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学生工程力学课程工程素质教育

2020-01-20赵亚哥白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工程力学大学生教育

赵亚哥白

摘 要:工程力学属于基础科学,同时也是技术科学。工程力学是机械工程类、土木工程类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具有课时多、内容杂的特征。工程力学研究问题解决具有代表性,以力学理论作为基础,先简化力学模型,然后使用数学工具来解决问题。这门课程理论性非常强,知识点也非常多,学生没有体会到力学知识和后续课程的联系,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校应加强工程力学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工程素质。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育;大学生;工程素养

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材料力学》课程改革的研究,项目号:DGY2017-09。

一、当前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工程力学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来看,虽然工程力学的发展不断加强,但其实很多高校学生对于工程力学这门专业究竟在以后的就业中可以干些什么,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再加上一些院校对工程力学的就业方面也没有进行深入的、切实的论证和指导,在教学中大多采取放任自流式的教学管理,这些都给工程力学教学带来了一定困扰。缺乏对工程力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的专业化指导和规划,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方向不明晰。

(二)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足

按照工程力学教学标准来说,在工程力学的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课程设置中,由于工程力学自身专业性质和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足。在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的设置比例不高,使得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课程设置更多的是重视学生专业课程理论指导,很容易使得学生工程力学理念不足。专业课程设置比例的问题也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理论的掌握程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

(三)工程力学实训不足

目前,工程力学教学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实训训练不足的特点。受到生源有限、专业课程的设置有限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但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非常有限。教师对工程力学专业实训的意识不强,教学也缺乏专业实训训练的环境,使得学生一味地沉浸于工程力学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对工程力学专业知识的应用明显不足。有的院校甚至仅仅利用学校中仅有的几台电脑设备来进行实训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

(四)工程力学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当前的工程力学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自主创业的意识与能力。然而在工程力学人才培养当中,大多数教师仅仅是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传给学生,没有足够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应用这些知识。同时,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在开展工程力学教学时,没有足够多的工程力学环境去培养学生的力学思维,仅有的网络学习资源,不足以支撑学生的工程力学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也无法贴合当前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无法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工程力学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大学生工程力学课程工程素质教育

(一)搭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工程型的人才要具有创新思想和实际应用能力,工程力学专业需要培养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强调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不断拓展学生知识面,在奠定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的融合。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需要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工程意识。教师要针对工程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确保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营造活跃的创新教育氛围。

(二)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人才

课程体系要按照培养目标来建设,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一致。积极地创新教学手段,是提升学生工程素养的有效路径。结合国内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工程力学课程改革要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重视人才培养过程。教师要积极促进工程力学课程体系的整合,制定出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案。知识更新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内容,教师要对传统经典内容进行筛选,使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处理。在教学中要能够反映出本学科的科研新成果,提升教学内容的起点。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工程素质

1.重视力学发展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途径,学生素质教育也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工程力学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培养科技人才,让学生的科学精神、专业思想和思维方式有机地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实际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力学发展简史和最新成果,帮助学生对学科有一定的认知。教师要介绍力学在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以及材料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通过理论知识、科学实验、实践应用来体现的,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要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采用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考虑整体和局部的联系;引导学生抓住思维规律,利用问题来启迪学生;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及时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要采用实践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

3.将工程教育融合到实践训练之中。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非常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实例教学,搭建完善的教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公式推演,采用理论知识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和计算;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起来,积极进行工程实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技术探索激情,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将实际问题穿插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活跃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4.采用小论文练习,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工程力学教学培养的是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采用小论文练习可以有效发挥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运用小论文练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后续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教师要更加重视日常作业练习,给学生布置启发性较强的题目,在保证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结语

加强工程力学教育力度,能夠促进大学生的工程素质提升。教师要结合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搭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力学发展史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工程力学课程的兴趣;积极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人才;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连英,仇培涛,李兵,等.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工程能力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50):142-143.

[2]冯旻.改革工程力学考核方法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17):108.

[3]孙峰,薛世峰.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工程能力[J].教育探索,2017(08):47-48.

猜你喜欢

工程力学大学生教育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工程力学》微课教学模式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工程力学》课程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