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米恩,石米仇
2020-01-19文
文
“斗米恩,石米仇”的现象,值得政府部门反思,改善民生时,应量力而行,少提不切实际的口号,切忌盲目许诺,吊高公众胃口。
一介书生,两鬓染霜;
三余读书,四十有惑;
五味俱全,六根不净;
七言八语,九行十业。
在县城某机关工作的一位初中同学,按要求和几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刚开始他去某贫困户家走访时,对方很热情,若带了一些慰问品或慰问金去,这家人还会表现得感激涕零,千恩万谢。后来去得多了,如果空手而去,对方就显得比较冷漠了。若隔段时间没去,户主甚至会主动打来电话,说村里另一家贫困户又得到帮扶干部怎样的帮助。发来“轮子”就得接,不然要对方签字就不顺利,为此,他每年少不了自掏腰包。这位同学不无委屈地说:给他们的财物越多,得到的感激却越少,还不如给街头乞丐一个面包。
我开玩笑说,那是你偶尔给乞丐一个面包,如果你经常给同一个乞丐钱物再突然中断试试?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好心人,每天都会给乞丐100块钱。直到有一天,乞丐发现好心人不再给他钱了,就问:你怎么不给我钱了?好心人说:我已经结婚了,要养老婆了。乞丐怒道:你怎么可以把给我的钱拿去养老婆呢?
这就是“斗米恩,石米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多人会对他人的持续付出渐渐习以为常,最后觉得理所应当,稍不如意就吹毛求疵、求全责备。高速公路免通行费一事就是印证。
公路建设养护需要巨量资金,在公共财政投入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交通部门实行收费公路政策,建成世界领先的公路基础设施体系,成为“中国公共事业发展的典范”(世界银行评价)。显然,“使用者付费”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制度安排,它能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正如用水用电一样,“用路是权利,交费是义务”。
2012年7月起,为提高重大节假日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降低公众假日出行成本,行业主管部门决定在重大节假日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费。今年以来,在实行春节假期免费通行基础上,为更好地服务疫情防控,促进企业复工复产,从2月17日零时起至5月6日零时,全国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这次免费长达79天,让以通行费为主要收入的各高速公路公司承受了巨大的财务压力。宁沪高速一季度报显示,其主营收费公路业务实现道路通行费收入约5.5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约69.91%;招商公路一季度报显示,其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8.70亿元,同比下降49.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4亿元,同比下降169.53%。收费断流导致各公司资金链紧张,经营陷入困境。尽管如此,高速部门依然继续做好通行服务保障工作,坚持“免费不免服务”,体现了交通行业的责任和担当。
相比之下,同样供民众使用的基础设施资源——燃气、自来水、电力,却没听说有哪家在某个时段免费供应,若能零星开展几次充值优惠或抽奖类活动,用户都会非常高兴。倒是时不时免费通行的高速公路饱受批评。这不,5月6日零时起恢复收费的消息一发布,就有不少人跳出来冷嘲热讽,甚至拿一份内部文件中收费系统暂时设定的时间参数来说事,指责交通主管部门没有契约精神,朝令夕改,缺乏公信力。
“斗米恩,石米仇”揭示了人性中的吊诡之处。要避免这种现象,在人际交往中帮助他人要讲究技巧,量力而行,“救急不救穷,帮勤不帮懒”。此事也提醒政府部门,改善民生时既要恪尽职守,尽力而为,努力为民众办实事;也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所提目标要与自身能力相适应,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一致,少提不切实际的口号,切忌盲目许诺,吊高公众胃口。
对广大民众而言,也应抱持合理预期,清醒认识到“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别把超常规当成一种常态,不要以为一切都理所应当。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常会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