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式教学”在技工学校学生中的应用
2020-01-25韩林善
韩林善
摘 要:针对技工学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本文基于对技工学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发展成长性与持续性的塑造,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基础,结合企业实践经验,探索并运用简单有效且易掌握的“问答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技工学校 “一体化”教学 “问答式教学” “微任务”
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技工学校毕业生毕业后找工作的起点不比大学生差,甚至更受欢迎。但在实习期后,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却把技工学校毕业生普遍甩在了身后,且随着工龄的增长,二者的距离也会拉大。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得出一个结论:造成这一差距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拥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笔者在 “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中,探索出一种能让技校学生参与度高、能动性强的教学方法——“问答式教学”法。
一、初衷与来源
目前,“一体化”教学是技工学校积极推行的教学改革模式,但不是所有技工学校都具备推行条件。在面对枯燥、烦琐、概念多、公式多的理论课程时,笔者以“一体化”教学为模型,将教材里的知识点,按照学生最易于接受的顺序布局,抽取出来加工成不同的“微任务”,以“微任务”为载体,作为学生的工作任务,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会查资料、找问题,并分工协作。根据各 “微任务”的实际需求,灵活地运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六步骤或部分步骤,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其常记录、勤思考的习惯与组织语言、沟通协调的能力。
二、研究与应用
(一)简单化
1.一笔一本,就是课堂
笔者在“问答式教学”中形成了一种习惯:除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外,书桌上只允许出现两样东西:一支笔、一个本。即使查询,学生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手机,或把教材等资料放入抽屉。在作答时,学生只可以看本子上 “自己的话”,严禁摘抄或背诵教材原话。
2.手段简单,走进学生
课堂上笔者常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在空间与他们“亲近”,并随地取材。例如借助教室里的开关、风扇进行操作和演示,以阐述电路的组成与作用。总之,让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高度参与,激发其兴趣,加深其印象。
(二)灵活化
1.问者需答,答者要问
这是“问答式教学”的重要属性与内涵所在:“問”与“答”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是主体,不仅要思考、作答,还要“发问”,并养成自主性“发问”的习惯。当然“发问”要依据“工作任务”,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做好引导,并一定要尊重学生、经常鼓励学生,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让他们喜欢上教师进而喜欢上学习。
2处处关注,灵活关联
在加工“微任务”时,教师必须灵活地将“微任务”与学生熟悉的东西密切结合起来,以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更方便理解。例如讲交流电、直流电时可结合学生熟悉的公路、山路的特点,先让学生主动思考两种路的区别,并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记录、讨论。在教师简单分析课程内容后再让学生根据讨论和听讲重新组织语言,用自己的话对专业知识进行总结、作答。
3.积极组织,灵活表达
笔者一直鼓励学生要学以致用,把各类知识转换成自己的东西去消化、吸收,严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当然,笔者也会引导学生,如用“文”“体”“技”“德”“证”五字代表从业条件的五个方面,而每个字再由学生主动联想、思考,比如“德”包含个人、社会、职业三个方面,分别是事业心与责任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这样,学生既可以把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以让知识简单化、条理化。同时,也可以适当穿插进去德育的要素。
(三)精细化
这种教学方法似乎是很简单的,教师不用像原来那么辛苦地备课了。其实不然,这种教学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工作量也增加了很多,尤其是对“精细化加工”方面,教师要狠下工夫。
1.加工“微任务”,务必精细化
在传统的技工学校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而“问答式教学”则是“微任务”。“微任务”需要教师运用大量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把教材里的知识点抽取出来并加工成不同的“微任务”。如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它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课程,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目录,一上来就讲基本量、讲基尔霍夫定律、讲戴维南定律,这样讲学生就会发呆、瞌睡且厌学。可见,“问答式教学”不是脱离教材,反而是源于教材、精于教材,将教材里的内容加工成精细化的、以问和答为主要方式的“微工作任务”。
2.设计驾驭,双向精细
课程设计的精细化及课堂驾驭能力的精细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把“微任务”备得精细化,也要把每个“微任务”的过程与环节都设计得“精细化”,还要在驾驭课堂上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微任务”的设计、课堂的设计全部要来源于“问答式教学”的初衷,只有为了学生而设计,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用。
总之,“问答式”教学要注重教师的精细化、手段的简单化及方式的灵活化,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三、效果与总结
截至目前,经笔者的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无论是课堂效果、教学成效,还是笔者应用“问答式教学”所教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上与大学生之间的差距,都在缩小。也正因如此,笔者才敢于对“问答式教学”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及进一步的探究。
这种方法从根上讲,就是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客观情况及实际需求出发,将学生的工作任务即“微任务”进行精细化加工,将教学的流程、环节进行精细化设计。同时,教师还要做好预案,以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这种方法在设计上追求精细化,在方式上要求灵活化,而在手段上讲究简单化,在运用上要把握既相互独立、又互相统一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导演”,不仅要编导好,也要指导好,更要引导好,要千方百计地将问与答的“微任务”加工得精细化,且处处贴近学生自身,让学生最容易接受,最方便理解。
这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也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往复与完善的过程。在新时代,技工学校迎来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但笔者坚信,技工学校只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学生而创新,那么,不管是采用“问答式教学”,还是采用其他教学方法,都能收到积极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邢台技师学院.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学习任务选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2] 辜东莲.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实证研究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3]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电工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4] 韩雪涛.零基础学电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濮阳技师学院(原濮阳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