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注重家教”的实践价值

2020-01-19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家教总书记家庭

张 敏

(湖北工程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家庭成员最重要的生活和受教育场所。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中的长辈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产生的影响。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到了今天,良好的家庭教育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长辈对晚辈的教育、指导,转变为家庭全体成员共同成长、共享欢乐、共度难关的精神历程。

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曾子杀猪”、“孟母三迁”、欧阳修的母亲“画荻教子”等故事,都表明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成长成才,由家庭长辈实施的家庭教育对于子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让温暖幸福的家庭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认知,避免家庭教育的误区,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注重家教”的重要论述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其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过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了“注重家教”的重要论述,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出发,着眼于家庭好才有国家好的理论高度,以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为依据,阐述了家庭教育的重点和方法,提出要将下一代培养为崇德向善、拥有美好心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家庭教育帮助孩子形成美好心灵。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1]在这次讲话中,他还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1]

司马迁在写《史记》“列传”部分时,把伯夷和叔齐排在第一,认为伯夷和叔齐是古往今来第一等的英雄豪杰。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的两位王子,伯夷是长子,但是孤竹国君临死前,让叔齐继承王位,叔齐不愿意,坚持让位给伯夷,伯夷不愿违背父亲的遗愿,从孤竹国逃走,叔齐也随后离开孤竹国。武王伐纣成功后,兄弟俩隐居在首阳山上,耻食周粟,采集野菜而食之,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

司马迁之所以视伯夷和叔齐是一等一的英雄豪杰,正是因为他们的骨气和气节,也就是孔子说的,这兄弟二人求仁得仁,无怨无悔。这种骨气和气节同样体现在以范滂为代表的东汉党人身上,体现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上,体现在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担当上,展现出古代士人刚正不阿的铮铮铁骨。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国泰民安、物质丰裕的时代,但是我们这个时代也存在利益至上、不讲气节、道德滑坡等问题。学校主要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风骨气节主要靠生活中的耳濡目染,因此,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崇德向善的风气和做人气节,帮助孩子形成美好心灵,正是抓住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和根本。

2.通过家庭教育建设好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内容,其形成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积淀。习近平深刻论述了家风的重要作用:“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1]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和无形的力量,悄无声息地影响家庭成员的行为并塑造他们的人格。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家风是祖祖辈辈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家庭特点的待人处事之道。家长如果意识到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注重通过家庭教育培养起好家风,孩子就可以从中吸取好的精神养分,获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并受益终身。反之,一个家庭家风不正,子女从小耳濡目染,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3.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家长要重视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在众多家庭教育的方法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言传身教和榜样激励。他说:“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随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2]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对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1]

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双方无疑都很重要。但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严父慈母”的传统,而且相比于父亲,母亲往往更加温柔细致,更容易让孩子产生亲近感。因此家长不仅要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还要注重发挥母亲的独特作用,这样家庭教育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帮助孩子成长成才。

4.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就是要教育孩子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的政治觉悟,自觉地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近代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3]

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还要坚持立德树人,做好与学校教育的衔接,特别是弥补学校教育难以达成的价值观和道德实践教育,“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1]。

5.通过家庭教育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不仅是文明古国,更是礼仪之邦。然而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传统文化一度出现断裂,社会的风序良俗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实现文化自信,就必须弘扬优秀传统美德。而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通过家庭教育。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1]在这次讲话中,习总书记还对家庭建设中应当弘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德目做了明确表述,也就是: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以及家和万事兴等。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仅要将这些传统德目铭记在心中,还要通过家庭教育,传递给下一代,推进社会主义家庭文明建设。

家庭、国家、社会,每一个词都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正如《国家》这首歌中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每一个家庭都幸福美满,社会就能安定有序,国家就能繁荣富强。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更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实现安居乐业、温暖幸福的梦。因此,认真学习习近平“注重家教”的重要论述,提升关于家庭教育的认知,达到理想的家庭教育效果,实现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和共同发展,无论是对于小家庭的和睦稳定,还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繁荣昌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习近平“注重家教”的现实呼唤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品学兼优,考上理想的大学,拥有光明的前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即使父母花重金让孩子上补习班,成绩却依然不够理想;另外有的父母虽然非常爱孩子,但是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摩擦不断,甚至以爱之名互相伤害。习近平“注重家教”的重要论述,正是对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积极回应。

