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补助政策对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的影响
2020-01-19徐丽明抚州市东乡区国外松基地管理站
徐丽明 抚州市东乡区国外松基地管理站
杉木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并且分布的区域比较广泛,其中,福建省是主要的生产区,当地的杉木人工用材林面积大,总量也比较多。但是总体来说,林杉质量比较差,单位面积产量比较低,生产的木材材种结构不够合理,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方式提升其经营效益。杉木人工林的经营效益好坏,是林业经营者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经常对各项补助政策进行关注。对于林业经营来说,本身就具有外部性和弱质性等问题,很容易会影响到林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有必要出台相应的造林补助政策,来对人工林的经营效益进行刺激。
一、造林补助政策对杉木人工林经营的意义
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为主要生产经营对象的特殊性行业,一方面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木材,另一方面需要起到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就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目前还处在资源与环境消耗的阶段,需要对经济发展、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协调进行重视。近年来,我国颁布众多优惠政策,来对林业行业的长足和稳定发展进行保障,在政策的推动和帮助下,不断的提升林业种植面积与覆盖率,对林业生产以及发展予以一定的补助。因为考虑到林业经营自身的一些特性,进一步将林木的外部性实施内化,当地林业部门对林业行业发展实施了经济补助,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林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收益。杉木人工林作为林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造林补助政策的影响。对于造林补助政策来说,其初衷都是对林业生产进行扶持,希望能够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增加社会效益[1]。
二、影响分析
在杉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杉木人工林的经营周期,相关经营者需要对抚育间伐进行重视。另外,对现有的营造林补贴进行关注可以发现,不仅有一定的财政补贴,还包括政策扶持,与传统的经营进行比较可以得到,营造林的资金大都集中运用在幼林造林环节。因此,如果在经营过程中,抚育间伐成本下降会促进其收益的提升,并且利用抚育补贴政策可以让林分水平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经营者收益的提升,相应能够有效提升其风险承担水平。虽然不同地区的数据资料有一定差异性,不同地区杉木人工林的经营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整体来说,造林补助政策对于杉木中径材和小径材的经营效益有着很大影响,需要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改进营造林补贴政策的落实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推动经营管理人员的热情,从而更好地达到林农经营效益提升的目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2]。
三、应用造林补助政策提升杉木经营效益的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造林补助标准
就现有情况来看,正在逐渐提升的材料以及人工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成本,而且其也会被环境因素所影响,这就可以发现,补贴标准如果制定不合理,就会和实际成本出现差距,无法很好地提升经营者的造林积极性。因此,政府必须合理提升造林补助金额,对造林补贴的标准进行提升,对经营者造林的直接成本进行有效弥补,最终促进经营者造林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可以逐步探索出差别补助的方式,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平衡好造林的成本,促进林业的整体发展。
(二)加大对造林补助政策的宣传
对政策认知程度会影响到经营者的造林行动,因此需要对现有补助政策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比如说提升补贴政策的推广与宣扬,提高各大农户和经营者对补助政策的认知程度等,利用各个渠道来进行公开公示,对补助发放的透明度进行保证。当政府下放造林补助政策时,各地林业部门要积极做好解读,实现内化,然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方式向经营者和农户宣读政策,最大限度保障宣传的实效。除了要对补助政策进行宣传之外,还要对造林补助政策的监管进行重视,要确保政策的落实到位,精简审批流程,取消不必要的手续,提高补贴的发放力度,并且要保证其透明性,进一步促进造林的积极性[3]。
(三)创新造林模式来降低造林成本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和山区的很多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使得造林保护受到很大限制,因此需要对造林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对国内外成功的造林模式进行学习和借鉴,在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前提下,对经营者的林业经营方式进行指导和优化,将零散的土地向资金和技术的方向进行集中。其次,还要对造林经营的风险性问题进行重视,要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局面,进一步保证经营者的效益。最后,还要对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研究,通过组建种苗繁育、造林抚林和管护采伐以及工程监理的专业化组织,来对社会资本进行鼓励,让其可以积极参与到林业社会化服务的体系当中,进一步降低造林的成本。
(四)完善林改等其他相关配套政策
除了造林补助政策之外,其他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也会给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产生影响,对造林补助政策来说,其不能脱离相关配套政策而独立存在,必须要与其他相关政策进行相互配合,才能得到更好地实施。就拿现有的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来说,不能一刀切,一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进行,不然就会给当地人工林经营效益造成不利的影响,还要与当地林地资源和造林情况进行综合,制定出科学、公开和公正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在减少相关部门干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农户营林生产的自我意识,对经营者的经营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掘。另外,在人工造林初期,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预期收益比较低,并且资金流出现约束的情况下,经营者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相关部门需要联合多个部门推出一些适合的金融产品,让经营者的资产可以得到盘活,对林农贷款难和担保难的问题进行破除,进一步降低经营者的风险。最后,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可以对各种创新服务进行借助,将互联网技术、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设备应用在造林当中,降低各类成本和风险,进一步保证经营者最终效益[4]。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造林补助政策对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相比于非补助政策下的收益会有所提升,而且随着收益率的提升,造林补助政策也让杉木经营收益净现值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对提升造林经营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对经营周期进行有效延长,从而促进林农经济的整体提升,由此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