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扶贫的成就和挑战

2020-01-20吴红波

国际公关 2020年6期
关键词:议程贫困人口慈善

吴红波

今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郑重宣布:“我们有信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中国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道:“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贫困人口。贫困是困扰全人类的难题,消除贫困是极为复杂而又非常艰巨的任务。

2000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首次将消灭极端贫穷置于全球核心议程,明确提出“我们能够消除贫穷!”的口号。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其第一项目标即是:“消除一切形式的极端贫困”。该议程明确表示:“我们可以成为成功消除贫困的第一代人”。

不论是《千年发展目标》还是《2030议程》,都需要可靠有效的落实手段。为落实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年7月联合国发展筹资大会确定了七个行动领域:

(一)国内公共财政。最主要可靠来源。(二)国内和国际私人资源。资金潜力巨大。鼓励慈善家和机构捐款。呼吁将跨国汇款收费降低至3%。(现为7%)(三)国际发展合作。兑现官方发展援助(目前仅为GNI的0.31%,远低于0.7%。29个捐助国中仅5个达标)。加强南南合作(已超过20万亿美元,占全球公共财政资金流量10%)。(四)国际贸易。最不发达国家外贸收入占其GDP的70%。(五)债务可持续性。2019年最不发达国家债务已达7,440亿美元。(六)解决体制问题。坚持多边机制,加快金融改革,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和参与度。打击洗钱、腐败、恐怖主义。(七)科学、技术、创新和能力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加强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

上述措施是迄今国际社会落实全球可持续发展最全面的措施安排。据此,《2030议程》还对每项目标的落实规定了具体要求和措施。

目前全世界仍有7.36亿贫困人口。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了灾难性后果。据联合国机构预测,大约5亿个工作岗位消失,全球经济每月损失约3,750亿美元。大约2,400万儿童可能辍学。2020年经济处于深度衰退,全球增长率为-4.4%。

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新冠疫情让我们离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愿景和承诺越来越远”。他大声疾呼:人类1%人口拥有的资源超过世界一半人口所拥有的财富,这令人极为震惊。

改革開放以来,中国已实现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和率先完成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中国从未松懈减贫力度。从2013年到2019年,全国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到551万人,年均减贫1,335万人。832个贫困县只剩52个未摘帽,区域性贫困基本解决。在新冠疫情肆虐情况下,中国的努力和成就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也坚定了全世界消除贫困的信心。

“十三五”时期,我国逐渐形成了专项、行业、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公益扶贫是中国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提供了不少新鲜的经验。

(一)政府得力助手。精准扶贫不能光靠政府,必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形成了合作模式。在中央政府挂牌督战的1,113 个贫困村中;有民营企业 1,491 家;社会组织660 家;提供资金 50,702万元;物资 3,521 万元。公益组织已成为政府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二)贴近社会需求。公益扶贫贴近基层,针对性强,具灵活性,专业性较高,能弥补粗放式扶贫缺陷。阳光保险集团启动了“万名贫困生帮扶计划”,覆盖34个国家贫困县、73所学校,累计捐助两万多人次。华夏人寿在10 省设立12个照护中心,接收150多位抗战老兵。白内障复明 、“学前学会普通话”、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等项目,不胜枚举。

(三)创新扶贫模式。根据扶贫对象不同情况,公益组织选择灵活多样方式扶贫。万达集团在贵州丹寨县首创了“企业包县、整体脱贫”新模式。消费扶贫,参与的县:1,745个;  生产单位:28,795个; 扶贫产品:103,086款; 总价值10,880亿元。此外,还有许多创新,例如:爱加餐、爱心包裹、善行者、饥饿24小时等项目和活动。

(四)推动全民扶贫。全国工商联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了21,992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1,251个贫困村。截止今年10月,全国社会企业扶贫对接567多万对;扶贫公募37,677万元;捐赠人29.36万人。公益扶贫促进多领域合作、动员了广大民众,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公益的完美结合。

中国正在不断打破自己的减贫纪录,困扰中国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有望得到历史性解决。

随着世界大变局的发展和我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公益扶贫事业将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面临重大转型

2013年中国提出精准扶贫,改变了当时扶贫的理念和方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明年是“十四五”规划第一年,我国将继续推进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中国扶贫工作将进入新的阶段,其工作性质、内容和目标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现代公益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是调节贫富差别的平衡器,也是惠及大众的社会实践。公益组织应尽快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需求,及时转变帮扶理念、目标、措施,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扶贫国际合作

目前全世界有近8亿绝对贫困人口,新冠病毒肆虐还可能使7千万到1亿人返贫。扶贫工作仍然是国际社会的重大挑战。全球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居住在南亚和撒哈拉以南地区,且多数人住在农村。

我国即将完成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扶贫任务,所取得的经验对世界扶贫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对贫穷的农村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展开和“南南合作”的深入,参与海外扶贫的公益组织要更多地了解国际形势和各国具体国情,学会国际通用叙事方式,有针对性开展扶贫开发与合作,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加强公信力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和扶贫攻坚的可靠保证。从多次调查结果看,公众最关心和最希望了解善款的来源和使用情况。目前,公益组织总部和地方分部,东部与西部公益机构的透明指数和工作效率还有差距,公众对有些慈善组织还不大放心,这就影响了公益事业和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中国慈善法》有相关法规执行还不到位;二是公平竞争的慈善募捐市场尚未形成;三是有些公益慈善组织尚未脱离行政机关运作模式。因此,公益组织要明确法定权利与义务,确保组织成立、资格认定、款项募捐、对象选取、项目实施等流程的合法依规、透明可核查。

(四)教育年青一代

有关数据显示:“80后”是善款的主要来源,“90后”则占捐款总人数的近一半。最关注公益资讯的是年青读者,大多数是“90后”。这是令人十分欣喜的。

扶贫济困是互助友爱,人道关怀,也是文明社会的高尚道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参与和组织公益慈善活动,甚至有些人还将公益作为人生重要选择。鼓励和支持年青人,特别是大学生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培育现代公益理念,不仅有益于中国公益事业持续的发展,而且将有力加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和后劲。

习近平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祝我国公益组织和公益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再立新功!

猜你喜欢

议程贫困人口慈善
德国《2010议程》议会辩论的话语分析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慈善义卖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会面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