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2020-01-21于泽洋徐行俞海婴
于泽洋 徐行 俞海婴
摘 要:英国人包腊在历史上首次将《红楼梦》翻译为英文,但由于包腊译本仅包括《红楼梦》前八回,对包腊译本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大多数学者的关注。因此,为丰富关于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本文选取霍克斯译本和乔利译本作为参照,借助语料库工具进行数据对比分析,从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对包腊译本进行研究。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包腊译本的叙述部分和诗词部分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和翻译风格。包腊译本在叙述部分力求浅显易懂,在诗词部分呈现出较高的文学艺术性,为后来《红楼梦》译本的发展带来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红楼梦》 语料库 包腊 英译本 定量研究
一、引言
《红楼梦》是清代文人曹雪芹所写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从主人公贾宝玉的视角出发,通过讲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展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世间百态,歌颂了真正的人性之美。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具有深远的世界影响力,吸引了大批译者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被翻译为34种语言、155个不同篇幅的译本。如今国内对《红楼梦》英语译本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全译本,如霍克斯和闵福德于20世纪出版的《红楼梦》120回全译本。然而,一些优秀的节译本,如19世纪出版的乔利前56回译本以及包腊前8回译本,还没有受到大多数学者的关注。因此,为研究包腊前八回译本的语言特征及翻译风格,我们选取霍克斯译本和乔利译本的前八回译文作为参考,对包腊译本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分析。
包腊于1841年生于英国,1863年来到中国,在1863年至1873年的十年时间里受聘于清朝海关,属于最早一批任职的外籍工作人员。在任职期间,包腊因跟随斌椿使团出访欧洲和参加维也纳世博会中国展而声名鹊起。此外,他非常重视中文的学习,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深谙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风土人情与传统习俗,踌躇满志想成为一名汉学家。除此之外,包腊还研究了博物学与植物学,这对《红楼梦》的翻译大有裨益。包腊前八回译本的第一回至第五回发表于1868年出版的《中国杂志》的“圣诞节卷”中,剩下的三回发表于1869年同一杂志的“第三卷”中。根据研究显示,包腊译本的底本采用的是王希廉的《双清仙馆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的评点本系统,此版本为包腊理解《红楼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包腊译本是《红楼梦》英译史上一个较为独特的译本,其最大特点是严格逐字逐句翻译,译文与原文基本完全对应,可以说是完整准确地表达了原著的含义,不似乔利译本(以下简称乔译本)的直译略显笼统疏漏,也不似霍克斯译本(以下简称霍译本)偶尔过度的归化以侧重读者的感受。包腊译本文笔流畅、语句优美,兼具真实性与艺术性。与此同时,因为包腊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他的译作还有古朴雅致、内涵深厚的质感。总而言之,我们发现包腊译本在译作风格上独具一格。为进一步展示包腊译本(以下简称包译本)的语言特点和翻译风格,下面将利用语料库工具从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对三个译本进行定量分析研究。
二、基于语料库的包译本定量研究
(一)词汇层面
1.形符、类符、类符/形符比
形符(token)是指語料库中出现的所有的词,而类符(type)指的是不重复计算的形符数。类符/形符比(Type/ Token Ratio,TTR)可以辅助说明文本的词汇难度,是衡量语料难易程度的因素之一。但是,由于文本中有大量功能词出现,文本每增加一个功能词,形符就会增加一个,但类符却未必随之增加,类符/形符比就会越低。因此用类符/形符比衡量词汇难度不合理,故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一般采用标准化类符/形符比(Standardized TTR,STTR)来衡量语料库的词汇变化。
为对包腊前八回译本进行定量分析,以研究包译本在用词上的特点,我们选取了乔译本和霍译本的前八回进行对比,并使用WordSmith软件统计了三个译本前八回的类符总数、形符总数、类符/形符比,以及标准类符/形符比,如表1(见下页)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与乔译本和霍译本相比,包译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较低,可见包译本的用词变化性不高,词汇丰富程度相对较低。包译本呈现出的特点可以结合包译本发行的时间来解释:包腊的《红楼梦》前八回翻译发表于名叫《中国杂志》(The China Magazine)的英文刊物上,这份杂志发行于1868年3月;而乔译本于1891年译成,有前人的《红楼梦》英译本作为参考;霍译本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行的,不但有前人的译本可以借鉴,而且当时“红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也为译者更准确地翻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包腊对《红楼梦》前八回进行了较为保守的逐字翻译,在文句上完全做到了与中文原文的一一对应,因而与霍译本灵活、充分解释的翻译方法相比,包译本的词汇丰富度相对较低。
2.平均词长
平均词长是指在语料库中类符的平均长度(average length of types)。平均词长越大说明作者越多地使用较长的词,文本内容越复杂;反之,平均词长越小则说明文本内容较浅显易懂。我们利用WordSmith软件统计出三个译本平均词长的数据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包译本的平均词长在三个译本中最低,可见包译本的内容与乔译本、霍译本相比,更为浅显易懂。同时,以英语国家语料库BNC的平均词长4.54作为对照,可见三个译本的词汇复杂程度均低于英语本族使用者的词汇复杂程度,进而体现了包译本和其他两个译本一样,都具有翻译作品的共同特性,即尽量避免大量地使用复杂的词汇,以呈现更加通俗易懂、更能为外国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的文学作品。
(二)句子层面
