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AVC视角下户外商业空间设计路径探究
——以合肥市黉街为例
2020-01-19王淮梁
徐 帆,王淮梁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第四代商业综合体的形成,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变为以社区为中心,商业活动范围也由散落式逐渐变为区域式。单一的购物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体验。因此,景观AVC核心“三力”理论的提出,为户外商业空间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促进了多元化、复合型的特色文化空间的构建。
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在“厦门鼓浪屿发展概念规划国际咨询”项目实践中,提出了景观AVC的核心“三力”理论,即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和承载力(capacity)。此理论作为风景旅游景区评价体系,综合考量了一个户外景观环境的规划需求,[1]成为了旅游景观区域的导向型理论。通过AVC的量化评析,不仅可以改善区域环境的容量承载情况,还可以深化和完善景观空间,保持生态和谐。
一、我国户外商业空间设计面临的挑战
景观AVC视角下的户外商业空间设计是在满足消费的基本条件上,提出的进一步加强消费者与环境互动的空间模式,强调消费者的体验感,注重情境融入,体现了产、城、人、文相交融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景观AVC评价的量化因子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户外商业空间设计依旧面临严峻挑战。[2]
1.吸引力挑战
当前,“百街雷同”是我国户外商业空间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也是户外商业空间吸引力缺失的关键所在。这种畸形的复制粘贴模式,严重阻碍了当地文化的纵向传承与发展,削弱了地域性,导致同质化、商业化泛滥。这种问题的出现大多是设计之初,设计者未将建筑与户外商业空间相结合,给出的户外景观设计方案缺少整体性,户外商业空间设计不系统。因此,应将地方性和建筑物的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而不是基于一般的类型和法则。[3](P192)
2.生命力挑战
户外商业空间生命力的关键在于人性化设计、互动性空间的强化及生态绿化的平衡。[4]但目前户外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缺失,在空间设计上多以硬性商业宣传为主导,大量的广告充斥在消费者的眼前,使消费者有枯燥感和压迫感,空间布局的单一和规模的宏大,也缺少柔性和人情味;互动空间的不足使显见完善的高低频的景观互动设施,无法让受众进行近距离的交互活动。[5]部分户外商业空间的雕塑小品或互动性景观,只供给受众隔离观赏,减少了受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而且在空间设计上缺乏空间尺度意识,没有完全考虑到受众交往的需要和人流集散的需求;[6]在生态绿化方面考虑也较少,更多是营造消费场所,不利于户外商业空间生命力的营造,单一的环境形式也削弱了消费活动。因此,营造层次丰富、人性合理、生态多样的户外商业空间,可以有效促使消费行为的发生,还可以活跃空间氛围,增强户外商业空间的生命力。
3.承载力挑战
承载力指的是一个环境的容纳能力,其中包括经济投入容量、社会文化容量和环境生态容量。[7]而目前的设计未充分考虑三个“容量”,致使部分街区的消费体验产生割裂感,使人索然无味,反而增加了城市建设成本。
二、景观AVC视角下对黉街户外商业空间设计的认知
黉街位于合肥职教城板块,位于学府路和梦溪路交汇处,总占地120亩,其中商业街区占地60亩,为周边20多所院校的20万师生,提供良好的娱乐、购物与休憩集成一体的高品质休闲场所。
(一)环境吸引力
黉街整体建筑风格以民国时期为背景基调,再现该地区清末民初时期盛世景象,建筑以深灰色和青色为主要色彩,区别于现代户外商业空间设计的千篇一律,融入了中国发展阶段的文化背景与精髓,体现了浓厚的感染力,“以文建街、以史造街、以情养街”。[8]其环境吸引力体现在情趣性和体验性上。
1.情趣性
户外商业空间的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展示界面,不再是以商业消费为主要的设计目标,而是通过对户外商业空间情趣性的设计引导与激发消费。黉街的设计更加注重情感上的共鸣,将现有景观与商业环境完美融合,营造出既丰富消费者情感文化、又能提升精神文化的户外商业空间。另外,黉街的景观小品大多都是反映情趣化的生活场景及对“黉”文化的表达。在设计运用上,体现了对本土文化的提炼,传达了城市的文化语言。
2.体验性
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由服务式消费转向体验式消费。体验式户外商业空间进一步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对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所表现的是消费者对场景体验感的迫切需求,是精神产生情感愉悦触及自我记忆、情感的过程。
