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质朴率真地写

2020-01-21张波

书画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草书王羲之书法

我曾在一个展览中见过沙孟海、陆维钊、诸乐山、朱家济诸先生的原迹、手稿、临古作品,前贤对古意的演绎、表达,令我对古意的体味更加深刻了。

我作书,注重在书写过程中传递一种真实,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中表达书写的“唯一”,书彼时所见、所想,在自然书写中体味畅达、快意与舒适。

恩师刘纲纪生前教导我说“草含篆隶方为高”,我在创作中努力往这个方向发展,同时也在习书过程中不断地体味此语的深刻内蕴。简牍帛书是我案头的常物,有暇就临上几行。对于隶书的波势,以及波势在行草书中的运用,我一直比较关注,平素着力甚多。

2016年11月12日,我与中国美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方波联袂在山东潍坊图书馆举办书法展览。展览开幕当日晚间,我与方波聊天,方波说:“书法的学习,不能本末倒置,经典是创作永葆活力的源头,失却经典语汇的作品,是没有看头的。”真是语简意深。2018年6月23日,我与方波相约在山东泰安再次携手办展。山东乃碑刻摩崖大省,王羲之、颜真卿(祖籍山东)都是山东人,书法历史与渊源的丰厚自不待言了。我俩作书俱以碑立基,两个湖北人在泰安办展,“泰山石敢当”在此,实可谓书法朝圣之旅!此次展览的作品,我以隶书《问道》开篇,草书《素问》续之,40件作品依次展开。细思之,在习书路上,我一直是循着经典前行的。我钟情《张迁碑》30载,在联展开幕当日,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催促友人早点带我去岱庙访碑。进入岱庙历代碑刻陈列馆,少年时的梦想,在隔着玻璃聚焦的那一瞬间定格了。《张迁碑》为东汉中平三年(186年)刊立,虽历经1800多年悠长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锤拓,碑面字口已毁损漫漶不清了,但并不影响这个“美人”在我心中的美好印象。对照原碑,脑中思量平素所习的范本,一些困惑也豁然开朗了,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习草至今,我每每思之,前贤草书佳构多为天成,只可借鉴、意会也。高明只在两三笔,取其两三笔足矣。认定王羲之第二、张长史第三,又有何意义呢?向经典致敬,不是对经典亦步亦趋。临摹经典,只是我们习书途中一个个的“歇脚点”,如果我们被这一个个“歇脚点”长年累月地羁绊住,那也只能去做王羲之第二、张长史第三了。相信每一个书法人心中都有“我就是王羲之”的梦想。

时人有“临书如复印机”說,此君还被多地延请传播“复印机”习书经验,令人惊诧。人有思想,能和冰冷的复印机扯上关系也属奇葩。纵观古今名家、大家临《兰亭序》,这些艺术天才们,亦未曾临成和范本一个模样的。这无疑说明书法学习、创作的差异性,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承认并遵循。书法的学习,当然不能逆天悖理。

草书不是草草书,草书经典作品,大多是能释读的。纵览历代大家、名家草书作品,也大多是符合草法的。书史上一流的草书家,他们的作品除了抒发胸臆、襟抱,也是坚守法度的。让人不能释读怕也不是他们的创作目的。追求个性、风格,如果离法度太远,这样的个性与风格还有存在的意义么?古今书法大家的出新,也不是以牺牲法度为代价的。去古未远、离法乎近,当系当代书法人的行为操守。一些西式的观念和主义,我们可以参考、借鉴,但不能成为中国书法的“主食”,顶多只能是浅尝一下的“开胃菜”。中国书法的DNA还是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和固定性的,是在一个超稳定的内循环系统中进行变革与发展的。中国的文化基因不适合在宣纸将一个相同的文本内容用毛笔重复写一千遍,一个文本内容大体在宣纸上写一篇、写一遍就足够观众欣赏了。

将书法的复杂性,用简单的道理讲通、讲明白,方为高明的书法理论家。将简单的书法道理写成一本厚书,是今天一些书法人爱干的活儿。纵览书法史上流传下来的论书名作名篇,好像也没有几本厚书,还是古贤的论著干货多多。

张波 《书法报》编辑部主任,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流印社副社长、秘书长,国家艺术基金·浙江大学“中国书法评论人才”项目授课专家,山西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客座教授。入选中国书协当代中青年书法理论批评家高研班、当代中青年书法创作与理论骨干网络高研班。担任“中国书法风云榜”评选等多种全国大型书法展赛、学术活动评委及《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等多项省部级重点学术课题项目组成员。主编《湖北名胜印谱》,出版《中流学术十家·积跬点滴集》《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张波作品集》。

猜你喜欢

草书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送字
大书法家王羲之
录清·孙枝芳诗(草书)
自作诗(草书)
诗书画苑
录明?杨士奇诗(草书)
书法欣赏(草书)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书圣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