在上一部分,通过将包译本与霍译本和乔译本的词汇数据进行对比,包译本词汇层面的特点已得到了多方面的分析。在这一部分,包译本在句子层面的特点将得到具体的剖析。句子同词汇一样,也可以反映一个文本的语言特点;词是可以独立使用的具有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而句子则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通过对词和短语的组织可以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对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不会仅仅局限于词汇层面,也会充分考虑句子层面的特征,进而丰富对该译本特点的全面认知。Olohan指出,与词汇层面分析的形符/类符比一样,平均句长通过反映每个句子中所包含的词语数通常也可以作为一种标记来研究和统计翻译风格。借助WordSmith软件的统计,三个译本的句子总数、平均句长以及标准差数据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包译本叙述部分的句子总数明显少于霍译本,而平均句长明显高于霍译本,这表明相比于霍克斯,包腊更习惯于组织出较长的句子来对《红楼梦》前八回的故事情节进行翻译阐释;然而,包译本在叙述部分句子总数少于乔译本的基础上,平均句长也略低于乔译本,这表明相比于乔利,包腊的行文更加简洁。
除此之外,通过分析表3的数据特点,也可以发现在翻译诗词部分,包译本在句子总数多于霍译本和乔译本的基础上,平均句长也高于霍译本和乔译本。这一数据结果显示:与霍译本和乔译本相比,包译本在诗词部分的译文句子较长且结构较为复杂,可以说明在诗词翻译过程中包腊使用了较多的修饰性和解释性的语言来阐释古诗词中蕴含的多重意思。此外,由表3诗词部分数据可知,包译本的平均句长标准差要高于霍译本和乔译本,这表明包腊在翻译诗词部分时运用了长短句交替的方法。与霍克斯和乔利相比,包腊使用的长句和短句之间在句长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原文: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包译本:
Regrets will dull the budding spring,
And griefs the days of Autumn bring,
These are by man himself provoked
And mostly by his faults evoked.
A face like flowers of beauty rare
A countenance like moonbeams fair!
Alas! that grace with bloom combined
Oft fail a fitting mate to find.
霍译本:
Spring grieves and autumn sorrows were by yourselves provoked.
Flower faces,moonlike beauty were to what end disclosed
乔译本:
Upon ones self are mainly brought regrets in spring and autumn gloom;
A face,flowerlike may be and moonlike too; but beauty all for whom
分析上述例子可以发现,为将此句古诗词的含义更加清晰明确地表述出来,与霍译本和乔译本相比,包译本用了更多的笔墨,句子的总长度超过了霍译本和乔译本;并且包腊组织了三个长短不一的句子,长句为前四行,后面两个短句分别为两行,相比于霍译本和乔译本,包译本显示出较大的长短句差距。此外,从译文的细节处我们可以发现,包腊在翻译前半句诗词时用了拟人的手法:将“regrets”人物化,主动发出“dull”的动作,从而生动地表达出人们心底生发出的悲愁离恨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自己看待周围景物的感触;在诠释“自惹”二字时,相比于霍克斯和乔利的单方面解释,包腊将其内涵解读为两层含义,这些修饰性和解释性的语言为包译本增添了不少文学美感。综上所述,这一例子进一步佐证了从句子层面定量分析得出的结论。
三、结语
由上述定量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在标准类符/形符比、平均词长、句子总数、平均句长等方面,包译本展现出与霍译本和乔译本不同的语言特征和翻译风格。相比于霍译本和乔译本,在叙述部分,包译本的词汇丰富程度相对较低,但用词更加浅显易懂,句子组织较长,但仍能保持一定的简洁度;在诗词部分,包译本的词汇丰富度较高,句子较长且结构较为复杂,为更加具体地表达出古诗词的内涵而使用了较多的修饰性和解释性语言,侧面体现出其更高的文学性。在叙述部分和诗词部分,包腊运用不同的翻译风格,使读者能够清楚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诗词别样的文学美感。包腊作为首位将《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翻译的巨匠,为后来学者翻译《红楼梦》留下了宝贵的借鉴。尽管包译本中也存在一些不够精练或不够精准的地方,但其诗词部分呈现出的达意又优美的文学性仍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 唐均.《红楼梦》译介世界地图[J].曹雪芹研究,2016(2):30-46.
[2] 潘一宁.海关洋员包腊与晚清中国外交[J].学术研究(广州),2014(9):121-128.
[3] 王金波,王燕.包腊《红楼梦》前八回英译文年代新考[J].红楼梦学刊,2013(1):294-30.
[4] 任显楷.包腊《红楼梦》前八回英译本诗词翻译管窥[J].明清小说研究,2011(3):109-124.
[5] 李敏杰,朱薇.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红楼梦》英译本文体风格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2): 177-180.
[6] 师杰.《红楼梦》三个英译本的文化翻译比较[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 76-79.
[7] 林昊,冯洋,何森.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两种英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J].沈阳建筑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 211-216.
[8] Olohan,M. Introducing Corpora in Translation Studies[M]. New York: Routledge,2004: 80.
基金项目: 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度STITP项目“《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XYB2019465)
作 者: 于泽洋,南京邮电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徐行,南京邮电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俞海婴,南京邮电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