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融合视阈下的“创意河南”产业建设

2020-01-19张俊伟

关键词:河南旅游业制造业

陈 峥 王 志 张俊伟

自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9月发布《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以来,“创意河南”成为河南省各业界竞相追求的目标。不言而喻,所谓创意河南,其着眼点首先在于河南省创意产业的发展。根据发达国家(地区)和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创意产业本身具有无边界的特点。该特点使得创意产业对于其他产业具有很强的重塑能力,即通过一种新的思维融合方式与其他产业相互激荡,实现整体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思维融合的视阈,“创意河南”不仅意味着创意产业本身的发展,还意味着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倍增式社会经济效益。

一、思维融合视阈下的“创意河南”农业建设

创意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及其产业功能的延伸与拓展,人们不仅将科技创意和经营创意融入农业生产,还通过整合农业资源、拓展农业功能,把传统农业转化成融物质生产、生态保护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创意农业。

(一)河南农村的“三生”资源与“三产”融合

河南省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农耕活动丰富多彩,通过演绎各种“三农”故事来盘活既有的文化资源,可以将其转化为创意资本,实现创意农业经营的保值增值。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即“三生”资源,来打造具有河南当地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促进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进而通过创意农业这个全产业链条的核心进行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即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相融合;利用电商平台和物流网络将农产品的深加工品推向国内外消费市场,实现三大产业的交叉融合发展。

(二)河南创意农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

以创意农业实现人与自然及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创意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主要生产原粮的单一经济目标,融合了上下游的相关产业链及自然与社会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及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随着农业科技与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创新发展,都市体验型农业、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都可以在河南广大农村发展起来。这些农业的新业态又可以通过乡村旅游等载体,以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纽带,充分挖掘农村的自然资源与鲜活的乡土文化资源,实现农业的全方位拓展。

打造融合性的创意农业全产业链。创意农业的完整产业链,包括研发、生产、加工、营销等诸多环节。创意农业的特色与优势在于以文化创意环节为核心构筑多层次的全产业链,是一种新兴的、无边界的、融合性的产业形态。只有突破传统农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的固定界限,才能充分发挥创意农业的融合功能,转变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形态。为此就需要相关从业者紧紧围绕广大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充分运用各种文化创意元素,把创意生产者的理念、情感和技巧作为无穷的文化资源融合到农业产品、工业产品、市场消费品的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全过程中去。

强化并保护创意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与传统农业不同,经过产业融合,创意农产品常常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因而强化与保护创意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十分重要。品牌的创造不可能一劳永逸,创意农业的从业者不仅要注重创造品牌,还要注重保护品牌。在此方面,河南省需要在巩固、提高传统农业优势产品的同时,加快创意农业的开发,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意农业品牌,并加强对已有品牌的保护。政府需要提供对接平台,推进农产品商标的国际注册,实现农业知识产权国际范围内的保护。政府还应该完善地方性法规以保护本地的创意农业产品,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形成长效的创意农产品法律保护机制。

培养兼具创意精神与创意技巧的新型农民。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没有农民群体的自身发展,创意农业就难以为继。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就必须大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有眼界、善创新、能创新的新型农民。基于此,河南省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和农村干部的培训,发展与创意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职业教育;要拓展农村、农民与科研机构、规划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借助农业科技企业、文化创意企业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力量,通过创意农业项目的辐射带动效应来打造本土化的创意农业开发经营团队。

加强综合性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加强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知识产权、基础设施、数据共享系统等信息化工程平台建设是推进融合性创意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这方面的工作,既包括搭建融创意农业网络信息服务、农民创业辅导服务、创意农业技术支持服务、农业创意人才培训服务、法律维权服务、信用担保服务、合作交流服务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意农业公共服务平台,也包括建立和完善创意农业产业协会、农产品质量协会、农产品消费协会和其他专业协会以及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从而推动全社会力量为创意农业提供品牌推介、法律咨询、信息传播、人才培训、商标代理等方面的服务。

二、思维融合视阈下的“创意河南”制造业建设

创意产业对于制造业的渗透和融合,是以科技创意和经营创意优化硬件设施、生产制造流程及价值创造流程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推动河南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传统制造业与创意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和优化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制造业产品的功能,改变其审美价值,不仅可以实现产品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审美性、知识性的融合,从而引领制造业的升级,而且可以用智慧资本替代或部分替代物质资本,从而降低传统制造业的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一)创意文化与河南省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强调河南省制造业的升级路径在制造业与科技创意、经营创意的融合,是以国家宏观政策为依据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1]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抓住这个机遇呢?国家的基本方针是:“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1]

响应《中国制造2025》,河南省政府2016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 河南行动纲要》。河南省政府对省情的判断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省制造业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高附加值产品少、节能减排压力大等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2]那么该如何“行动”呢?关键是要“坚持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并进,着力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产品,厚植发展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力,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跨越”[2]。质言之,必须将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建立健全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推动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2]。

(二)创意人才与河南省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无论是以科技创意来改造制造业,还是以经营创意来扩大制造业,都离不开创意人才。不言而喻,发展创意产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正如《中国制造2025》所强调的,要“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1]。

河南是人口大省,但还不是人才大省。因此《中国制造2025 河南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夯实制造强省智力支撑。”“加强制造业人才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加强省内高校制造业相关学科建设,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2]

