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文化内涵建设探究

2020-01-19胡庭树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建设

胡庭树

(淮阴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高度概括:“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特色小镇是城镇化大背景下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一种新型城镇化方案[1],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新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特色小镇的概念、内涵及建设意义

自2015年浙江省提出特色小镇战略以来,特色小镇的概念便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务院和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2016年2月,国务院在《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先提出,要发展一批休闲旅游、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文化传承等特色优势明显的魅力小镇。同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和充满活力的特色小镇。10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又对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概念作了界定和区分。

上述出台的政策文件只是指出特色小镇既不同于行政建制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并没有给出特色小镇的明确概念或定义。按照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等特征;特色小镇是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于一体的集合体,具有机制灵活、环境宜人、集约紧凑等特点。鉴于此,我们可以把特色小镇界定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集文化、产业、旅游和社区“四位一体”的发展空间平台。因此,特色小镇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产业定位、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社区设施,而特色小镇的真正内涵则主要体现在它的文化底蕴上。同时,特色小镇还应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聚集创新要素和发展要素,挖掘人文底蕴、定位特色产业,从而实现其“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功能的融合[2]。

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引领新经济、新业态和新空间协调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驱动发展的新举措、新模式和新载体。此外,特色小镇建设又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既能彰显特色文化,创造美丽宜居的人文环境,又能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拉动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既有利于转型、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利于保护、传承和发展独特的区域文化。

2 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手,也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尤其是近些年来,创下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特色小镇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千镇一面”同质化现象成了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问题[3],具体可概括如下:

首先,概念定位不精准,数量偏多无特色。一般来说,特色小镇应该是产业特色鲜明、自然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的地区。目前,特色小镇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不顾当地经济基础,抓住国家发展特色小镇的机遇,一哄而上搞建设,只注重表面建设而忽视了内涵建设与长期发展。二是一些小镇缺乏文化底蕴,很难走出一条区别于其他特色小镇的独特之路,从而造成特色不明显,缺乏独特的“IP”。三是地方政府急于搞特色小镇建设,抓住任何一个产业或项目便冠以特色小镇的名字,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项目开发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而实行的依然是开发区式的管理模式。还有就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短期政绩,对特色小镇的培育周期、投资规模、建设数量等设置不够合理。

其次,文化特色不显著,产业特色不鲜明。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决定了特色小镇的内涵气质。文化能让一个地方穿越时空,薪火不息,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真正保持难以复制的“特色”。目前,一些地方在培育特色小镇过程中,文化挖掘不深入,文化特色不鲜明,社区功能不完善,很难形成凝聚力和认同感。此外,特色小镇必须是产业小镇,是产业的空间载体。特色小镇的打造,要统筹考虑产业规划,特色小镇的繁荣,也要有产业作为支撑。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总的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区还缺少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产业与小镇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一些地区对本地的特色产业、资源禀赋、文化遗存等优势认识不足,不顾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特色小镇发展规律,存在简单模仿、生搬硬套的现象,盲目设定建设标准和培育周期,甚至通过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用地优先等倾斜政策来维持特色小镇运转。

再次,资源要素不充分,社区功能不明显。特色小镇的规划要结合当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等资源,不少地方的特色小镇规划形式较为单一,对当地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等要素的挖掘不够充分,没有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中,资金、土地和人才是制约特色小镇发展的最大因素。除了资源要素不充分外,不少特色小镇的社区功能也不明显。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打造宜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环境,要让人们看见乡野、听到乡音、闻到乡味、记住乡愁。所以,特色小镇的建设应是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打造,应从现代化、人性化角度入手,着力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充分发挥小镇的社区功能,增强居民的归宿感和认同感,而目前一些地方培育的特色小镇并未真正实现其应有的社区功能。

最后,设施管理不完善,宣传推介不到位。目前,一些地方培育的特色小镇规划滞后、设施简陋、配套短缺、街道狭窄、绿化稀少等问题较为突出,文娱设备、通讯网络、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也有待改善。此外,在商品经济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了,再好的东西如果不宣传、不推广,也很难形成足够的市场认知度。在新媒体时代,要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大对特色小镇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增强其吸引力、扩大其影响力。就这一点而言,不少地方特色小镇宣传推介不到位,导致公众参与度不高,这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综上,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千镇一面”同质化现象归根结底是很多特色小镇的项目开发不能有效利用当地特有的人文资源和生态禀赋,缺少不可复制的文化元素,缺少创意,很容易被模仿,很难形成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因而很难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因此,特色小镇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它的文化特色上。特色小镇建设首先要注重文化的挖掘、传承、开发与打造,留住人们的乡情、乡音和乡愁,从而真正做到文化是特色小镇规划定位的根脉,融合发展的灵魂,产业创新的基础。

