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报复思想探析

2020-01-19孙佩欣刘宝杰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资本家自然界

孙佩欣 刘宝杰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1],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中。恩格斯强调人类对自然看似一直取得胜利,但实际终究逃脱不掉“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2]998。在这他只提到“报复”一词,并没有明确用“生态危机”一词概括。1962年,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出版著作《寂静的春天》引起社会关注,她说:“在人们的忽视中,一个狰狞的幽灵已向我们袭来。”[3]所谓“狰狞的幽灵”就是恩格斯所提到的自然的“报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生态危机”。究其本质都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所造成的,而要消除这种危机的根本方法就需要寻求人与自然平衡和谐的发展方式。

一、《自然辩证法》中自然报复思想的机理研究

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对立的紧张关系直接导致的是社会危机的爆发,人类不能只注意到改造自然界的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结果。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根源所在要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入手。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趋利性

蒸汽机的发明使用打开工业革命的大门,让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资本主义生产得益于机械化大生产而迅速扩展,资本家把资本积累视为唯一目标,而“一般只要它的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它就是有害的,造孽的”[4]。资本主生产对自然肆无忌惮的进行开采和掠夺,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资本家只看到眼前利益,不思索长远伤害的丑恶本性,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恶化。资本主义趋利性的生产方式让资本家一味扩大资本主义生产而不顾社会需求,对自然掠夺式的开采既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生态失衡,又让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对立。

2.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异化行为

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逻辑让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以图更多的剩余价值,这造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消费行为、劳动都出现异化趋向,让生产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生产异化”导致生产活动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进行生产,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商品,投入市场进行商品交换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人们的消费活动也不再是满足人们需求的手段,而变成了人们追逐的目的,从而导致“消费异化”。劳动应该是人们主动的自发性行为,而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却被迫成为谋生手段,“劳动异化”让劳动成为奴役人们的枷锁。生产、消费和劳动的异化现象造成了人与人的对立,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

3.科学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

科技的投入使用带动生产发展的同时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恩格斯率先对其进行了“生态批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被“资本主义应用”从而丢失了本身正能量的东西,变成了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工具和手段。“由于自然科学被资本用做致富手段,从而科学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5]由此可见,资本家借助科学技术可以占用更多的自然力,但同时也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给自然界带来了灾难。

4.过分夸大人类主体性的认知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始终没有给自身正确定位,过分夸大了人类的主体地位,对自然控制欲过大。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文明建立在私有制及金钱至上的观念之上,并且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广,支配欲愈来愈强。人类总认为拥有对自然的绝对支配权,只注重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过程,全然不顾自然界的规律及对人的反作用。尽管恩格斯多次例证和警告人类对自然这种肆无忌惮的开采方式,在日后自然会反作用于人类身上,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及利欲熏心的资本家对这种后果不以为然,丝毫没有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一体性。

二、《自然辩证法》中自然报复思想的主要内容

由于人类对自然只知索取不知回馈,资本主义生产只知开采不懂保护,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生态环境的污染,人类生活、工作环境变得脏乱差,人与自然之间合理的物质交换关系也变质,自然只有用自己的方式来警示人类。

1.非平衡性的生态自然环境

资本主义工业化无限扩张的生产规模需要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不可避免地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采,而产生的废弃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空中或河流中,造成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当人们把精心保护的阿尔卑斯山的枞树林砍光后,一系列灾难接踵而来,畜牧业的根基被毁,山泉枯竭。资本主义生产让城市烟雾笼罩,肆意流淌的河流五彩斑斓、臭气熏天。这不仅使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矛盾的经济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史前阶段”的农村宁静祥和,拥有干净的环境和良好的生态,农民进行简单的农业生产满足自我需要,城市也只是充当商业所在地的角色,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从农村大批涌入城市,城市无限扩张,随之产生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垃圾已经超过自然自我降解的最大负荷,垃圾污染由城市蔓延至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人的劳动力的榨取和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之上,生态环境开始失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时至今日,资本主义国家仍把部分污染重的工业迁至环境控制力不严格的发展中国家,所以,资本主义的本质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只不过换了一种新的形式。

