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总目次
2020-01-19
百年红学
脂砚斋小说批评“至情”说意蕴解析
高明月(1.1)
《红楼梦》中刘姥姥人物形象再解读
张玉华(1.7)
探佚学视域下林红玉形象的“引线”作用
李大博(2.1)
奈好事教人不自由
——论王熙凤在荣国府的尴尬处境
王魁星(2.8)
《红楼梦》众文体研究综述
孙津华(3.1)
《红楼梦》“四时即事诗”中花鸟等传统意象之英译研究
李 晶(3.7)
二月河与《红楼梦》
高小慧 史莹莹(4.1)
《二月河妙解〈红楼梦〉》历史观浅析
冯 军(4.7)
论《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情节结构
王世海(5.1)
文化诗学
——作为《红楼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李丹丹(5.9)
新媒体文学语境中的“观看”方式
——关于王蒙《红楼梦》评点的传播学视角
闵 虹(6.1)
“黄河文化与《红楼梦》传播”会议综述
李丹丹(6.5)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传统村落的遗产价值与遗产特性研究
常玉荣 严淑华(1.10)
建桥即建庙:闽浙贯木拱廊桥的营建与使用
沈 策(1.17)
“变”与“不变”:浙江省嘉兴市陶庄镇当代清明习俗调查
徐赣丽 李 慧 李玉涵(1.21)
剧种认同:戏曲剧种保护的内生性力量
——以河南宛梆为例
赵 倩(2.13)
自“多样的统一”至“尽善尽美”:论岑家梧的民族思想
庄振富(2.21)
辽西走廊传统泥塑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于富业 李 鸽(3.17)
浅析短视频平台黄梅戏传播者
——以“抖音”为例
郭云龙(3.21)
由民间艺术到公共艺术:苏式二胡在非遗语境下的内涵、价值与认同
朱 磊(4.13)
文旅融合背景下辽西锦陶发展策略研究
徐 良(4.21)
杨慎诗文中云南“浴佛节”习俗考释
王 耿 杨锦涛(6.24)
现代技术对唐三彩技艺的影响探究
——以洛阳唐三彩为例
张 雷(6.29)
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空间营建问题研究
张祝平(1.29)
文旅融合下欧美露天博物馆的形态及特征探究
刘 畅(1.33)
通神、祈福与逸乐:历史学视野中贵州石阡木偶戏的文化内涵
李 渌(2.31)
文化空间的概念及其学术视野
杨 晖(2.36)
跨文化视野下基于人类学范式的声景研究综述
王文慧(2.42)
新时代传承与弘扬河南红色基因的对策建议
向长艳(3.27)
我国出入境旅游的热点问题透视
肖 庆(3.36)
宜家品牌的地域性设计研究
陈晓环 李 岭(4.25)
中国文化英雄羿的文化意象的心理分析
郭芮彤 石 英(4.31)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冯 兵 赵 一(5.15)
打造“中华源·老家河南”文化旅游品牌的路径探索
田 丹(5.25)
乡村特色“美丽产业”发展与扶贫脱困融合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为例
周全明(5.36)
关羽夜读《春秋》的文化渊源与价值构建
邵 杰(5.42)
丝绸之路的文化记忆和现实情怀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精神内涵和视听表达
马明杰(6.8)
思维融合视阈下的“创意河南”产业建设
陈 峥 王 志 张俊伟(6.13)
抗争与妥协
——论进城农民价值观念差异的乡土书写
姬亚楠(6.18)
我与本科教学
去水增金:高校“金课”的建设标准与发展路径
宋 晔 刘清东(1.39)
关于新时代高等院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升问题的思考
范如永 任怡蓉 寇培煜(1.44)
本科教学中心的理念之争
万永彬(2.48)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探究
李 硕(2.51)
教育学研究
河南乡村义务教育发展趋势及政策因素分析
徐万山(1.47)
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问题探讨
吴晨映(1.56)
李大钊“青春中华”思想对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启示
何 聪 黄天弘(1.60)
青年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研究
李 玲(1.64)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研究
曾荣侠(1.68)
新时代高校师德教育层面特征及负面清单
杨少伟(2.54)
教师观嬗变浅析
齐文丽(2.58)
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胡 巍(2.62)
红色资源体验式教育的实效分析
李秀玲(2.67)
初中生情绪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研究
郭书林(2.72)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双创”教育的优化创新研究
——以江西省民办高校为例
何世剑 崔健东(3.43)
大数据驱动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李改芹(3.49)
发展地域文化促进沈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证研究
程 杰 张 欣(3.54)
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综述
段道焕 (3.59)
20世纪初加利福尼亚州留美学生的社团活动
郭晶萍(4.38)
论儿童绘本的图像教育特征
韦慧伊(4.45)
金元时期河南府文庙兴修与地方教育
刘俊玲(4.50)
浅谈当代大学生有温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张五钢(4.55)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心理调适思想探析
李迎春(4.60)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王 琪(4.65)
美国科研型学前教育教师培训模式及启示
吕冰冰(5.46)
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健康教育
何丹龙 赵建梅(5.50)
主体间性视域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马国杰(5.55)
课程思政的解读与推行理念
马晓宁 刘 俊(5.60)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切入点浅析
王 尘(5.65)
卓越师范生培养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变革路径
胡宗芳 曹如军(6.34)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教学文化构建
郑雅萍(6.39)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互联网+教育”应用探析
冯 杨(6.43)
“大思政”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
葛元涛(6.46)
法学研究
论法治文化建设的道德支撑
魏长领 路守通(1.72)
论监察信息公开正当法律程序的制度构建
孙诚钰(1.77)
上市公司表决代理权征集主体的董事会中心主义
李红润 王利娟(1.83)
检察官员额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青海省的实证研究
王立明(2.77)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张 帆(2.83)
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系统建构
——评《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研究》
