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域下民族文化翻译模糊性语词的翻译原则

2020-01-19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模糊性工作者少数民族

王 燕

(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少数民族地区旅行,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但在旅行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状况,如想尽办法与当地人交流,仍然会出现无法交流的情况,因为有的少数民族居民只会本民族语言,这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翻译的重要性、语言的重要性。汉族居民越来越重视了解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有的汉族儿童被送到民族舞蹈学校,学习少数民族的舞蹈。这些都体现了各个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特点,各少数民族的习俗背景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了解某个或者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才能更加全方位了解这个民族的形成、成长和成熟。由于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汉语英语都不互通,导致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并没有被全世界各国人民所了解。只有通过正确的翻译,才能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其中模糊性词语的翻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模糊性词语的主要特点

1.词语意义模糊

模糊的词义指的是那些翻译时界限不明确的词义。模糊性词语最主要的特点是在解释或者翻译这个词语时,并没有特定的界限,不好把握翻译的度,词义的精确性是会变的[1]。各个民族的语言都不同,不同语言中模糊性词的词义界限有差别,翻译时,不要拘束于条条框框,根据不同语境的不同来进行翻译。

2.跨文化交际模糊

由于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民族文化不同,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民族中往往有不同的意义。同一个词语,在汉族文化中是一个意义,然而放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可能又是另一个或者没有意义,这也造成了模糊的现象。例如,“风水”这个词,在汉语中是有实际意义且被所有人所理解的,然而放到少数民族语言中,词的意义可能成为空缺。这是在交流和翻译时面对模糊性词语时较常见的现象。

3.话语运用模糊

各个民族的语言体现的都是本民族的特色,这些语言符合本民族的生活、日常习惯。各个民族的语言总是通过最简便的方式,来最大化表达所想表达的信息,这也是导致模糊性语言产生的内因[2]。因为每个民族都想最简便地表达内容,表达中心思想,所以,在日常话语的使用中,每个人的文化素养等不同,方式方法就不同,因此,也就出现了模糊性词语。

二、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的机遇

随着更多的外国文化产品的出现,我们逐渐意识到我国各民族文化也应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传播,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中国开始在世界各个国家,更加投入地开展孔子学院的活动,但仅传播汉文化是不够的,因为早期我国对文化传输的意识不强,导致现在的文化传播综合能力不强。例如,美国大力宣传其生产的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美国的“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得到全世界广泛接受[3]。日本通过传播漫画文化、茶文化、武士道精神,使得人本的文化被全世界广泛接受和认可。然而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较低。因此,我国出台了许多政策来助力文化事业发展,广泛推行文化自信,使国人更加自信于自己的文化,并带动全国各族人民了解各族人民的文化,汉族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少数民族了解汉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

当今世界,全球化、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但仍有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想侵蚀我国的民族文化。我国应想办法防止文化被侵蚀,同时,少数民族也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走上全世界的大舞台,被全世界的人民所认可,并吸取文化精髓。民族的文化并不属于一个民族,也不单单只属于这个民族所在的国家,而是属于全世界的。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代表着国家的文化事业越来越被全世界认可和关注。国与国之间的实力竞争不单单是经济的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在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翻译工作迎来新发展。

三、民族文化产品翻译的策略与原则

现存下来的民族文化产品是经过长期发展、洗涤、沉淀才保留下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意义,并富含文学价值。这些文化产品中,往往蕴含着极其深厚的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国家的热爱,同时还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个人情怀、家国情怀。在诗歌作品中,民族文化诗歌,有传统诗歌的意蕴,运用本民族语言朗读时,因为其音调发音特色与汉语和英语的不同又别有一番风味。翻译当今遗存的民俗文化作品,如同将古典诗歌集和文言文集翻译为白话文一样。

1.分步骤翻译

分步骤翻译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把少数民族作品翻译成现代通用的汉语,使国人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学作品,这一部分是针对国内的。第二,是把已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文学作品,再翻译成外语,这是不同语言体系、不同国家的语言转变。在进行这两部分翻译过程中,都不应该丢掉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应保留其文化,保留其少数民族文化、汉文化、外国文化的差异性,不能因为目的语言的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去迎合汉语读者或外语读者,而改变民族文化作品综合汉文化、外国文化不同的部分[4]。