黉街在体验性环境设计中更为注重对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的描绘。例如,罍+村再现了民国时期人们的居住空间,该区域除了保证基本的商业消费活动之外,还能给受众游览的空间,设计者收集了民国时期的老物件进行再加工,增加受众情景体验性与互动性。同时,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民国时期的生活状态,加深场景互动性,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有效打响黉街的品牌度。
在空间环境中,过于庄严肃穆的景观小品往往会使消费者产生距离感,夸张且具有参与性的小品才能引起受众的关注。黉街的雕塑小品作为参与性艺术景观,增加了消费者与景观的互动性,具体表现为知觉体验,即通过感观体验,增强消费者与户外商业环境的亲切感。在黉街的书山广场上,分别有“状元”“榜眼”“探花”“秀才”四个石凳,游人们累了可以坐在石凳上休憩,拍照留念,同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科举文化。
(二)持久生命力
户外商业空间的生命力体现在空间尺度及景观小品对于氛围的营造上。阿兰·B·雅各布斯在《伟大的街道》一书中写到:“伟大的街道都有清晰的轮廓,他们都有各自明确的边界。”[9](P273)当今人们对交往的需求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对户外商业空间的交互需求的增加。对应有的交往空间要预留相应的空间范围,即便交往空间范围内有许多人,也不会难于行走或感到不适。
黉街在交往空间的设计上十分合理,运用了不同的休憩设施及绿化营造氛围。在罍+村中,整体布局较为紧凑,景观尺度较小,形成了相对而言的高密度空间。该区域作为当地特色餐饮空间,集合了休闲、餐饮、展示等多种功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完善其户外商业景观布局,成为较为完备的综合性餐饮空间。对面积较为宽阔的区域用了多种手法对就餐区域进行分割,同时加入场景式景观小品,实现情景交融的设计对话,且空间内以硬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一方面,协调该区域内的环境色调,另一方面,木制座椅坐感较硬,且没有靠背,不适宜久坐,能够加快空间人流的速度,保持合理的空间人流量。而较为宽敞的互动空间,搭配舒适的靠背椅,且有遮阳设施,同时四周围合有多层次的植物景观配置,利于消费者长时间休憩、娱乐、交流。合理的配置是营造良好户外商业空间的关键。正因如此,在诸多商业综合体的竞争之下,黉街依旧能以自己的优势赢得相应的人气。
(三)文化承载力
黉街户外商业空间设计,把文化内容融入到物质景观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叙事性的表达,通过雕塑、浮雕、墙绘、器物等描绘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不仅是在艺术感染力上影响消费者,更为重要的是对受众精神境界的提升。
黉街的户外商业空间设计一方面从故乡、记忆着手,以历史文化为重要基底,尊重当地风土人情,以当地风俗文化、名人历史、民间传统为内容,顺应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例如,黉街的由来就具有故事性,黉街的设计也与李鸿章有着深厚的渊源。其父为合肥磨店人,曾因乡试落榜,写下了“祗今虚费黉宫粟,潦倒风尘两鬓星”的诗句,黉街的“黉”也由此而来。黉街的故事性背景为其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做了良好的铺垫作用,也成就了黉街户外商业空间的主题——黉文化。在黉街的西门,醒目的写着“黉门”二字,也体现了古今求学之路的相似,彰显了地域文化独特性,从而达到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则是对城市文化的重塑与升华。文化的形成是动态的,相互交融与渗透的,黉街采取保留与创新相结合的手法,是对传统空间的保持及传统文化氛围的延续。这种延续不仅仅是对原有文化原封不动的传承,而是在追寻当下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取其精华的保留,合理的改善户外商业空间的尺度和肌理,并融入现代的审美情趣和科学技术,对现有空间进行创新与融合,实现古今文化的冲击与对话。
黉街文化的重塑与升华,能在旧的历史文化基础汲取新的文化语汇,建立一个符合当今审美的户外商业空间,有效的提高了黉街知名度,带动新的文化语言的形成。
三、结语
本文运用景观AVC核心“三力”理论,剖析了黉街户外商业空间的设计,其作为合肥的城市形象标杆,融入当地文化特色,诠释一座城市对于记忆与文化的理解,重拾了当地的历史文脉,作为典范影响周边消费者的生活坏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与生活乐趣。从黉街的户外商业空间设计中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户外商业空间,可以有效的传承当地历史文脉,使受众充分认识、理解文化发展脉络,进而引发联想、回忆与共鸣。同时,设计时应在把握地域文化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注入新的设计理念,将传统与现代合二为一,建立具有独创性的环境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