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实践与探索
2020-01-21林惠玲曾金浪郭胜斌欧萍
林惠玲 曾金浪 郭胜斌 欧萍
《出生医学证明》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开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医学文书,主要用于证明新生儿出生时的健康状况和血亲关系等[1]。我国自1996年开始启用统一制发的出生医学证明,历经六次改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多部门多次下发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相关文件规定,要求签发机构做好出生医学证明规范管理签发工作,保护母亲、儿童合法权益。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当前,年门诊总量近200万,年出院患者7万,分娩总数超2万。作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参与和执行单位,为落实好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做出多形式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1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职责与组织架构
1.1 管理职责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职责分为两大块:(1)省级管理机构。受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负责全省《出生医学证明》计划申领、发放保管、调拨、真伪鉴定、质控督导、信息监测、分析评估、人员培训与业务指导、宣传教育等管理工作。(2)负责本院分娩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管理,包括首次签发、换发和补发。
1.2 组织架构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规范,成立以单位法人为第一负责人,保健部、医务科、护理部、院办、产科、计算机中心、医院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福建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领导小组和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出生医学证明管理领导小组,由保健部履行日常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职能,下设专门办公室和专职管理人员、签发服务窗口。
2 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实践
《出生医学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行政管理制度,具有极强的国家意志性,是国家承认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书[2]。首次签发率、当年签发率和废证率是评价一个地区或医院《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3]。出生医学证明的签发申请、信息填写、医疗信息收集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对确保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通过制度构建、信息系统提升、加强培训宣教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4—2019年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率均在98%以上,废证率均低于规定的1%,最高2016年0.32%,最低2018年0.09%,近三年换证率逐年下降。
2.1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2.1.1 建立健全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医院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文件,结合实际,制定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出生医学证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从出生医学证明空白证件的管理、申领发放、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盖章、换发及遗失补办到信息的登记、更改等一系列规范细化的工作流程,使一线签发人员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4]。
2.1.2 建立责任追究制 医院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5],所有相关工作人员签订了《〈出生医学证明〉终身责任制承诺书》,对颁发的出生医学证明终身负责,对违法违纪事件进行责任追究[6]。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签发、盖章等人员实行备案管理,从多维度、多层次进行监督和约束[7]。
2.1.3 常态化数据质控机制 医院建立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数据质控常态化管理机制,医院出生证管理办、综合信息科、计算机中心每个月定期对上个月的出生医学证明实际使用数、分娩活产数等数据进行三方核对,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较好的解决了因系统数据出错或统计口径不一导致年度报表统计数据困难。只有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统计工作[8]。
2.1.4 适时修订规章制度 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医院管理的需要[9],及时修订相应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如医院人员变动后及时对出生医学证明管理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实际工作流程的改变,如出生医学证明领取时间、地点的变化、管理职能部门的改变等,对原制定的工作流程也应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使其更符合实际工作。
2.2 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2.2.1 电子病历系统和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系统信息互联互通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医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建立智慧医院[10]。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和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首先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系统通过身份证读取机上采集孕产妇夫妻双方的有效身份证件信息,生成电子版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申请表并由产妇及家属填报,然后产妇分娩后电子病历系统自动上传分娩信息到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系统,实现产妇分娩24 h后即可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完成出生医学证明签发,解决产妇特别是异地产妇往返医院的问题,极大方便群众,也提高了医院的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率。
2.2.2 互联网+和人脸识别技术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具有更高的识别率和稳定性,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真证件假用户”的风险[11]。孕妇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在手机端线上填写建档产检信息,并关联至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系统,自动生成首次签发申请表信息。实行“刷脸”领证,出生医学证明领证人进行人脸识别,完成与公安备案信息的身份认证,防控冒领,有效追踪出生医学证明的去向,同时也减轻签发人员的压力。此外,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全面促进“智慧医疗服务”[12],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产科产检和住院分娩,助力实现孕期—产时—领证的闭环管理。
2.2.3 开展分时段线上预约 医院通过APP和微信公众号开展出生医学证明领取分时段线上预约服务,预约号源提前3 d放号,群众可根据APP和公众号上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段领证,预约成功后,给予序列号,群众在预约当天提前半小时现场取号[13],缩短了排队等候时间;签发窗口设置叫号服务系统,减少窗口拥堵、吵杂,营造和谐有序的服务环境。分时段线上预约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有效地减少了人员聚集。
2.3 对内加强人员培训,对外加强宣教
2.3.1 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医院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采取两种培训方式:第一,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出生医学证明知识、重要性、意义的普及,增强员工的主公翁意识和对医院的归属感[14],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有效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第二,对重点科室,如产科门诊、产科病房、签发窗口、盖章窗口等涉及出生医学证明具体业务的科室进行培训,主要侧重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特别是收看违规办理出生医学证明警示案例,加强法制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始终保持“常在河边走、永远不湿鞋”的工作态度[9]。对签发人员、盖章人员上岗采取考核制,考核优秀者方可上岗,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所承担的重大责任,严格按照管理规范操作[15]。
2.3.2 加强宣教力度,提高群众认知 医院在门诊大厅、住院收费处、产科门诊候诊区、孕妇学校、产科住院病区、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窗口等位置宣教栏张贴出生医学证明申领须知及办理流程;孕妇学校将出生医学证明的相关信息列为孕产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专门对出生医学证明的申领须知及办理流程、保管注意事项等内容以PPT的形式展开讲解,并给首次听课的孕妇及家属人手发放一份“如何领取宝宝人生第一证”的宣传三折页;产妇住院分娩时发放出生医学证明领取告知书。此外,信息化发展是当前的大势所趋,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便快捷的信息化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16],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宣教能改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依从性[17],医院利用互联网+,通过官网、APP、微信公众号不定期推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出生医学证明宣教信息,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获得感。医院通过加强对群众的宣教,提高了出生医学证明一次性办理成功率,减少家属来院次数,节约了人力及时间成本,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18]。
2.4 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服务,依法保障母婴权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生医学证明》作为人生第一证,使用范围越来越广[19],不仅作为申报国籍、户籍取得公民身份号码的重要凭证,更广泛用于入园、入学、社会保险、遗产继承、出国留学、移民等方面[20]。出生医学证明是重要医学文书,必须依法管理,坚持原则。如,外籍华人要求为分娩的新生儿跟随原中国身份姓氏的问题,因不符合政策要求,无法办理;出生医学证明遗失且夫妻离异申请补办出生医学证明,具有抚养权的一方无法出具另一方的有效身份证件无法办理。医院管理团队在法规政策框架内进行讨论后,建议在提供公证等相关佐证资料情况下,新生儿可随外籍父亲/母亲原中国身份姓氏签发出生医学证明;提供法院判决书或离婚协议书情况下给予补办,并将建议书面请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获得行政部门的肯定,并要求指导全省助产机构妥善处理有关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因此,在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换发问题上,应该从法规政策、医院管理、便民服务等不同的角度讨论分析,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基础上,尽可能方便群众,不推诿,勇于担当。
加强管理,注重团队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做好宣教,提高公众的知晓度、配合度;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等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签发服务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