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三水三张网 两手发力共担当
2020-04-15王浩宇
长期以来,我国灌区发展存在输配水系统不完善,量水计量设施、信息化监测系统缺失,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长期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在我国严重缺水的云南、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由于没有形成互联互通的区域灌溉水网,导致精准供配水管理难;缺乏现代信息化智慧监控系统,管理粗放、非专业化的建后服务体系,致使灌区工程效益难以长效发挥等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禹节水集团)始终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长期致力于农业节水技术与商业模式的集成创新。自2017年起,大禹节水集团分别在云南元谋县、新疆沙雅县、内蒙古通辽市等地,结合“三农三水三张网,两手发力共担当”的企业发展定位,通过不断探索现代节水农业高标准的“水网”、全覆盖的“信息网”和全产业链的“服务网”(简称“三网”),依托“三网”融合智慧发展模式,推动农业节水重点工程示范试点,构建了从农业产前、产中到产后全过程,专业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节水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取得良好成效。
新疆滴灌葡萄喜获丰收
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大型灌区丙间片11.4万亩(1亩=1/15hm2,下同)高效节水灌溉PPP项目,是对现代农业节水“三网”融合发展的初步探索。项目围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打通全灌区“水源—骨干—田间”的水网“高速公路”,建设覆盖全灌区的水利信息化网络体系,实现全过程的专业化社会服务。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机制,以“农民用水专业合作社”为媒介实现群众参与工程管护机制,构建了“水库管理所+公司+农民用水专业合作社”三级工程管护机制,以农业水权分配、水权交易、农业水价形成、农业用水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等为主要内容,成功推进了供水、用水、管水各环节的机制改革,建立了农业节水长效机制。项目还创建了风险分担与保障机制,实现了政府、社会资本、用户的多方共赢。该项目通过“三网”融合发展,灌区农户使用率达到94%,有效解决全县1/4的土地灌溉难题,节水率48.6%,省工率高达70%,增产24.2%,农户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当地农户节水意识显著提高,更促进了贫困户加速脱贫和农村返乡劳动力创业就业。
在新疆南疆地区的沙雅县渭干河灌区实施的农业高效节水增收试点中,大禹节水集团再次以“灌溉托管+农业物业托管”方式成功实施现代农业节水“三网”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农业节水措施和经验。项目保障了10余万亩农田的农业用水需求,并以“农户+合作社”适度规模生产管理方式,打破传统小农户分散种植弊端;由市场发力,建立了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了“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服务模式,引入棉花等主打农产品全产业链服务,在农机、农资、植保、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实现了项目的增值。项目实施后,灌溉用水保证率显著提高,项目区土地利用率提高约10%,综合灌溉定额(村级斗口)由644m3/亩降至473m3/亩,节水效益约171m3/亩;综合机械化率由68%提高到98%,实现亩均降低成本178元,亩均增收600元以上,综合效益显著。
内蒙古通辽市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全国110个缺水城市之一,推进农业节水和发展粮食生产的任务十分艰巨。2018年大禹节水集团在通辽市,通过现代农业节水“三网”模式累计参与实施高效节水农田灌溉92.4万亩,涉及295个自然村,受惠人口近25万人。项目实施后,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建设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覆盖农户之广前所未有、工程进度之快前所未有、工程质量之高前所未有、项目效果之好前所未有”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现代农业节水“三网”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传统农业节水的深入实践发展,也是改革创新的有益探索,能够进一步强化农民“水商品”意识,全面提高农业“供水、用水、管水”效能,对农业节水节肥、降本增效、增产提质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