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020-01-25彭卉
彭卉
摘 要:近年来随着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情感话题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为研究音乐教学领域中的钢琴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文章以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为主要研究内容,从钢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功能出发,分析了钢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滲透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演奏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钢琴演奏中去,进而提高钢琴演奏的艺术旨趣。
关键词:钢琴教学;情感功能;情感渗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钢琴课中那种灌输性、填鸭式、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钢琴教育的需求了,学生学习钢琴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是对钢琴作品中思想情感的体会和摸索。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情感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了钢琴教育领域的关注,教师通过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还能对学生的精神、情感、审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养,可以说情感教育作为钢琴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都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一、钢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功能
钢琴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在理性知识和思想情感上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情感因素的渗透无比重要,本文将情感因素的功能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引导功能。引导功能是情感的一项基本功能,指的是情感可以对一个人在进行音乐活动时起到增力或减力的效果,这是情感在钢琴教学中的本质影响决定的。情感的特性决定了情感的引导功能,情感会根据客观现实是否满足人这个主体的需要为准则对主体进行引导以实现目的。在适当情感引导下的学生情绪高涨、欢乐兴奋,会对钢琴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显著,反之在忧郁痛苦的状态下学习效果则会截然相反。同时,钢琴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心理过程,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音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可以引导音乐思想进入学生大脑,进而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来演奏钢琴作品。因此,钢琴演奏中的情感因素既体现了钢琴作品的思想精神又可以让钢琴作品激活学生的思想情感。在钢琴教学中,情感对学生与教师、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思想交融起着引导的作用,正是情感的交流才让情感在钢琴教学中发挥作用。
第二,感染功能。感染功能指的是教师的情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效能,一个人受到他人情感的影响的前提是收到了他人的情感传递,这是引导功能的延伸。一个人情感受到感染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情绪气氛感染,表现为学习兴趣的提高或降低,另一种是与特定对象或于特定环境中引发的情绪变化,比如在演奏钢琴曲时与作品的感情产生共鸣。共鸣产生的重要前提就是情绪能够相互感染,因此共鸣也是情绪感染功能的一种体现。学生在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后,也将受到感染的情感变化通过演奏在作品中呈现,教师再根据学生传达的情感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情感感染的双向交流模式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途径。钢琴教学中,情感感染功能主要体现在:首先,在教师情感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教师富有情感地讲解能够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感受;其次,教师的情感和作品的情感同时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学生会对教师诱发相应情感的讲解作出反应再由作品抒发出自己的情感。
第三,迁移功能。情感的迁移功能指的是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转移到与这个人相关的事物上去,而实现这一效能的前提条件就是这个人必须被他人的情绪所感染。情感迁移是一种扩散、泛化的现象,特别是利用空间的扩散性更加有利于教师发挥情感的迁移功能。一位教师如果深受学生的爱戴,那么学生对教师的爱戴也会迁移到对音乐作品的喜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优良品德和优秀的音乐素养也会因情感迁移而影响学生,对学生未来的音乐发展之路产生重要影响。
情感的扩散性使得情感的迁移功能成为可能,具体的作用体现在:首先,教师借助情感的扩散性不仅可以将学生对自己的情感迁移到所学的学科上,还可以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迁移到其他教学内容上;其次,这样的迁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的理解,学生会将对作品的情感迁移到对自身的情感的培养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自身品德的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钢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方式
第一,教师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情绪。教师是传授知识者,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源泉,教师的自身状态与情绪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钢琴是一门艺术学科,钢琴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饱含情感的,因此钢琴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乐理知识以及技巧等理性教学方面,教师更应该灌注自己的情感、调动自身的情感情绪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到音乐知识的同时进一步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自身对音乐作品有很深的理解,对弹奏技巧有全面的认识,面对学生进行演奏充满热情的同时要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融入演奏中,让学生学会情感的表达,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而不是一味模仿。
钢琴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情绪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其他任何昂贵的设备或教材都更加有效。钢琴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演奏,以及对不同曲目情感内容的讲解,可以很直观地展现出不同音乐家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创作曲目时的情感变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只向学生讲述大体的情感方向而让学生自行演奏体会,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独到理解和情感表达,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
第二,教师要创建符合教学情感的情境。创建一个符合教学情感的情境目的是增强代入感,代入感能让学生快速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习效果。关于创建的情境,首先教师自身要能够做到沉浸其中,只有自己先进入情境中,教师才能为学生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正确把握教学方向,让学生更快融入音乐作品。
钢琴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该先详细了解本次教学曲目的音乐家的背景以及曲目在创作时的大背景,通过对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设计一个相似的教学场景或氛围,用故事引导、视频展现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为下一步的演奏学习定下基本的情感基调。当然仅仅只是讲述钢琴曲的背景故事还不够形象,教师还可以围绕自身的真实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进行讲述,通过真情实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表达符合情境的情感不仅可以通过口头上的语言,还可以通过肢体、表情等传递情感和思想,必要时像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也可以加以运用,只有创建符合教学情感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以情动情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音乐的情感。音乐作品的灵魂在于情感思想,学生只有体会理解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才会根据个人的经历产生各自的理解和体验,而具有个人情感表达的音乐演奏才能感染倾听者。教师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正确引导学生品味音乐的情感,特别是高中学生受到知识储备不够充足、人生阅历不够丰富等因素的限制,就更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完成对音乐作品情感的了解和学习。
引导学生品味音乐的情感,首先学生需要坚实的钢琴基础技能,学生们要能够完整地演绎出钢琴作品,才能够从容不迫地品味钢琴作品中所富含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钢琴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奏教学引导学生熟悉掌握演奏技能,进而让学生初步完整演奏出该首曲子寻找感觉。其次,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演奏的过程中在音乐关键点向学生提出关于作品情感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在演奏时的内心想法,再让学生通过改变演奏的一些技巧细节将自身的情感融入演奏中。最后,不断地练习和重复也是必要的,每次演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记录每次演奏的情感变化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审美品位。短暂的练习和强硬的记忆并不能真正地完成了对音乐作品的学习,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理解由浅到深,使其演奏时的情感色彩逐渐饱满,才能实现教学的本质目的。
总之,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将情感教学放在首位,重点让学生们理解作品情感,再通过调整速度、力度等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对钢琴作品进行富有情感的演奏。
参考文献:
[1]闵小敏.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9):247-248.
[2]李冉.情感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黄河之声,2019(24):119.
[3]姚冬芝.提升高中音乐钢琴教学效果的措施研究[J].数码设计,2017(10):232-233.
[4]王景然.高中钢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J].音乐时空,2016(10):127-128.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