1.重智力教育,轻非智力教育。新学期的开始本来应该充满了希望,但是2019年春节过后的这个学期,鹤峰某中学却被一股悲痛的气氛笼罩着。一名15岁的初二女生从该校三楼纵身跃下,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父母本来绝不相信女儿是自杀,直到打开女生的日记本,才发现孩子一直饱受抑郁症的煎熬。从她的日记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背负着父母的殷切期盼、自己也在不断努力的好孩子。她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盼,可是她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法考出更好的成绩。她挣扎过,努力过,不愿意告诉父母自己的痛苦,最终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我相信,如果可以重来一遍,她的父母一定不会在学习上给她那么大的压力,而是更关注她的心理健康,更愿意她平平安安地活着。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高考制度面前,智力教育固然重要,可是关系着孩子健康快乐和抗压能力的非智力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都需要作出改变,尽量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快乐健康成长,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1]也就是说,在人生的长跑中,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感,才能让孩子把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2.家长不能以身作则,给孩子带来错误示范。家庭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道德品质教育,还包括体育、智育、美育等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教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良好的品德、行为端方、懂得尊重规则等等。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请家教”成为许多家庭家教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花钱请老师教孩子文化课,而不是家长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孩子。更有甚者,有的家长还会无意间以错误的言行来影响孩子。

2018年,在上海某游乐园的剧院门口,一位年轻女子感觉身后一个8岁小男孩摸了她臀部。女子教育了男孩几句,结果被男孩的三位家长推搡辱骂。游乐场工作人员赶到后,男孩的母亲抢先解释:“她说一个8岁小孩摸她屁股。”言下之意似乎8岁小孩绝不会做这种事。后来女子与男孩家人都被工作人员带走,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双方达成谅解,签署调解协议书,男孩的母亲赔偿女子1000元。

姑且不论小男孩是否具有主观故意性,但其母亲却给予了孩子错误的示范。因为母亲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了孩子:“甭管你做没做错,只要有妈在,绝不会让你吃亏!”如果孩子接受到母亲的行为中传递出来的信息,又因为对社会一无所知而有恃无恐,将来很有可能闯下大祸。

《颜氏家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梁元帝时期有一位学士,从小就很聪明,也很有才气,他的父亲非常宠爱他。他如果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父亲就会千方百计让大家都知道,都来表扬他。他如果犯了错,父亲就会为他百般遮掩粉饰,希望他能悄悄改掉。这位学士在父亲的溺爱中,养成凶暴傲慢的习气。有一次因为说话不检点,得罪了周逖,死得非常惨。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教育也是一样,成功的家庭教育总是相似的,失败的家庭教育则各有各的原因,而其中最重要也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就是父母本身。只有父母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子女看在眼里,才会记在心里,外化为行动。

3.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把家庭教育方式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以及放任型四种。权威型家教又叫民主型家教,父母比较注意亲子间的沟通,以平等、尊重、友爱的态度对待孩子,能够引导孩子讲道理,乐于且善于回应孩子。专制型家教的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度较高,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不太尊重孩子,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志。宽容型家教又叫溺爱型家教,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低,优点是比权威型的父母更懂得尊重孩子,常常和孩子交流沟通,征求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缺点是因为没能给孩子树立起规则意识,容易导致溺爱、纵容。最糟糕的是放任型家教。这一类父母通常被生活中的各种琐事所困扰,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孩子,教育孩子,只能任由孩子发展。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开展了三轮全国范围的入户调查,结果显示:“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能带来最好的学习成绩,溺爱型和专制型次之,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最为不利。同时,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显著影响……权威型和溺爱型下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专制型和忽视型。”[4]

在我国许多小城镇及乡镇,父母中的一方甚至双方需要外出务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抚养,导致溺爱型家教和放任型家教不在少数,教育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想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父母意识到问题,选择正确的家教方式,即使工作再忙,也能抽时间多关心孩子,每天跟孩子打电话或者视频,哪怕是随便聊两句,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也是一种难得的慰藉。

4.家庭关系失衡,缺乏实施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2019年4月下旬,四川一位27岁的杨女士带着自己的3个孩子从桥上跳入河中溺亡。福建漳州一位28岁的石女士,留下一封遗书,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家,家人搜寻了60个小时,在一条河中找到3人的遗体。以上两起事件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年轻的母亲缺乏关爱,对生活丧失了信心。

