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电视文化综艺节目的人文关怀回归

2020-01-21黄珂玮

传媒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文化自信

黄珂玮

摘要:近年来中国原创综艺节目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许多优秀原创文化综艺节目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使受众如沐春风,获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2019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故事里的中国》赢得了受众的肯定和喜爱,其在关注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更注重人文关怀的传达。文化综艺节目应该承担传递人文关怀的重要职责,本文以原创文化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为分析对象,分析节目传递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文化价值的体现以及人文关怀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关键词:故事里的中国 原创文化综艺节目 人文关怀 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传媒行业聚焦自身力量、在守正创新中彰显大国实力的旗帜和号角。这无疑也给电视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极大的精神动力。

回顾2019年,各大卫视及网络媒体在节目创新、主题打造、舆论引导、生态净化等方面都有所突破。电视原创文化综艺节目在践行重塑中国主流文化形态的价值引领和文化认同功能等方面充分显示其优越性。笔者认为,文化综艺节目的精神品格离不开“人文关怀”的底色,失去厚重的人文精神,一档制作如何精美的节目也不过是缺少灵魂的躯壳而已。笔者尝试以《故事里的中国》为分析对象,围绕在融合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原创文化综艺节目在践行文化自信时,是如何传播人文关怀的。

一、人文关怀的呼唤

“以人为本”是对人格的尊重,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也同时关注人的生存状况与历史境遇,关注人性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生的意义。体现在电视节目中,是以一种平等的视角去关注、关心人。笔者认为,电视节目的人文关怀更应该在此基础之上,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己任,引领受众走向崇高与美好,同时启发受众引起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而反观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的电视行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下,为单纯迎合受众、追求收视率而屡屡出现“媚俗”现象,节目立意的道德底线逐渐滑落,节目呈现出低俗化的趋势。

从2002年开始热播的频繁制造选手话题、讲“人设”故事的选秀节目,到一味照搬其他国家的成品节目,丝毫没有在节目中体现出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现在融媒体高度发展,节目数量增长迅速,据搜狐娱乐统计,中国视频网站在2019年一年时间里上线108档综艺节目。这意味着,几乎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部网综推出,“网综”迅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是节目质量的参差不齐,“人文关怀”在这些节目中基本难寻踪影。这种情况,需要优秀电视综艺节目来引领方向。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更是一档节目的立身之本,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进程中的精神观照。因此,我们在原创节目中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新中国的“影像艺术博物馆”

2019年,中国电视行业的文化综艺节目内容和题材都颇为丰富、创意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正式播出。作为一档自主原创的文化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通过系统梳理与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从中选取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人物和故事,融合影视、戏剧、综艺等艺术手法,以此串联新中国的“影像艺术博物馆”,不仅重现经典,更挖掘经典背后荡气回肠的真实印记和时代精神。

1.依托文学,重现经典。文学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基础,马克思说“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强调的都是精神性和审美特质”。一部好的电视节目作品,决定其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特性的关键则在于其是否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今天的受众对于文化综艺节目的要求不仅仅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同时也更加注重节目传播的效果以及传播方式。不刻板灌输和教学,不盲目引导和输出。《故事里的中国》采取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让受众在“看”中赏析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听”中领悟治国理政思想,彰显了节目的文学之美。在融媒体时代,这些优质的原创文化综艺节目,具备了文学审美抚平现实、弥补矛盾、生产意义的功能,有深刻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20世纪80年代,作家路遥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写出了《平凡的世界》这部影响了无数国人未来的鸿篇巨作。在《故事里的中国》第二集里,节目将这部传世经典以全新的方式再度搬上舞台,让观众重温文学经典的同时,通过综艺节目的表现手法带给受众新的文学之美的体验感。节目通过对嘉宾的采访将作家路遥的创作心路历程从文字传输到受众心里,让受众对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品读更加立体。

1957年创作的《林海雪原》,以其对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剿匪战斗的壮阔描写和孤胆英雄杨子荣的人物塑造,被誉为“新的政治思想和传统的表现形式互相结合”的典范之作,于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这一经典文学作品,60余年来被数度加工改编,成为舞台、银幕和荧屏长盛不衰的艺术精品。2014年,徐克导演再次将这一经典搬上大屏幕,将这段传奇重现大众视野,再次让年轻受众走进这一英雄人物。时隔62年,《故事里的中国》再次将《智取威虎山》在节目中呈现,它不仅让年长的受众重温了这一经典,也使年轻受众模糊的心理认知得以明晰。杨子荣身上体现出的英雄气概,是所有共产主义战士共同的精神写照。以其为代表的整个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的英雄群像,毫不夸张地成为“文学之美”在艺术领域的创作源泉。