2.非对称性的社会生存环境

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构建了一种不对称性的社会环境。劳动给富人带来财富,却给工人带来了赤贫;资本家居住别墅洋房,工人只有棚舍和贫民窟;机器代替了手工,却又让工人变成了机器。劳动者给资本家创造财富的同时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工人阶级承担了生产过程,资本家却掌握了生产利益,资本家享用了劳动成果却把生产污染留给了工人,恩格斯真实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给工人带来的伤害。工人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挑战。工人过着蝼蚁洞穴般的生活,“光、空气等,甚至动物最简单的爱清洁的习性,都不再成为人的需要了,”[6]肮脏的环境成为工人生活的常态。城市建筑过于密集,加之烟雾缭绕的工厂,五颜六色的臭水沟,堆积如山的垃圾,给细菌创造了很好的传播环境,恩格斯将其称之为“百病丛生”的根源。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带给工人的并不是其所创造的财富,更多的是灾难。

3.非对等性的物质交换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换作用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以劳动为手段而进行的持续的、永恒的物质变换。劳动是人类生活永恒的必需条件,物质变换的永恒性是以永恒的劳动为基础,一旦没有劳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就会停止,人类也将不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和自然之间完全同一的关系,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并且与自然界的无机条件是相分离的。具体来说,当一部分人占有了自然,那另一部分人就会失去这部分的占有权。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剥夺了工人占有自然的权力,同时又造成他们的贫困。这样就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变换关系的畸形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既破坏自然环境,又损害工人健康,造成了双重破坏,人与自然合理的物质变换关系就被打破。

三、人与自然和解的科学路径

“自然报复”带来生态危机,而生态危机又是社会危机的表征,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不会想要缓解紧张的人与自然关系,反而只会让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更加恶化,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问题,只有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出发,彻底解决社会问题,才能让人与自然实现和解。

1.变革上层建筑,调节人与自然关系

对于人类而言,“自然和历史——这是我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那个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7]。我们不仅依赖于自然环境生存,而且还处在人类交往的社会环境中,并且这两部分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要想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措施在于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其社会生产方式,建立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解。资本主义让人与自然关系以异化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完成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摒弃了私有财产对人本质的异化,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自然主义”要求人类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在遵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开展实践活动,达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人道主义”要求对自然界所有生命都要平等对待、关爱有加。实现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最终追求,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自然的存在方式和人的存在方式能够实现有机统一,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改革生产方式,建立对等的物质变换关系

解决生态问题,不仅要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更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和社会活动的关系,寻求发展方式的创新升级,发展新型经济。自然界是一个天然且具有自我调控能力的生态系统,一旦超出生态系统的自调范围,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社会生产不能把经济利益作为唯一目标,社会“生产—消费”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人的需要,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可调范围内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对等的物质变换关系。改革趋利性的掠夺式生产方式,摒弃以金钱为唯一目的的生产理念,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是长期进行物质交换的“同生体”。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和反思人类生产方式,寻求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方式。

3.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科学技术对于生态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科技对生态的积极作用,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得益于科学的进步特别是物理化学的进步,废弃物的再利用实现了生产的循环发展。此外,科技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保生产方式的诞生。通过发明和采用环保的生产工具、改进和革新工艺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生产中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减少工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从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出发,极具开创性的探索利用科技减少环境污染,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理性认识人类地位,合理发挥主观能动性

恩格斯一直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生存在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一直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主宰者,人类是自然界的最高统治者,完全忽视自然界本身的发展规律。所以,人类急需革新观念,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抛弃以利益为目的的旧自然观,构建新的以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自然观。正确定位人类自身的位置,合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环境或资源的利用和开采,要取之有度,用之有方。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懂得回馈自然,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能恣意妄为。要时刻记住,不论技术水平多么先进,人类社会多么发达,自然都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人类对它的过分征服,自然终究会反噬人类,让人类自食恶果。

恩格斯的“自然报复”论,立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从生态系统的天然存在性、可调控性出发,分析了“自然报复”的根源,阐述了生态恶化的表现,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科学路径。这对于当今的全球生态危机依然具有警示意义,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自然辩证法资本家自然界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自然辨证方法应用于机关公共事物系统的探讨
于光远论自然
科学技术与田径的辩证思考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