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作品解读与评论

2020-01-20吉佳佳

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

吉佳佳

摘 要:音乐是一种艺术,从古至今,富含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的经典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跟随着历史文化发展的脚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发展进步,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大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人深层素质的培养与开发,是其他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因此,音乐教学以及艺术欣赏的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运用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们的音乐艺术涵养得到真正的提升。文章就“音乐教学与艺术欣赏”进行分析,讨论如何使学生的音乐情操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达到高校教育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作品解读;音乐教学;艺术欣赏

高等学校的音乐课程面对广大的艺术生,他们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进入大学之前,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因此,就会出现学生音乐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除此之外,每个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不一样,他们对于作品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样,他们对待学习的认真程度也不一样,这种情况很不利于教师进行统一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所以,教师在音乐教育中要多重考虑,做到权衡利弊,设计适合每个学生的音乐课堂,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一、“音乐教学与艺术欣赏”的主要内容

在各大艺术院校中,“音乐教学与艺术欣赏”是对各专业学生开设的艺术教育核心课程之一。音乐教学与艺术欣赏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首先是音乐教学,这对老师来说是一個很大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重点;其次是艺术欣赏,艺术欣赏的主要目的就是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熟悉一些国内外家喻户晓的作品,增长音乐欣赏知识,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素质。艺术类学生可以在音乐中使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得到丰富、提高,使其他的艺术创作也从中获益。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它是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通过对由古至今、由国内到国外的世界名曲的欣赏,可以直接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音乐欣赏必须是积极向上的,或者是折射出一定的人生哲理,它应建立在理性的认识基础上。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也有不同的感情认知,因此欣赏同一首的音乐的时候往往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当然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即使是同一欣赏者,那么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心理预期,以及不同的环境的情况下,人们针对同一首音乐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同时,也会学到不一样的东西。这就告诉人们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想象,深刻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汲取营养。

二、学会音乐欣赏

从小到大的音乐课程都是以欣赏为前提,而音乐欣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因此,对音乐作品进行品鉴和赏析,需要一定的音乐欣赏方法。

(一)音乐的各种风格

音乐都是在一定的风格背景下产生的,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民族的、时代的、乐派的和作曲家个人的。

(二)音乐体裁的划分

音乐起源于很久以前,随着时代的变迁,流传下来的音乐体裁也是各式各样的,种类繁多,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划分。一是按照音乐的表演形式来划分,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其中声乐又分为独唱、合唱、重唱等,器乐体裁则更加丰富多样,可以从演奏形式、乐器组合、乐曲的规模、乐曲的风格等方面来划分;二是按照使用音乐的不同场合和社会功能来划分,有劳动歌曲、情歌、祭祀音乐、军乐、宗教音乐等;三是按照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结合的方式划分,有歌剧音乐、舞剧音乐、影视音乐等;四是按照乐曲的民族或地区特点来划分,首先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就有很大的区别,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民歌、曲艺、歌舞、戏曲、器乐等五大类,每类还有更细致的划分。

三、音乐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虽然是由于自己的特长、优势选择了这个专业,也有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但是他们还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自己处理不好的事情,时间长了还容易引发心理疾病。音乐教育首先可以使他们放松下来,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从而使他们蓬勃发展。相信每个学校开设音乐课,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音乐的学习得到放松,从中学到其他文化课学不到的东西。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音乐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一个人通常关注一件事情,就是由兴趣开始的。也可以说,兴趣是关注、爱上一件事情的萌芽。对于音乐学习来说,兴趣同样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的前提。因此,音乐课的设计应该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高校的学生对于音乐已经或多或少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这个年龄段,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已经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从而爱上这门课程,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比较大,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很不容易实现,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保持住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以及音乐素养。

(二)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在学习上面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此,需要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大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的审美,把每个同学的不同想法结合在一起,一定会碰撞出新的火花,从而使学习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为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是需要不断创造的一门课程,需要不断有新的作品产生,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必要教学目标,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三)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技术性的专业知识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俗话说,“检验出真知”。只有通过真正的演奏才能总结出相关的经验,传统的理论学习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可能教师讲十遍都不如学生自己演奏一遍管用。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时间,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掌握学习内容。但是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到五十分钟左右,教师要在这段时间里讲解完理论的内容,又要传授其实践应用的内容,导致学生的学习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可能就会一直追不上老师的进度。因为所有专业技能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习。当然,有的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会选择忽略文化理论课,注重实践课,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无法在演奏中投入自己的感情,音樂是有灵魂的,这样的课程设计,并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四)重视音乐技能的社会发展需求

我们应该正视一些实际的问题,教学体系不会随着个人或者时间的变化发生大方向的变动,但是就业市场不同,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智能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因此,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其变化速度甚至已经超过了音乐教育体系的变更。学校和社会的脱节,就会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庞大的毕业生无处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要不断地接触社会,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方向,及时对教学方式做出调整,让高校的学生能够在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学以致用,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结语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一些专业型人才,而这些人才的最大输送者就是高校。因此,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高校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需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专业型人才。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高校的音乐艺术专业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关注。在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中,对艺术作品的解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可以使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产生更大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彩霞.普通高校如何开展音乐欣赏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2):46-47.

[2]江闽媛,胡腊妹.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评《钢琴音乐欣赏》[J].领导科学, 2019(4):2.

[3]徐波.高等院校《音乐欣赏》课程体例及作品研究[J].艺术研究,2017(1):128-129.

[4]王威沫.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J].北方音乐,2015(1):190.

作者单位:

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