(三)创意环境与河南省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河南省政府一直注重创新环境对于省内制造业优化升级的积极作用,强调省内各产业、企业等硬件产品生产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意生产单位的交流与融合,但效果尚不尽人意。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集群理论(Cluster Theory)可提供深度启发。该理论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波特教授提出,他将集群定义为某一生产领域与所在地域内“相互间联系紧密的公司、专业供应商、相关行业企业、相关部门如大学、标准检测机构、行业协会等,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分布”[3]。波特认为,成功的企业与非企业集群能形成单一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殊竞争优势:一是它们可以方便地通过相互交流而获得专业人员、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以这种科技创意层面的互补来大幅度提高集群内各企业的生产率;二是它们可以方便地通过各自所掌握的区域内外的市场信息和经营信息的互动,促使企业迅速抓住新出现的机遇,推动产品创新与营销创意,并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它们可以方便地通过相互交换资金、资产、生产设备以及科技创意、经营创意,推动集群内相关行业中的新企业建立或老企业重组,使整个社会受益。[3]

先进市场经济国家(地区)及中国东南沿海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创意产业集群及集群网络化的国家和地区在产业竞争上由分工到融合的巨大优势。河南省在建设创意环境的过程中,在企业与非企业集群的网络构建问题上,必须借鉴集群理论和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这正是《中国制造2025》所明确提出的要求:“综合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制定和实施重点行业布局规划,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改造提升现有制造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1]

三、思维融合视阈下的“创意河南”文化旅游业建设

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是现代文化旅游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包括工农业相融合的创新业态。这种融合标志着旅游业从传统单一的“旅行+游览”业态,开始向“全景旅游产业链”转变。在思维融合尤其是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下,旅游业与工农业的全方位融合,正在成为推动河南省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思维融合视阈下的文化旅游业新特点

产业融合首先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认知。从需求视角看,大众旅游需求持续上涨的背后,是旅游市场的主流正在逐渐趋向个性化。旅游市场的功能正在从单一的观光功能,向观光、养生休闲、历险体验等多元化的旅游功能转变。河南省传统的观光旅游业,已经不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推出新旅游业态是文化旅游业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供给视角来看,富于创新性的新产品和新业态必将成为旅游创新的主力军,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必将成为主要的催生力量,如近年兴起的旅游文化演出、旅游文化主题公园、旅游文化街区等。

目前,河南许多城市的产业融合意义上的大旅游发展得比较好。例如,洛阳市利用传统的牡丹文化和河洛文化优势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开封市通过修复古城墙、兴建古城文化产业区、开发开封名吃展示宋文化,通过营造清明上河园园区展示宋代艺术;安阳市依托殷墟甲骨文文化发展以殷商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南阳市借助三国文化和中医传统文化优势打造卧龙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从全省范围来看,个别传统旅游业曾经发达的城市,仍为单一性的旧思维方式所限,传统旅游业诸要素中的食、住、行的比例仍然偏高,现代性的游览娱乐体验的比例相对较小,旅游产业呈现结构性的效益低下。这表明,传统旅游业要想优化内部结构,延伸产业链,提高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必须与其他产业形态融合。

(二)思维融合视阈下的文化旅游业新业态

农业旅游。文化创意与旅游娱乐的融合是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近年来,在游山玩水中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旅游者的新风尚。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旅游业相融合不是单纯依赖既定的资源条件发展文化旅游业,而是要在思维融合的视阈下,探究特色旅游和创意娱乐相契合的融合方式。农业旅游把农业与旅游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体验吸引游客,为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找到了新的想象空间与发展路径,其视野远超简单原始的“农家乐”式乡村旅游。中华民族文化在河南省源远流长,实践旅游与农业融合,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灵宝市秦池村、渑池县赵沟村等传统村落中,选取交通便利、自然风光独特、历史积淀深厚的典型作为创意工作者们的创作交流基地,不仅能通过展示河南传统文化的地域特征,将全省的农业旅游普遍开展起来,而且能通过对旅游沿线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地方民间习俗元素的综合利用,使游客感受到河南省厚重的历史文化。

工业旅游。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许多世界500强企业都有自己的工业博物馆、主题公园,以品牌效应吸引游客,同时使自己的工业产品家喻户晓。这些国家的工业旅游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即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个人移动终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综合应用于旅游业的服务与管理之中。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工业旅游。例如,北京首钢、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广东美的、珠江钢琴等企业已经相继向游客开放了自己开发的工业主题公园,获得了游客的好评。企业所在地政府积极为本地工业旅游资源的市场推广牵线搭桥,鼓励旅游业与当地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提升工业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这些做法不仅有利于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旅游品牌,而且有利于以工业旅游的发展刺激、带动相关制造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打造新的增长点。汲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河南洛阳、焦作等老工业城市的未来产业升级改造完全可以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工业博物馆带动工业旅游的发展。

综合性的大文化旅游娱乐业。河南省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旖旎的自然风光,为大文化旅游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上,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原先后为二十多个朝代的建都地,中国八大古都有四个在河南。这里,有人类先祖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有人文始祖伏羲的太昊陵、有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河南也是客家人大迁移之前的祖居地,是中国1 500个姓氏的起源地。尽管条件优越,但整体来看,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还处在较低水平,尤其是尚未形成全省范围的大型文化旅游产业。有鉴于此,用融合性思维促进河南各地市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发展就十分必要。例如,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省举行炎黄文化旅游节、中华姓氏文化节、河南文化遗产日等活动,突出中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一脉相承,改变目前全省各地文化旅游业各自为政、不成体系的局面。在办好少林武术节、开封菊花节、洛阳牡丹花会的同时,可相互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创意河南”的整体竞争力。从安阳到南阳,从新乡到许昌,河南满地都是散落的文化珍珠,因而可以考虑在思维融合的视阈下,把散落的文化珍珠包装成系列珍品,开发把安阳、洛阳、郑州、开封串连在一起的古都旅游线路,把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等传说串连在一起的始祖旅游线路。

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4]。历史经验表明,三大产业的发展从来都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只有与现代科技创意、经营创意高度融合,才能“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4]。

猜你喜欢

河南旅游业制造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