2.致敬生命,礼赞英雄。《故事里的中国》节目在创意之初,以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讲百姓的故事,为百姓讲好故事”。生命个体的价值和精神需求在节目的铺陈中得以关注、表达和观照。

在《烈火中的永生》这一集中,通过对《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的女儿胡波、罗广斌的孙子罗际、著名作家和革命家马识途,以及“江姐”原型江竹筠的孙子彭壮壮的采访,还原了小说《红岩》和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革命先烈及他们的英雄事迹。演员通过对经典的重新演绎,让观众感受到先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七十年后的今天,我們在一档综艺节目中重温“信仰”的力量,这既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传承,更是生命之美的发扬。节目中对于英雄们在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内心感悟和体会,使受众对于“生命”有了重新的解读和定义。

《故事里的中国》第六集《焦裕禄》中,舞台上演员饰演的焦裕禄,在肝病复发时强忍着病痛的折磨,继续带领干部们修堤坝的一幕引得无数观众热泪盈眶。从《在烈火中永生》里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江姐、许云峰,到《焦裕禄》里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让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熠熠生辉的焦裕禄,《故事里的中国》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让我们看到一档节目当中散发的人文关怀中的生命之美,他们永不褪色的名字如一座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大地。

在历史的进程中,英雄是我们民族和这个时代都不能忘却的旗帜。英雄是一个民族的时代精神,英雄是一种文明的进步体现,英雄是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故事里的中国》将英雄与新时代新文明进行重新构建,呼唤受众的集体记忆,将英雄的生命之光照进生活。

3.讲好故事,观照当下。原创文化综艺电视节目的最终目的是以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影响受众的情感,以达到“共情”,实现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原创文化综艺电视节目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比较起来,可以让创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抒情、诗化等手段十分常见,注重写意和意境的表达,节目的审美性大大提高。同时,人文意蕴体现在对“真”的强烈追求上,《故事里的中国》打破了传统综艺节目与文化纪录片之间的界限,将两者构思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纪录片本质特征“真实性”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把节目中主人公的内心声音一一刻画。《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中,焦裕禄的小女儿在节目中说道“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多叫几声爸爸”。朴素而又真挚的情感是人性的共通点。这直击心灵的话语让所有观看的受众都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一位一心为百姓的幸福奋斗终身的县委书记,注定要少了很多对于自己家人的陪伴。节目中对于父女、家人这一视角的情感描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好干部焦裕祿,更在节目中体会到“人文关怀”的情感之美。

三、突出节目的导向与引领价值

《故事里的中国》这档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的可贵之处,在于节目内容的导向性非常强,节目始终没有忘记自身的使命担当,在表现节目内容的同时再现生活原貌,更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了深刻的阐释和解读。

1.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我们可以从《故事里的中国》感受到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节目内容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信念与理想。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英雄和故事,但不变的是共同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故事里的中国》利用主流媒体平台优势,传播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答怎样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在青年当中,利用广大年轻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综艺节目的输出手法,将正确的思想得以传播和发扬。使媒体的社会功能无限放大,并在全社会产生强有力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些原创文化综艺节目既完成了节目创作集体的责任和担当,同时又赢得了受众的口碑,成为大众媒体的典范。

2.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原创文化综艺类节目结合时代精神,在传播文化自信的工作中扮演着承载者与宣传者的角色。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凝聚人心、塑造命运共同体的有力支撑。从《故事里的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创作主体对于“创新”的渴望与追求,寻求突破、走出瓶颈的诚意和决心,也可以看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充满生机的未来。这些节目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国家形象、打造和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从第一集《致敬“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鞠躬尽瘁的奋斗人生》到《走进“烈火”重温“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心系国家命运、心系百姓冷暖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充满力量和生机。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故事在融媒体时代更要彰显出新的特色和活力。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是电视人的职责和义务。“人文关怀”它关怀的是人类的和谐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尊重。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在生产电视节目的同时,传播文化自信是时代要求,也是对自身的要求。

四、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综艺节目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故事里的中国》不制造娱乐,而将“人文关怀”揉进节目中,深刻在受众的心里。原创综艺节目具有“人文关怀”的理念,是延长其生命力的有力保障,也是受众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呼吁“人文关怀”在原创文化综艺节目中的回归对于节目本身而言既是其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媒体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保障。

作者系内蒙古艺术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厉震林.电视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2]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3]李飞雪.影视声音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4]欧阳康.历史进步视野中的英雄与新时代文明形态构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

[5]韦家珩.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具有“人文关怀”理念[J].河池学院学报,2007(S2).

[6]周敏.文学性手段消解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可行性[J].中国电视,2014(02).

[7]张蕊.论我国电视节目传播文化自信的必要性[J].传播力研究,2018(19).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