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探究

2020-01-19宫丽丽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大学生

宫丽丽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本科), 浙江 东阳 322100)

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到党的十九大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地位与日俱增。近几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在各大高校愈演愈烈,各高校也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性政策和保障性措施,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改革的步伐,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和个人的需要。

在国家高等教育规划中,职业教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据迈克思调查报告显示,近五年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高职院校要明显高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必要借鉴一种成熟的模式来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教会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AGIL理论刚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一、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AGIL理论

(一)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就其内涵来看,主要是创新和创业两个方面,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创新型创业和创业的创新综合性目的,内容涵盖了创新创业的意愿、知识、技能、维持能力。当今,多元化的职业能力已成为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拓展学生职业平台的核心因素,这其中创新创业能力尤为重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理念,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创新创业能力正在成为衡量新时代优秀人才的标准之一。因此,高校院校加大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 AGIL理论

AGIL理论又称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成熟的社会系统分析模型,被应用于诸多领域,反应良好。在AGIL理论框架中,A(Adaptation)指适应功能,指的是社会系统的内外适应功能;G(Goal Attainment)指目标获取功能,指的是社会系统确立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调动系统中能量的功能;I(Integration)指整合功能,指的是社会系统为保障自身的连贯性或一体化而进行的“控制手段的建立、防止系统发生严重混乱、保持子系统的协调”等功能;L(Latency)指模式维持功能,指的是社会系统通过符号、观念、趣味、评价等的文化供应和消除行动者内心紧张和张力,维持社会的共同价值观模式,并使其在社会系统内制度化两个方面的作用,实现该系统运行中的能量配置和储存功能[1]。由此可见,AGIL理论是一个基于“适应-获取-整合-维持”四个维度的成熟社会系统结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自身就可视作为一个系统结构,在高职院校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的形势下,运用AGIL理论分析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对于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二、基于AGIL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

(一) 系统教学

系统的创新创业教学是提升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渠道。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比较单一和雷同,基本为创新创业理论指导类课程,多以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且还包含了部分教师为满足学校的要求而不得已开设的课程,课程教学效果有限;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开展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等[2]。但由于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促进作用不大,使得高职院校缺乏改革的动力,不利于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另外,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师资建设和经费支持也影响着创新创业教学的实施效果。部分高职院校都面临着既存在创新创业教师自身能力不足、缺少企业经验、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又存在部分教师在家庭、经济和自我发展的压力下,缺乏对于创新创业教学和研究兴趣的问题。同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因自身办学经费本身就偏为紧张,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工作的推进。综上而言,高校的系统教学是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 创业政策

政策代表的是一种导向,能够营造一种氛围,解决一些偏见。当前有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对于创新创业存在偏见,一方面是因为创新创业课程挤占了专业教育的课时;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偏于形式化,效果欠佳。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是为了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想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影响较大。这其实是他们对于国家创业政策的不理解或者对于国家创业政策不感兴趣所致。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国家颁布的各类创业政策是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地方各级政府也需要出台各类支持性政策,社会也需要对于大学生创业体现一定的容错度,学校更需要将各类政策执行到位,形成一种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导向,只有这样国家的创业政策才能落到实处。

(三) 实践资源

创新创业教育十分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如英国David教授所言,创业教育要与“问题解决为核心”及“行为研究”学习方式相结合[3]。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大多为理论性课程,类似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之类的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仅局限于课堂之内,与实践脱节,而学生在修完课程之后,只需要提交一份创新创业计划书就可获得学分,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用不大。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有限,实践资源缺乏,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不能在具体的实践演练中得以解决,使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打折扣。这里面既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满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所需的原因,也有高职院校因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显现周期长而缺乏对于实践平台建设动力的原因。

(四) 创业意愿

据有关调查显示,有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本身缺乏理性,有的学生单一的将赚钱作为创业的目的,也有的学生将勤工俭学误以为创业[4]。这本身就是部分高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错误的认知,再加上大部分高职院校选择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为学习一项技能,找到一份工作,他们毕业后的意愿是就业而非创业。创业认知的偏离必然会导致创业意愿的缺失。虽然创业意愿不等于创业实际,但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5]。而且创业意愿的不坚定不明确,必然会影响到创业的成功率和持久性,创业失败之后对于高职学生的打击是巨大的,影响他们再次创业的积极性。

三、基于AGIL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AGIL理论,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去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 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系统,需要从多方面构建一个完善的系统,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外适应的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一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实践类创新创业课程占比,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明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保障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二是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建设。通过内培外引,在丰富自身教师的创业经验的同时,引进富有创业经历并具备教学能力的人才担任创业导师,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要设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各类工作的稳步推进以及创新创业教师的薪资待遇。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既保障了高职院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合理运行,又保障了创新创业教育及时与社会接轨,完成了内外适应问题。

(二) 推进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立法保障

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颁布是对高职院校创新创新创业工作最大的支持,也是最坚实的保障,甚至可以推进政策法律化,用相关法律条文来保障各类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实。同时,国家创新创业政策获立法保障后,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既可以激励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要求与支持各高职院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又可以激励各高职院校完善本校的创新创业管理体制,制定激励制度,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最终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样,在推进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立法保障之后,就有助于高职院校获取明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同时也有助于高职院校获得各方面的支持援助,营造社会各界支持创新创业的氛围,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优化,确保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保障力度。

(三) 建立产业协同培养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仅靠高职院校自身是满足不了的,一方面是经费有限,另一方面精力也是有限的。高职院校必须充分依托自身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更多的优质创新创业资源。一是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邀请企业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管理人才来学校进行专业的创新创业的指导和教学;二是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分批次安排创新创业教师进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三是可以依托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入企业学习创业经验或者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获得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制定学分互认制度,让学生在实际创业锻炼中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这样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了产业协同培养机制,提供了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资源,保障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体化。

(四) 完善个体创业驱动机制

高职大学生要想创新创业能力的真正提升,最终提的创业的成功,必须完善其内在创业驱动机制。首先要坚定高职学生的创业意愿,只有他们愿意去创业,才会在创新创业学习中不遗余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课程教学、典型示范、政策解读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创新创业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和服务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其次要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大学生也只能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明白创新创业的艰辛和价值,才能不断在实践中鉴定自身的创业信念;最后,要磨砺学生的创新创业毅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本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创新创业成功的概率也并不是很大,所以必须教会学生接受失败的勇气,引导学生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坚定其创新创业的毅力,从质的层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终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维持功能,完善完善个体创业驱动机制。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大学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