误资源往往可以成为重构知识的契机,但是错误可以形成免疫,也可以带来偏执。因此,面对一些有可能形成思维定式的“坑洞”,必须追根溯源,从知识的来历讲起,重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辨明知识生成的始末,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近似数;十万位;万位;保留数位;取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32-0034-02

偶然的机会,读到一篇教研论文,题目为《着急的明理,草率的回归》(以下简称文1),针对发表在同一期刊上的另一篇论文《惑于始,解于端》中提及的一道练习题发表论述,而这道题又是出自另一篇论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论点,三篇高质量的论文跨时空论战,各有千秋。

对于文1中的观点和处理策略,笔者深表赞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曾出示一道同类题:某整数取近似值是10万,请你推测出原数的可能范围。被调查的80名学生中,竟然有50人不约而同地填写“95000~104999”,只有5人填写“50000~149999”,余下是其他答案。

一、追查错因

这道题之所以难倒一批学生,究其原因,其一是学生受到类似“把一个整数保留到万位后取值10万”题型的误导,后面遇到的所有练习题都下意识地参照此解题过程,因而得出“95000~104999”的答案;其二是多数学生陷入经验陷阱,看到大写的“万”字,就想当然地以为这个整数是保留到“万”位,遵从“四舍五入”法,那就需要审查千位上的数字来判断究竟是该“四舍”还是“五入”;其三是有些学生认为“有一个整数,把它保留到万位后是10万……”和“有一个整数,把它保留数位后是10万……”两种表述大意相同,实则理解有误;其四是教师的教学存在缺漏,多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是“一题一得,一事一议”,生搬硬套,没有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尤其是出现这种需要反向推理的题型时,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其五是出题人超前出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按照课程标准的指示,并未刻意避开“单位”的近似数这一提法,人为提高准入门槛。笔者还查了本册教材制订的所有教学目标,可以确定这样一个总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小于一亿的数万位之后的尾数,来求近似值。

二、追根溯源

1.爭辩

笔者出示原题:

1.某整数,保留数位后取近似值是10万,这个数的原值范围上限是( ),下限是( )。

2.某整数,保留到万位后取近似值是10万,这个数的原值范围上限是( ),下限是( )。

师:上面两道题有区别吗?

生1:有,一个明确规定要保留到万位,一个则没有作此规定。

生2:第1题尽管没有注明要保留到万位,但10后面连缀了一个“万”字,暗示要保留到万位。

生3:我不同意生。的说法,“10万”只能代表取近似值后的数值。

2.感悟

于是,笔者将“10万”写在黑板上。

师:“10万”去掉单位万,改写成阿拉伯数字是什么?

生4:100000。

生5:删除“万”字,再添补4个0即可。

师:照这样,“某整数,保留数位后取近似值是10万”是否等价于“某整数,保留数位后取近似值是100000”?

生6:等价。

师:好,按照这种逻辑,那“某整数,保留数位后取近似值是100000”,没有了“万”字,谁来说一说,你觉得这个近似值保留到了哪一位?

生7:十万位,因为这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

生8:从万位开始都是0。根据“四舍五入”法可知,当万位上的数小于等于4时,则将万位上的数字舍去;当万位上的数大于等于5时,则先向前进位后再归零。无论万位上的0是什么来历,总之必须清零。于是推知,是将原数保留到了十万位。

师:保留到十万位,主要取决于哪一位上的数字?

生9:万位。

师:检索最大值时,万位上的数字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师:那么万位后面的数字怎么设置呢?可以设想哪些数?

(学生汇报后,填写下表)

师:检索最小值时,万位上的数字存在哪些情况?这时,万位之后的各位上怎么设置数字?

(学生汇报后,填写下表)

3.明理

师:“某整数,保留数位后是10万,请你写出它的取值范围”,应该怎么设想呢?

生10:大于50000,小于149999。

生11:不对,正确答案应是大于或等于50000,小于或等于149999。

师:如果用x表示这个数,那么可以用不等式表示取值范围为50000≤x≤149999。

师:请大家细致观察以上表格,依照这种思路,谁能叙述一下操作方法?

生12:看表可知,保留到十万位后的近似数是10万,检索最大值时,实际值超过十万,用的是“四舍”法,万位上最大可取值4,其余数位最大均可取值9。

生13:看表可知,保留到十万位是10万,检索最小值时,十万位上的数字可以为0,即十万位缺位,原数小于10万,此时采用的是“五入”法,万位上的数必须大于5,由于是最小值,因此万位上最小可取值5,其余数位最小均可取值0。

生14:我发现十万位上的数字有规律,检索最大值时维持原状不变,检索最小值时则要减1。

生15:我发现表格中万位上的数字也有规律,纵向看恰好是0~9,合计10个数字。检索最大值时取4,检索最小值时取5。

生16:看题目有无明确提出保留到哪一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好一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遇到这类题目时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沉着冷静,关键是分清这个近似数是保留到了哪一位,这才是正确解题的法宝。其次我们可以利用表格来解题。

三、课后反思

对待每一节课,教师都要“三思”:第一思,你要把学生引向何处?第二思,你采用什么引路方式?第三思,你如何确认已经达到目的?

“把学生引向何处?”——笔者对学生的经验和学情严重误判,主观臆测成分偏多,没能统筹兼顾到全体学生,在顶层设计上无法做到在基本层面上施策,只是片面强调了“四舍五入”法的取值法则。“采用什么引路方式?”——对于给出一个近似数检索出原数的取值范围的题型,笔者没有充分考虑到需要逆向思维才能解答的题型特征,没能搭设好催化逆向思维的知识链条,导致学生自主探究和反思时欲速不达,教学手段和策略无法施行到位,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如何确认已经达到目的?”——笔者只是“就题论题”,没有举一反三。

平素教学时,我们只将“四舍五入”法教给学生,这种程式化的操作自带了一些基本要件,那就是必须明确告知保留到哪一位数字。如,整数297800,精确到万位,结果是30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结果是30万;精确到十万位,结果是300000;改写成以“十万”作单位的数,结果仍是30万,保留结果和改写结果竟然毫无区别。改写单位时,如果精确到哪一位就以哪一位作单位的话也好区分,如300000(精确到万位)就写成“30万”,300000(精确到十万位)就写成“3十万”,但是,计数单位一般只有“万”“亿”等,所以没有“3十万”这种改写法,于是在没有指明精确度的逆向推导时,就会产生歧义。因此,对于上文中的例题,还原成阿拉伯数字更便于观察,可以作两种理解,然后取最大范围,因为95000到104999这个区间包含于50000到149999这个区间,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50000到149999之间。

基于以上认识,在学生充分辩论、探析后,为了确认已经达到目的,笔者又增设了应用、提示和拓展三个层级的巩固练习。通过以上改进举措,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达到纯熟的程度。

(责编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