2.保留意境特色

将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英语时,有的词句,即便用再多的单词、语句都无法表达古汉语语境的意义,翻译成英语时诗人所想表达的意境却没有了。此时翻译就不能一味地追求准确性,而应表达原作者所想表达的意境美。这也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时根据经验和作品的特点,自行按照翻译需求和读者需求优化和补缺翻译。

3.国与国之间相互合作

翻译时,不同学科和国家都应相互提供最优资源,保障翻译工作的进行。若想翻译出好的民族文学作品,应将少数民族作品先翻译成准确的现代汉语,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准确理解和把握民族语言的特点,然后再从现代汉语翻译成外国语言。这一翻译过程联系少数民族文化、汉语文化和外国文化,还有可能涉及物理、化学、生物、人文等方面,这要求各个学科的科学家与专业的翻译工作者之间相互交流,有效推进翻译工作的进行,保证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差。翻译人员不但需要深入了解翻译作品语言的文化,翻译作品作者的背景和生长环境、思想观念,还要对汉语有深入的了解,对翻译目的语有较高的把握程度。这样翻译出来的作品,可以使国外的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文化,避免对中国文化产生刻板印象[5]。因此,在进行某一专项的翻译工作时,必要时可以开展翻译工作者交流会,促进外国翻译工作者和中国翻译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使国外的翻译工作者在翻译中国文化作品时更了解中国文化特色和语言特色,以便于翻译工作的进行,使中国翻译工作者翻译出来的民族文化作品更广泛地被外国读者所接受。不同国家的不同语言对于本国人民来说,都是思想交流、文化交流的最好语言,如果要用英语来表现中国民族文化和中国民族的语言,就要融合民族语言的特点来进行翻译工作。

4.补足文化空缺和异化

补足文化空缺指的是在翻译时可能会遇到目的语中并没有相对应语词,即文化空缺,这要求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用翻译语言去补充目的语言中没有的东西。例如,把汉语作品翻译为英文作品时,汉语作品中“阴阳”在英语中本来是没有的,通过用汉语的语言特色和汉语背景文化,使英语读者了解到了阴阳这一词,满足了读者获取新知识的需求。这种教授读者新知识、新文化的作品是广泛受读者欢迎的,这样的翻译作品恰到好处传达了翻译这一工作的价值。

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发展历程不同,导致每个国家的语言具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同为英语,其中包括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发音不同,对于同一物体的表达词语不同,这一特点也适用于我国的民族语言。例如,维吾尔族语,在新疆的不同地区,发音又有不同,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的维语表达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两个地区的文学作品的用语习惯也有所不同,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时,要根据地区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来进行翻译工作。在翻译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是归化总结翻译法,这一方法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其可以有效传达原文的信息;坏处是只能传达一部分原文信息,其中许多具有交流价值、文化价值的信息被遗失了。

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时,不但要帮助目的语读者了解原文的信息,还要想办法把民族语言中的某些符号、图腾用目的语表达出来。随着时代的变更速度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再一成不变,现代人对于新观念、新思潮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与过去不同的是,对于当代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学会反思自我,接受新文化,不会践踏他国的文化,来烘托祖国的文化。年轻人明白取精华去糟粕的重要性。这也是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民族文化作品时,可以更大胆直观去表达文化作品中原本想表达的意思,不需要过分担忧,是否被世人所接受,翻译工作者翻译时应持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个人色彩,翻译是文化的传播者,而不是评定者。

四、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交流更加频繁,中华民族文化越来越被全世界人民广泛关注。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中,有许多词汇是英语,或者法语等其他语言中所没有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遇到此类词语,应注重翻译的技巧方法,不应只用外语中现有的词来表达民族文化中的特色词汇。翻译工作者应尽最大能力,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民族的特色词汇、用语、图案表达出来,将具有模糊性的,不好翻译的词语,与民族语言使用者和目的语使用者的译者相互交流,以此来传播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使世界各国人民更加了解中国。

猜你喜欢

模糊性工作者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模糊性程度和模糊性厌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从修辞学角度看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