3 文化对特色小镇发展的引领作用

从特色小镇的功能来看,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根本,旅游是特色小镇的外衣,社区是特色小镇的生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国内外任何一个成功的特色小镇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形成和打造独特的产业文化或文化产业,能够对特色小镇的发展起到引领、塑魂、净化和升华的作用,从而实现区域文化打造和特色小镇建设协同发展。

第一,文化是实现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区域文化不仅可以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核,而且能够助推特色小镇产业的发展,提升小镇的整体内涵和知名度,从而推动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区域文化是特色小镇最具魅力的元素之一,徒有美丽外壳而无独特文化内核的小镇是难以持久的。与传统小镇相比,特色小镇不是一种简单的居住形式或生活模式,而是一种宝贵的文旅资源。一些特色小镇开发的特色产品看似简单,其实是因为在历史传承中被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元素才得以绵延,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于小镇来说,这种文化产品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可见,挖掘区域文化底蕴是提升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从而推动和促进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4]。

第二,文化是彰显特色小镇社区功能的重要元素。特色小镇的生命在于它的社区功能,特色小镇是一个“家园”,在这个家园里能够形成高度一致的文化认同感,并能营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也是特色小镇文化再造的重要途径[5]。增强小镇的文化功能能够更好地彰显特色小镇的个性,更好地展示特色小镇独特的生活、生产和人情、风俗,更好地展现特色小镇发展的独特优势和独特品位,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特色小镇只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区服务功能,才能得以持久发展;只有强化特色小镇的文化功能,提供优质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才能为小镇居民创造文明的生活环境与和谐的精神家园;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创意、艺术等元素,才能把小镇营造成到处流淌着创意灵感和处处散发出艺术气息的精美空间。

最后,文化是助推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特色小镇建设必须以文化为引领,全国首批特色小镇的创建标准就是“宜居宜游”,其目的就是为了彰显特色小镇“人文气息浓厚、旅游特色鲜明”的基本特征。换言之,这就是对特色小镇文旅功能的强调,也是所有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愈发明显。特色小镇建设只有融入文化元素,才能推动产业创新,提升竞争力,以此滋养自身的发展,走出“千镇一面”的窘境。此外,特色小镇建设只有挖掘文化内涵,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独特的产业文化,才能不断满足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总之,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支撑,依托相应的产业发展,特色小镇才能长治久安,而无论哪一种产业发展模式,都离不开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6]。

4 特色小镇的“文化+”发展模式及文化内涵建设路径

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和内核,每个特色小镇的创建都应基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因地制宜、聚焦特色,通过挖掘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品质、凝聚文化气息、打造文化符号,培育产业优势,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真正让文化成为特色小镇规划定位的根、持续发展的魂、产业创新的梦。那么,如何在特色小镇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注入文化元素呢?

浙江省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先行者,其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一是依托传统文化打造新空间。例如,浙江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倾力打造“南北双镇”(乌镇和古北水镇)过程中,使用的就是旧的建筑元素和生活美学来建设新房子、打造新空间、营造新生活。在建设过程中,体现了对地域历史、文化、民俗的尊重,同时又将现代化的设施完美地融入传统建筑中,这样既保存了北国小镇的历史风貌,又保证了旅游度假者的生活需求。二是基于自然环境构建新空间。例如,位于浙江省莫干山的裸心谷山地度假区,为了给度假者提供充分的生活享受和度假体验,度假区设置了越野体验场、高尔夫体验场、特供有机农场、野鹿保护区、中西餐厅、马场、茶场等设施,充分满足了家庭度假和团体活动所需的硬件设施。三是借助产业集群发展新空间。例如,云栖小镇就是全国首家以科技经济园区为依托,携手阿里云打造云计算产业的生态小镇,该小镇提出了“构建中国云计算生态,打造云产业领域的达沃斯小镇”的目标[7]。

浙江在创建特色小镇过程中,文化元素始终是无法回避的核心元素,因此可以将其发展模式概括为“文化+”发展模式。事实上,许多成功的特色小镇在创建过程中就是运用这种“文化+”发展模式来助推产业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例如,海宁皮革时尚小镇、桐乡毛衫时尚小镇、诸暨袜艺小镇走的就是“文化+经典加工制造+时尚设计+旅游”模式,奉化滨海养生小镇、桐庐健康小镇走的是“文化+特色天然资源+旅游度假养生”模式,梦想小镇、基金小镇、硅谷小镇、千岛湖航空小镇走的是“文化+新兴科技产业+旅游”模式,等等。

