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备科管理困局之关于医疗设备管理改革的思考

2020-01-19倪杰雄陈婧卿韦双莉

中国设备工程 2020年23期
关键词:医学工程资产医疗

倪杰雄,陈婧卿,韦双莉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5)

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医疗设备在医院诊疗活动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医疗设备的投入,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治疗量和治愈率,先进的医疗设备自然也增强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而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不断增加,固定资产在医院总资产中的占比也不断增加,其中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资产总价值占全部专业固定资产价值总量的50%左右,占医院总资产的40%左右。从数量上来看,一般公立医院拥有医疗设备资产数量多达数千台,资产总值高达数亿元,设备科作为设备管理部门,管理着医院大部分的固定资产。正如某专家在论坛上所说:“医学工程正在和医疗、护理一起成为医学发展的三大组成部分,医学工程部也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科室!”

然而现实未能如专家所言,设备科仍只是医院管理的“边缘”科室,长期被误认为是医院里只会“买买买、修修修”的一个“鸡肋”部门,不能产生效益姑且不说,还消耗着医院大量的资源。造成此现状最主要原因是设备科没能完全发挥其职能,所完成的工作最终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让医院决策层利用这些数据对医院的发展与成本控制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体现自我价值。

我院作为桂中地区医学中心,拥有床位2500 张,医疗设备总量超万台,其中百万元以上设备超百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PET-CT、瓦里安直线加速器等高精尖大型设备,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身的大型三甲综合医院。为管理好如此庞大数量的医疗设备,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寻求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保证医疗质量。总结10 年来所从事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经验,主要从以下3 个方面对医疗设备管理改革工作进行思考。

1 扎实基础,做好医疗设备资产台账管理

医疗设备采购验收工作结束以后,设备正式进入使用管理阶段,设备资产入库台账准确是医院决策者了解自己“家底”的前提,也是日后一切医疗设备管理的基础。虽然各公立医院都有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安排专人对设备台账进行管理,但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医疗设备相关信息录入不完全

医疗设备完成采购及验收相关工作后,需要对设备相关信息录入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作为固定资产的设备,其属性主要包括设备所属部门、设备科目、类别、固定资产编码、折旧方法、购置日期、开始折旧日期、设备使用状态、设备原值、设备放置地点等信息,这些都将作为该设备的属性供设备管理模块调用。其实仅有以上信息,对于设备管理的需求还是不够的,设备出厂编号、采购合同号、保修时间、厂家或供应商联系方式等信息都是日后设备管理过程中经常要调用的数据。尤其是设备出厂编号,在日后维修、维护、盘点等资产管理工作都与其相关联;部分以“系统”形式采购的设备,例如医学检验科采购的一套微生物自动化流水线系统,整个系统的设备包括离心机、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动态试管检测仪、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等10 多套独立的设备,出现这种情况,只有将每一台子设备的出厂编号都进行录入登记,日后才方便查找独立设备相对应的资产信息。

1.2 医疗设备账物不符

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这是固定资产管理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造成这些现象的大概有几种可能。(1)医疗设备保管不善,在诊疗工作过程中遗失,尤其是小设备。(2)有一些大型医疗设备不仅仅是一台设备,它包含有许多硬件系统,但因供货商清单上没有注明造成入库的资产不全面,容易造成账外资产。(3)已达到报废年限或不能使用的设备,未及时在资产管理系统内作出清账处理。(4)资产调拨转移以及盘点后未及时进行调账。种种原因,都会造成账物不相符的情况出现。

1.3 医疗设备相关管理标识缺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条形码对医疗设备资产进行“身份证”式的精准管理,借助医院信息中心系统平台,从医疗设备购置、使用及维护到报废的各个环节,随时掌控设备资产的使用轨迹,实现医疗设备资产管理的无缝对接。但是医疗设备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因为是用于病人的诊断或治疗,长期与细菌病毒接触,为防止院内感染,必须定期对设备表面进行消毒杀菌,84 消毒液、酒精、紫外线消毒等都是常用的手段,设备条形码标签在长期的擦拭腐蚀下,标签内的信息早已缺失,更有甚者整张标签都已不复存在,给后期盘点、维修、效益数据采集等造成极大不便。对此,日常应加强设备巡查,对破损或丢失的标签进行及时更换。

1.4 设备管理系统落后,资产信息无法与后期管理平台相关联

理想的设备管理系统,应从设备采购申请开始,包含安装验收、维修保养、维修零件采购、计量检测、日常巡检等信息,更为细化的应针对设备进行效益分析,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现实中为了保证资产数据安全,往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独立运行,维修保养等管理平台无法与其交换数据,形成统一系统,实现“一机一档”,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完整记录。

以上种种情况,对后期设备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甚至后期很多的工作无法推行。设备科作为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应牵头建立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责权;加强相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建立高素质资产管理队伍;库管人员按标准入库,定期盘点,及时调账;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等等来完善医疗设备资产台账管理。加强医疗设备台账管理,确保医疗设备台账信息准确,为设备科开展一系列相关的设备管理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保证国有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2 以质量管理为中心,落实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随着医疗设备在医疗诊断、治疗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只有把好医疗设备质量关,才能得到最准确的检查数据,形成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最精确、最有效、安全的治疗。落实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源头控制,严把设备来源关,使用合格产品

