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年鉴》编纂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0-01-20丁忠芬
黄 超,丁忠芬
(1.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2.杭州市富阳区灵桥镇人民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区域发展治理中心),浙江 富阳 311418)
1 年鉴是重要的资料性工具书
年鉴是系统汇辑上一年度重要的文献信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浙江省历史上还未编纂过水利年鉴。1998 年出版的《浙江省水利志》,是浙江省水利事业统合古今,覆盖全省的第一部专业志。记述上起浙江水利史实的发端,下至1989 年浙江省的水利背景、源流和现状,涉及有关的社会、经济、人文、胜迹等,既有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工作决策的反映,也有经验教训的总结。修志难,修一部名志更难,全体编修人员十几年如一日,重其事、敬其业、迎难而上,辛勤耕耘才完卷成书[1]。编修地方志是浙江省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浙江素有“文化之邦”“方志之乡”之称。2012 年5 月14 日正式启动新一轮《浙江通志》水利类志编纂工作,《水利志》是水利综合志,也是浙江省水利厅承担水利类编纂任务4 部志书中最重要的一部。《水利志》结构体例由图版、概述、正文、附录、丛录、大事年表、编后记等部分组成,字数约132 万字。记述上溯事物发端、下至2010 年浙江省水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客观再现浙江省悠久的治水历史,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省水利工作在防御水旱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改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2]。2019 年10 月28 日,《水利志》通过浙江省委、省政府终审。前后历经7 a 多完成终稿,高质量如期完成编纂任务,离不开参编人员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细工作,特别是在资料收集、整理、考证过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为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参编人员前往省市县各级档案馆、水利局档案室、相关部门收集资料,了解详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收资、考证工作中。为了某一事件,可能需要收集多方资料相互印证以保证其真实与准确、“5 要素”齐全,收资工作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对于参编人员是不小的挑战。
同时参编人员也在思考,如果有一本书能够全方位、多角度记录浙江省水利工作每年的基本情况,客观反映浙江省水利改革发展、记录水利事实、汇集水利统计资料,为各级领导、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浙江水利提供全面、翔实的资料,将给今后志书编纂工作节省较多的时间精力,也能起到存史、研究、借鉴的作用[3]。于是浙江省水利厅决定从2016 年开始,逐年连续编辑出版《浙江水利年鉴》,每年编印1 册。
2 《浙江水利年鉴》的框架
框架是全书内容的总体设计,是年鉴的基本结构。框架应基本稳定,不宜多变,以利于保持水利年鉴自身特色、风格和连续性,但也要随着每年实际情况的变化有所调整。框架设计应覆盖面广、分类科学、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领属得当、内容均衡适度[4]。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在浙江省方志办老师的指导下,同时参考国家和兄弟省份的水利年鉴,如《中国水利年鉴》《江苏水利年鉴》《安徽水利年鉴》等,听取专家意见与建议,经过多轮次的讨论,对框架的名称、顺序、内容做了调整,基本拟定整体框架。经浙江省水利厅各处室审定,确定《浙江水利年鉴》的层次与结构。
《浙江水利年鉴》共设12 个专栏,包括综述、大事记、重要文献、水文水资源、防汛防台抗旱、水利建设、水利管理、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地方水利、厅直属单位、附录。每个专栏下设分目,分目下设条目,主体分为3 个层次,条目与分目的内容按每年的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例如每年的工作重点不同,可适当设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分目,如“五水共治”、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千人万项”“三百一争”“农村饮用水工程”等,展示浙江省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与建设,但整体栏目基本保持稳定。
3 编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浙江水利年鉴》纂稿主要由浙江省水利厅有关处室、地方水利局、厅直属单位按照分工和编写大纲提交稿件至编辑部,但收集的稿件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些问题,与纂稿人对年鉴的要求理解不深、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有关。
(1)对年鉴编纂工作不够重视。部分撰稿人不能及时提交稿件,有些稿件内容缺少条目,部分文字质量不高,甚至有一些矛盾点或者错误没有经核实修改。水利工作的思路、重心、方式方法、任务目标每年都在发生变化,部分内容没有更新,条目内容僵化,没有按年度工作内容进行疏理。
(2)对年鉴编纂工作理解不深。《浙江水利年鉴》是系统记叙浙江省水利发展现状,客观反映水利工作的资料性工具书,应做到资料全面、事实清楚、数据准确、格式规范,突出实用性、指导性和史料性,有效发挥年鉴的功能作用。提交的稿件中,更多的是根据年度工作总结按照年鉴格式整理得来,内容不够全面,甚至缺少重要的工作内容,或者内容过于详尽,面面俱到,没有对资料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如“地方水利”的各地市之间篇幅差异大。应该站在全省的高度,历史、全局的高度统筹年鉴的编纂,及时捕捉、准确记录这一年的水利新事物,凸显年鉴的时代性、年度性、地方性,体现其存史价值[5]。个别内容也不应拘泥于省内,如获奖情况。
(3)部分编纂任务分工不合理。有些栏目由多个处室组稿而成,主体责任不清,分工不够明确,组成的稿件不是一个整体,有些散乱,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和水利改革;一些栏目的负责处室(单位),只参与其中一部分工作,提交的稿件不能全面反映这个栏目的情况,以偏概全。
(4)参编人员变动影响编纂效率。编纂人员需要有一定的政治水平、大局意识、了解全省水利工作情况和过硬的文字功底,新人需要重新学习、理解如何编纂年鉴,人员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稿件质量。同时需要编纂人员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积极的创新精神。
(5)语言文字不够规范。条目编写应开门见山,直陈其事,用准确、规范、简洁、明了、朴实的语言记录信息。如部分稿件没有对文字进行提炼,夹杂一些套话、虚话,不符合年鉴的规范要求;条目内容不应带有褒贬、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句,对具体内容不做论述,少用形容词;条目行文用第三人称,不用第一人称或第一人称代词,如“我省”“我处”等;稿件中的数字应准确无误,前后统一,不用概词。
4 提高编纂质量的思考
(1)提高对年鉴编纂的重视程度是关键。充分认识年鉴编纂的重要意义,提高稿件质量。除下发年鉴组稿通知和编纂大纲外,可在全省重要会议上对年鉴编纂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贯彻,将年鉴工作作为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务必使各个参编处室(单位)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年鉴编纂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对编纂人员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参编人员需具备全面了解处室(单位)各项工作、全省水利工作,政治素养好,文字水平高,较强的责任意识等素养。参编人员应基本保持稳定,频繁更换不利于保证稿件质量。每年可对参编人员进行相关年鉴编纂知识培训,提高编纂水平。
(3)部分栏目任务分工应重新调整。有些涉及多个处室的稿件应由主要承担此项工作任务的处室为主,其它处室联合组稿,打破处室(单位)之间的限制,整合编排相关条目。可由一个处室统一汇总,而不是每个处室各自编写,如“世界水周”。对条目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创新,与时俱进,每年的工作内容都有变化,不应仅仅在往年的内容上修改几个数据。如“重点水利工程”中,既要写出与工程相关的稳定数据,又要有年度工作量及截至年底的累计工作量,动静结合,体现工程进展和动态发展的过程。条目应直奔主题,精炼文字,突出地方特色和工作重点。
5 结 语
《浙江水利年鉴》是如实记录浙江省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载体,目前在编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承编单位应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引导,参编人员应提高认识和编纂能力,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创新与进步,共同编纂出一本结构严谨、体例规范、逻辑严密、资料准确、语言简洁的年鉴,使其成为精品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