可见,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创建应基于自身的文化传统,运用“文化+”发展理念助推特色小镇建设,让文化真正成为特色小镇规划定位的根、持续发展的魂、产业创新的梦。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还彰显了文化创意的品质。而“文化+”发展模式与发展特色小镇文创产业的理念是完全契合的。文创产业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它以互联网思维为动力支点,以创造力为核心要素,激活文化的个性化创意元素,展示产品的地域特征和个性活力。文创产业本身就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动力的多元要素整合,以实现其效益的最大化和发展的可持续化。我国的特色小镇建设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和重要载体。

从文化事业到文创产业的嬗变,昭示着一场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变革。如何以文创产业引领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新课题、新机遇和新挑战。加快特色小镇文创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加强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建设。

第一,发挥文化功能,优化人文环境。近年来,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精神感召、发展引领、形象展示和品牌塑造等作用愈发凸显,主要是因为文化本身可以通过产业化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发挥其塑魂、升华、兴业、扬名等功能。在特色小镇创建中,充分发挥文化的上述功能,可以打造浓郁深厚的人文气息和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而特色小镇的人文环境主要是以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为特征的社会文化环境。特色小镇不仅代表地域文化形象,凝聚地域文化菁华,而且是小镇居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只有发挥特色小镇的文化功能,优化人文环境,才能进一步增强特色小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挖掘文脉资源、提炼文化品质、优化人文环境,才能形成特色小镇“聚而合”的文化品质、“精而美”的文化生态、“特而强”的文化产业、“浓而醇”的文化氛围[8]。

第二,保护非遗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在特色小镇创建中,不仅要保护好物质文化资源,还要深挖非物质文化遗存,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工艺精髓。通过挖掘区域内人文资源,加强对区域内文物建筑、工业遗址、历史村落的保护、修缮和利用,通过各种渠道筹资建设特色博物馆、艺术馆,探索创建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区,以彰显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以文化积淀和非遗资源为基础,利用文创产业的特色,打造以传统戏曲、手工、书画等为特色的非遗主题小镇和民俗文化村,建立非遗项目教学和科研基地,设立非遗工作站,创建企业、高校与特色小镇协同创新平台,搭建文艺表演舞台,为特色小镇提供艺术人才资源,鼓励知名的文艺会展与特色小镇交流合作,凝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孵化经典特色小镇。

第三,提升文化服务,促进文旅融合。在特色小镇创建中,优质文化资源和优秀文化项目要向特色小镇倾斜,在特色小镇设立文化站、派驻文化员,鼓励小镇居民参与文化建设,以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多渠道投资特色小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促进特色小镇文化、产业、旅游和社区功能的融合。以文化为内涵,以产业为支撑,以旅游为载体,以社区为保障,充分利用特色小镇的民俗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优势,促进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还可以吸引和鼓励文旅企业进驻特色小镇,打造众创众筹平台,探索文旅创客模式,开发文旅创客景区、创客街区、创客公寓等[9]。

第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创水平。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政府要推动特色小镇龙头企业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实行政策倾斜,鼓励上市融资,指导特色小镇规范经营,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特色小镇的文化产业,鼓励企业将闲置的厂房、仓库等资源改造成文化众创空间和新型双创基地,引导特色小镇探索文创产业新业态,培育文化消费新模式。此外,要将文化基因植入特色小镇建设,把文化创意融入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特色小镇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旅游开发等项目的融合,从而实现文化创意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和扶持一批协同创新发展的文创企业,支持有实力的文创企业入驻特色小镇,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推动高等院校、知名企业、文创机构、文物单位等联合培养特色小镇文化创意人才。正如闵学勤教授指出,“如何汇聚凝练当地人文,如何融乡情、融文创、融叙事于特色小镇规划中,这不仅影响其未来的营运和向周边辐射,更影响其小镇品牌的创建[10]。”

5 结语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舞台和背景,而特色小镇建设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支点和抓手。纵观国内外知名特色小镇,没有厚重的文化就没有特色小镇的灵魂。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尊重各地的文化传统,做好文化保护、文化发掘、文化复兴这项系统工程。特色小镇是文化积淀而成的,而不是用金钱堆砌而成的,特色小镇不是五年、十年小镇,而是百年、千年小镇。换言之,若无深厚文化底蕴作为底色,特色小镇极易形成“千镇一面”的局面,无任何特色可言。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建设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