在一个家庭中,照顾孩子的主要是母亲,孩子最需要的,也是母亲的关爱。传统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也让母亲处于家庭教育的核心地位,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发挥母亲在家教中的关键作用。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新情况是,当今年轻的母亲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与在传统的多子女家庭长大的女性有很大区别,特别是男女平等的思想,对她们的影响非常大。结婚之后忽然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本来就有诸多的不适应,如果再加上一个“甩手掌柜”式的丈夫,一个挑剔严厉的婆婆,其结果可想而知。

要发挥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必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也就是夫妻恩爱,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晚辈孝敬长辈,长辈爱护晚辈;父母与子女之间能本着尊重、友爱的原则进行交流。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姑且不论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他们浸染在家人的团结友爱中,因此性格往往更加平和友善,能与人和谐相处,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更容易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也是提醒我们要关爱母亲,关爱妻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是实施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基础。毕竟我们在实施家庭教育之前,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存在。假如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家庭矛盾升级为不可调和,甚至要通过自杀来解脱痛苦,那么家庭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宣告失败了。

虽然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失误,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习近平“注重家教”系列论述,正是对现实问题的有感而发,因此具有强烈的实践价值。

三、习近平“注重家教”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教”的重要论述,不仅内涵丰富深刻,而且对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有利于我们改进当前存在的问题,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让千千万万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共同抒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篇章。

1.有利于人们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提升家庭责任感。家庭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基本场所,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家庭的和睦、幸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1]

在传统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中,“儿女双全”正好构成一个“好”,是家庭幸福美满的标志之一。2016年,我国政府为了解决低生育率难题,全面开放二胎。但是这一政策实施3年来,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政策红利并没有实现预期中的增加。2017 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出生人口数只有1723 万,而到了2018年,这一数据下降到1523 万。这说明当前年轻人口的生育愿望较低,我国的总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与此同时,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农村和城市中都有大量缺乏关心和照顾的空巢老人,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对于国家的长期发展也是很不利的。

家庭的幸福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相连。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体所承担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意识到小家庭与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系,社会才能持续发展,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因此,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去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是习近平“注重家教”的一个重要现实意义。

2.有利于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认知,提高家庭教育效果。习近平“注重家教”的论述中非常注意强调父母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广大家长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育儿理念,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到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1946年,二战刚刚结束,英国几位科学家想了解一个妇女有了小孩会怎样,他们进行了一项巨大的调查,纪录下了当时几乎所有在一个星期内出生在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小孩。这项研究非常成功,于是科学家后来又纪录下了多位出生于1958年的小孩。1970年、1990年、千禧年前后,又有一大批孩子被列为研究对象。从1946年算起,一共有七万多名孩子参与到了这项研究中来,横跨了五个年代。

科学家将那些在学校表现得很好,成年后很健康、快乐、富有的小孩,跟那些从小到大一直在苦苦挣扎的小孩进行对比,试图找出他们的人生如此不同的原因。

通过海量的信息对比,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非常大。

出生在贫穷家庭的孩子,人生道路可能更加艰难。这个研究中的许多小孩出生在狭窄的屋子里,父母工作劳累且收入不高,与那些富有家庭的孩子相比,他们可能在学校表现得更糟糕,最终找一份不如意的工作并赚更少的钱。更糟糕的是,他们也更可能在成年后身体肥胖,患上高血压或者其他疾病。

还有一个令人震惊的差异是,3岁的时候,贫困家庭长大的小孩在教育测试上要比富裕家庭的小孩落后一年。这意味着童年对以后的人生有着更深远的影响。

如何避免这个悲剧呢?科学家的建议是:“小心地选择你的父母。”

这显然是开玩笑的,没有人具备这个能力。所以这句话真实的意思是,父母要做出积极的改变,不要成为那种把孩子拽入深渊的家长。

因为在这项研究中也有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那就是并不是所有出身卑微的人最终都陷入困境。有些孩子虽然出生在贫困家庭,但是后来过得相当不错。