冯飞龙(2.89)
普惠金融下个人金融信息的刑法保护
雷丽清(3.62)
新医改背景下全科医生制度法治化的立法进路
李学成(3.66)
大数据时代公众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保障机制探讨
郭育艳(3.72)
领导干部法治信仰培育的重要性及其路径研究
谢良卿(3.77)
论我国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内涵及法律调整
李国庆(4.69)
专业法官会议制度之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
杨慧妍(4.74)
民事诉讼中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张磊蕾(4.79)
国有企业巡视巡察工作研究与探索
董凤林(4.85)
疫情防控背景下法学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黄 辰(5.68)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李淑慧(5.7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
杨建坡 周 原(5.79)
刑法预防性立法问题及解决途径
王利宾(6.49)
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论刍议
刘子良(6.56)
劳动法中劳资同构的功能主义解释
江雪松 赖秀兰(6.62)
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公平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孙 仝(6.67)
人口学研究
失独者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形成与移情焦点治疗
刘炳琴(4.89)
早婚对夫妻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兼论早婚群体的婚姻匹配模式
李媛媛 张艳平 江 杰 姜全保(4.95)
经济与管理
高等职业院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王雪云(1.89)
“十二五”以来河南省科技创新发展成效分析
张红星(1.95)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审计工作创新发展初探
李 萍(5.84)
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何 岚(5.89)
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策略研究
夏长会(6.71)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问题之我见
李丽丽(6.77)
美学研究
“器以载道”工艺观念中人的“类本质”分析
张爱红(6.8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生命美学研究综述
王陈祯(6.84)
文学研究
中国式家庭性别关系幽灵的显影、破解与缝合
——关于小说及热播剧《都挺好》性别表达的思考
马为华(1.99)
论武侠影视文本中的“神妙”审美形态
——以《卧虎藏龙》为例
孙瑞雪(1.103)
浅谈《论语》在英国的传播和译介
韩福乐 刘 岩(1.107)
中国文学史编纂研究的典范之作
——评《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编纂研究(1900—1910)》
柳 宏(2.93)
20世纪以来明清笑话研究综述
李建霞(2.97)
魏晋文学文献整理研究的新创获
——评卫绍生《〈竹林七贤集〉辑校》
杨 波(3.82)
玛丽·奥斯汀笔下的沙漠意象
宋 洁(3.88)
以身载道,以文安时
——论吴宓评注《亭林诗集》
许琳婧(4.102)
网络流行语在党报党刊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赵晶辉(4.107)
建设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急语言机制
刘钦荣(5.92)
商务领域对外汉语同义词辨析
丁 剑(5.96)
新兴流行构式“×精”的衍生动因
王健颖(5.101)
“《诗经》即《乐经》”说简论
常恺蓉(6.96)
软科幻:中国形象的新名片
——谈乔华作品《犼先生:锦绣离人》
李满意(6.100)
鲁迅编辑思想中读者意识初探
孙祖和(6.104)
蕾切尔·卡逊“海洋三部曲”的博物学写作
朱 艳(6.107)
艺术学研究
电影《误杀》中“羊”符号的隐喻解读
周时娥 宋德伟 方 杰(6.111)
苏州园林景观意境营造及交互性研究
李 元 朱铁军(6.115)
教学研究
论物权法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申惠文(1.110)
成效为本教育理念下3T教学法的探索
——以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为例
王 丹(1.115)
“互联网+”语境下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策略
庞明启 王 侠(1.119)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若干思考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朱清华(2.113)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口语交际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孟玉红(2.119)
审美本位导向下高校学生现代文学课程阅读意识培养:功能、问题及对策
王玉珠(3.94)
高校文学类课程形成性评价的价值及其行动策略运作
支 媛(3.100)
知识整合视域下的法学课堂教学研究
——以“三七原则”为中心
毛 景(3.106)
民族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研究
吴海伦(3.111)
翻转课堂教学对公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挑战及对策
张运生(3.114)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究
白新杰(3.119)
完善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运行机制的思考
高 丹(4.110)
建构与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王艳飞(4.114)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反思与实践
谢 娟 王冬元(4.122)
法学本科中国法制史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改进
吕铁贞(5.106)
论公安院校警务技能课程教学训练效果的提升
吴 尚(5.112)
论工艺美术专业工笔重彩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刘豆豆(5.118)
新形势下线上音乐教学的思考
夏子淇(5.122)
体育经纬
约翰·洛克体育思想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
许瑞勋 孙宇祥(2.102)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风险规避的制度化探索
赵广涛(2.106)
河南省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环境、现状和前景探析
王书新(2.110)
书 评
宋代禅宗美学及其艺术向度
——读《宋代禅宗美学与禅画艺术研究》
贺志朴(2.122)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总目次
(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