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幸福河”概念及评价方法的思考

2020-01-21唐克旺

中国水利 2020年6期
关键词:用水幸福感心理学

唐克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100038,北京)

一、幸福河是水治理的新高度新要求

2019 年9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黄河时,历史性地提出了要把黄河治理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治河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福祉,把黄河治理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无疑是几千年中国治水史的最高境界。 同时也要看到,这一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黄河历史上曾给人类带来无数次灾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洪旱频发,一直都是国家水治理的重点,任务不可谓不繁重。 步入新时代,人们对水治理的要求已经不限于传统意义的水安全,还有很多更高的要求和向往。 因此,“幸福河”的提出既是历史治水任务的传承,更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家水治理的新高度和新要求,对黄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其他流域也具有重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二、“幸福河”的心理学内涵

对于幸福的概念,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读。 简单地说,幸福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对生活某一方面的满足感和愉悦心情。 幸福的构成十分复杂,有财富获得的幸福,也有天伦之乐的幸福等。

水是生命之源,水在人类福祉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建设“幸福河”,就应该在研究人水相互作用关系基础上,根据人类的水需求,采取措施不断提升和改进水治理与水服务,从而逐步提高人类幸福感。

按照上面的内涵分析,“幸福河”应是能够给流域人民带来幸福感的河流。 这一概念中又包括两个层面含义:一是流域居民对人水关系的心理满意度, 另一个是影响这些满意度的外部因素,尤其是水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毕竟河流本身不能自动地服务人类发展, 需要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

幸福既然是一种心理现象,“幸福河”的内涵就需要依据心理学理论来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幸福感来源于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 而心理需求又分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基本需求是生命的基本要求,例如安全感、归属感、生理需要等。 发展需求包括审美需求、自我发展等。 对水来说,基本需求层次包括水旱灾害防御、水环境质量、生活用水保障等,发展需求层次则包括生产性用水保障程度及用水产出、水生态及审美、涉水娱乐需求等。

根据心理学理论,基本需求的满足并不能带来较强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但却是获得幸福的基本条件,而发展需求的满足则容易有更大的获得感, 例如用水增加了收入、改善居住环境及美丽的水景观等。

三、层次化多维度评价“幸福河”

“幸福河”的评价应该遵循心理学基本原理,按照层次化结构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第一层指标应该是满意度,即采取社会学方法调查流域代表性居民对水方面的满意度。 这一层次的评价目的是要发现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城乡、工农、贫富、老幼、男女、教育等不同类型代表性人群之间幸福感的差距。 满意度调查主要目的是分析不幸福或者不满意人群的分布规律,为今后的水治理及水服务工作指明方向。

第二层指标是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基于满意度评价结果,对影响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社会学典型调查。 按照心理学理论,幸福需要很多构成要件,包括基本需求中的三个要素:安全感、归属感、生理需求,也包括对幸福感更重要的发展需求,如娱乐与审美、自我发展等。 如果按照这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可以将传统的水利工作指标分成防洪抗旱安全保障、水环境质量、亲水性、生活用水保障情况等基本需求指标和水景观、水生态、水文化、经济发展用水保障水平等发展需求指标。 各指标也可以再分解成几个子项,如生活用水保障包括水质、水量、便利性(自来水)等。建设“幸福河”首先要依据上面的评价,发现问题和根源,找到工作的切入点。

除了层次化评价外,还可以进行时空维度的评价。 一是空间维度的公平性评价,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水方面,也要考虑流域的水资源是否合理分配到各地区、各行业、各用户,有效解决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益冲突。 二是时间维度的改进评价,即各项指标的时间维度上的改善。 这种时间维度上的改善也是幸福的组成要素,这种要素不仅仅局限在时间轴上的相对值对比,更重要的是与人民需求的差距。 幸福是相对的,不幸福是绝对的。 人的追求没有终点。 水景观建设优美了,居民可能又希望有一些野生动物,进一步提高与自然的贴近感。

四、对“幸福河”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治水没有终点。 “幸福河”是一种河流治理的方向和标杆,是水利人的努力方向,水方面的满意指标永远不会达到满分,因为人的需求是不断提升的。 因此,水治理工作只有为人民造福砥砺前行的过程,没有结束的终点。

二是更加注重人们的心理感受。 “幸福河”的评价目的是发现“不幸福”的人群,识别“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和驱动因素,从而明晰工作的短板。 评价是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不是为了打分和横向比较。 水利是为人服务的,做规划出政策都要聚焦到人的感受上。 以往水利工作就水论水多,社会学和群众心理感受考虑不足,与百姓的亲身体验衔接不紧密,“幸福河”建设为水利工作提供了一个新视野。

三是更加注重满足发展需求。 保障水安全是提高幸福感的基本条件,但最能让群众满意和有获得感的是发展需求的满足,如水景观、水娱乐、亲水性、水生生物多样性、产业发展用水等。 水利工作在保障传统水安全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为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服务,拓展和丰富水利工作内涵,在水景观、水生态、水文化、水产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提升群众幸福感。 不可过度遏制合理的发展用水,尤其在水资源相对丰沛地区应适度放宽水资源利用总量红线,缩紧污染排放指标,在保障发展的同时维护水环境水生态健康。

“幸福河”的提出从全新的角度为河流治理提明了方向,对水利发展与改革、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幸福河”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更加贴近人民生活和心理感受,是今后我国水治理的重要方略。

猜你喜欢

用水幸福感心理学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幸福感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