在这一类孩子的成长信息中,很明显的一点是,他们的父母虽然从事繁重的工作,收入也不高,但是他们有责任心,关心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有光明的未来并且积极地付诸行动,例如花时间陪伴孩子、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研究表明,这种家庭的孩子更有可能打破命运的魔咒,在学校表现出色。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以身作则,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帮助孩子形成美好的心灵。总书记的这一观点无论是对富有家庭还是贫困家庭,都是同样适用的。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表现良好,将来拥有光明的前途,那么首先需要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表现非常重要。例如多陪孩子聊天,用亲切尊重的态度对待他,每天为他读故事书,陪他玩耍,等等。这其中的许多都不需要花费金钱,而是要付出爱心和耐心。

3.有利于家长意识到以身作则培养好家风的重要性。习近平“注重家教”的论述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教育方法,父母要通过注重言传身教,将孩子培养为具有美好心灵、崇德向善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还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许多父母会疑惑自己并没有教孩子不好的东西,但是孩子还是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例如撒谎、自私自利等等。其实并不是父母没有教孩子,而是没有意识到而已。

例如,有时候不受欢迎的客人来拜访,父亲对孩子说:“你去告诉他,你爸爸不在家。”以后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知道可以通过说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说,父母虽然没有教孩子撒谎,但是如果孩子发现父母在生活中会撒谎,他们很快就会学会这个“技能”。

等到孩子长大了,我们不难发现,家风纯厚的家庭里出来的孩子更诚信守礼,粗鲁刻薄的家庭里出来的孩子则常常表现出类似的行为特征。这是因为,孩子不仅听父母的说理教育,而且更喜欢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如果父母的品德行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关心爱护孩子,孩子就会崇拜父母,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如果父母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就不会信服,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用语言来教孩子,更要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自觉带头培养好家风。

4.有利于克服错误观念,提升家庭教育效果。我们的社会中存在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家庭的和睦。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教”系列论述,有利于我们克服一些错误观念,取得更好的家教效果。

第一,有利于克服金钱至上观念,正确看待母亲尤其是全职妈妈对家庭的贡献。

在家庭中,照顾孩子主要是母亲的事情。为了更好地将孩子抚养长大,一些妈妈被迫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全职妈妈。但是没有经济收入以后,她们反而成为家里“吃闲饭”的人,丈夫心安理得地把所有的家务活甩给妻子,严重影响妻子的身心健康。如前面我们列举的两例年轻母亲带着孩子自杀的悲剧,都是因为缺乏家人的关爱,以致于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带着孩子走上绝路。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是指母亲要对孩子实施好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也是要唤起全社会对于母亲的尊重,认可母亲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辛劳和付出,形成尊重母亲、关爱母亲的社会风气,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妇女权益是基本的人权。我们要把保障妇女权益系统纳入法律法规”[5]。保障妇女权益,尊重母亲的家庭地位,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第二,有利于克服分数至上的片面认识,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品德的培养。

“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这句话形象描述了大多数父母给孩子辅导过作业的情况。

一位妈妈陪孩子写作业,陪到心梗住院,做了两个支架。这位妈妈在朋友圈晒出了医院的住院单,写道:“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随其自然吧。”

一位爸爸,陪女儿做作业,气到捶桌子,结果把手捶骨折了。他跟女儿说:“爸爸要开刀了。”女儿淡定地反问:“关我什么事”。

还有位爸爸的画风更加清奇,因为儿子不肯好好做作业,父子两人打了起来,爸爸咬住儿子的左眼睑下面不松口。崩溃的妈妈抱着孩子挂晚上十一点的急诊,问医生被爸爸咬了需不需要打狂犬疫苗。

在学习问题上,不少家庭陷入一种两难境地:不逼着孩子学习,担心他以后考不上好大学;逼着孩子学习,父母累,孩子更累。权衡再三,大多数还是抱着一种“我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心态硬着头皮上。

从大数据看,能够成名成家的只有少数人。绝大多数普通人,成不了科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成不了马云、马化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成为一个小家庭的顶梁柱,成为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合格公民,成为一个具备幸福生活能力的人。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1]

四、小 结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庭教育自始至终都是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维护家庭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着下一代的成长,对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国家的持续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教”的系列论述,针对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现实问题有感而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教”的相关论述,落实到家教实践当中,有利于我们提高家庭的教化功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家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温暖和睦的小家庭成为温馨的港湾和梦想起航的地方。

猜你喜欢

家教总书记家庭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家庭“煮”夫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恋练有词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