引进医疗设备时,必须严把设备来源关,拒绝问题设备入院,确保医疗设备合格、安全。首先,采购时要通过正规渠道购进,不能贪图便宜采购三无产品;其次,采购时要严格审核供应商或厂家提供的证件,保证供应链正规;再者,根据《医疗器械管理条例》规定,医疗设备需具有注册证或其他相关备案凭证,进口医疗设备还要有相应的报关单及检验检疫证明等等;最后,接收上级部门或其他外来捐赠设备时,严格审核相关资质来源,保证设备质量安全及来源合法。

2.2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问题设备及时维修

根据《医疗器械管理条例》规定,需要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医疗设备只有定期进行维护,才能保证性能稳定,确保检查、治疗的数据准确。另外,医疗设备不能带病工作,只要发现存在故障,就要及时维修处理,无法修复或使用年限较长已找不到相应配件的设备作报废处理。

2.3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计量检测、校准,确保设备数据准确与治疗的安全

医疗仪器设备是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持,也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标准。医疗仪器设备性能是否达标,则关乎整体医疗水平的高低。通过计量手段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校准,可及时发现设备性能偏离情况,采取一定手段进行有效防控,有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率的同时,也保证的医疗仪器设备数据准确性以及治疗的安全性,促使医疗质量控制水平的全面提升。

2.4 对维修、保养、计量检测等相关数据的记录与保存,方便溯源

医疗设备日常管理相关数据的记录与保存,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部分,完整的数据记录,体现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状况。如对某台呼吸机进行维修、维护与计量检测修后,除记录清楚呼吸机的设备基本信息外,还应将维修时间、故障现象、处理过程以及测试验证结果、配件费用等都要明确地记录下来,通过设备管理系统,形成设备管理档案,方便随时溯源查阅。

2.5 加强院内医疗设备三级管理制度落实

所谓的医疗设备三级管理,主要分为一级维护保养及日常设备管理,由使用科室进行;二级设备监管及定期维护,由设备科来进行;三级抽查监督,由医学装备委员会组织来进行。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依靠三级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监管,通过医疗设备的三级管理,层层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落实,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使医疗设备管理形成良好管理生态。

医疗设备管理是以质量控制为中心,是在医疗设备三级监管制度的监督管理下,严控设备来源,通过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定期计量等手段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并完整记录相关数据确保可追溯,从而对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是确保医疗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只有做好了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保证检查数据的准确、治疗方案的合理、治疗结果的有效,最终才能实现医疗设备治病救人的使命,实现医疗设备的价值。

3 做好效益分析,提升自我价值与学科建设水平

医疗设备效益数据收集与分析,可以指引我们更好地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合理引进医疗设备、优化设备的资源配置、提升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是当前医疗设备管理者所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以求实现医疗设备在社会功用和经济效益双方面的最优化发展。医学工程人员作为医疗设备管理重要参与者之一,做好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在提升医疗设备效能及管理水平的同时,更能体现医学工程人员的价值。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数据对设备采购前论证、资源配置、价格谈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设备科徘徊在医院管理部门的边缘,医学工程人员更是被视为与水电工等同的职能,很大方面原因归咎于医学工程人员日常做的大量工作,不能转化成有用的数据对设备进行效益分析,形成直观的医疗设备相关数据比较,让决策者真正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对医院发展规划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最终使医院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医学工程人员不是“开源者”,但医学工程人员是“节流人”。通过对效益分析数据如病人量、设备开机时间、运行成本、日常维护成本、耗材成本、人员成本、治疗检查收入、社会效应引导等等进行分析比对,指导设备的采购,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形成最优“节流”方案,为医院节约的运营成本,体现医学工程人员的价值。同时,对医疗设备进行效益分析,能够得到许多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有指导意义的数据,反过来指导我们的日常设备管理工作,使医疗设备管理形成闭环,营造良好管理生态循环。因此,完成效益分析工作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却是医学工程人员最有意义的工作,只有做好效益分析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医学工程人员的价值,使设备科管理职能回归正道。

4 结语

设备科管理困局的关键是如何摆正设备科的管理职能,如何跳出“买买买、修修修”的怪圈。扎实资产台账管理,保证设备管理基础不动摇;以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为工作的常态与中心来开展各项质量控制工作;加强数据收集,为医院项目决策提供有效的效益分析数据支持,从而发挥设备科的管理职能。运用好PDCA 循环、评管圈等管理工具,落实并不断改进各项设备管理制度,逐渐形成良好管理生态循环,最终走出设备管理困局。

猜你喜欢

医学工程资产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侨胞任洪亮率团斩获全球医学工程创新大赛金奖等
医学工程在医院中的作用及创新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疗仪器中的应用
医学装备部实行精细化管理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