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1-19康志平
康志平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78)
汕头市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正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粤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新的开放格局下,汕头市如何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引进、聚集人才,尤其是大量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是关键。
1 汕头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
1.1 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日趋完善
2011年底,汕头市出台首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汕头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2010—2020年汕头市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布局。2014年制定出台《中共汕头市委、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若干意见(试行)》及10个配套政策文件,简称“‘1+10’人才政策体系”,是第一个统筹推进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组合。2018年,为了更快更有效引进、聚集高层次人才,汕头市出台了《关于我市加快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人才新政30条”。新政包括6方面30款,提出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明确提出实施高端人才引进“金凤计划”,推行人才“金凤卡”等等。从2014年至2018年,汕头市以市委市政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市人才工作办公室为主体共出台了16项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激励、评价、举荐等全部内容,力图为汕头市高层次人才打造全方位、高质量的“人才生态环境”,为汕头市高层次人才引、用、育、留提供了深度政策支持。
1.2 “四平台”联动的高层次人才招揽格局初步形成
为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汕头发展,汕头市政府积极搭建引才引智平台,把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广度由国内延伸到国外,在北京、广州、美国硅谷、英国伦敦等地先后设立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工作联络点;大力发展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加强国内外人才工作网络建设,已经形成了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汕头工作基地、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等人才引进重要载体,成功地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来汕头创新创业。截至2019年10月,汕头市共建立汕头海智基地工作站10个、海外海智工作站(洛杉矶、香港、悉尼)3个;与20个海外科技社团、86位海智专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举办国际科技交流推介活动27场次、专家与企业对接会30场次,发布科技项目和人才需求近230项;落实签约项目21个,实现落地项目12个[1]。积极借助“互联网+”和高铁生态圈优势,实施“柔性引进”战略,从珠三角等先进地区引进“星期天工程师”“周末专家”。精心打造宣传平台,借助《汕头日报》、政府门户网站等线上线下媒体,广泛、深度报道高层次人才来汕头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积极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实施人才举荐制度平台,2018年5月分布的《关于我市加快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人才中介组织、猎头机构和个人举荐人才。
1.3 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效显著
从2014年至今,汕头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不断取得成效,人才总量逐步增多,结构层次逐步合理,引才范围逐年扩大,学科行业分布逐渐科学化,为汕头市全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2015年汕头市组织实施了首批“汕头引才计划”,引进4个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和2位领军人才,新建了3个博士后工作站和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2018年,汕头市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达到10个。截至2016年,全市有中央“千人计划”人才1名、“万人计划”人才2名、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个、领军人才2名和“南粤百杰”人才1名。入选中央、省重大人才计划的项目和人才300余个(人),获得上级专项经费1.12亿元[3]。据人社部门统计,来汕头工作的国外人才逐年增加,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引进国外人才110人、151人和171人,人数处于粤东西北地区前列[4]。
2 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主要问题
2.1 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创新性不足
人才政策创新是指政府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更好地吸引和发挥人才价值,对原有人才政策进行改革、完善以及制定实施新的人才项目和人才政策的活动过程[5]。法制化进程缓慢、缺少创新性、配套政策跟不上,是汕头市在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伴随“一带一路”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汕头市在信息、金融等重点合作领域对高层次人才有了新的更高的需求,然而截至2018年,各种引人计划、引才标准和引才领域大部分还是沿用2014年第一次出台的政策规定,并没有作出动态性和针对性的调整。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使用、考核、保留、激励、服务等政策措施,更多地是模仿、照搬其他省市,而根据汕头市实际情况、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政策措施鲜有。如2018年的“人才新政策30条”提出了引进高端人才“金凤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特支计划”、对引进的硕士、博士和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给予住房补贴等政策,大都是照搬其他城市的做法。按照汕头市目前的财政基础,如果所有的高层次人才项目同期实施,将给市财政造成较大的压力。而对高层次人才的各种奖励和补贴标准,与广州、深圳、中山、厦门等先进地区相比并没有竞争优势。
2.2 缺乏科学的人才发现评价机制
人才评价是科技管理中建设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好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是让人才尽施才华、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6]。建立科学合理的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是确保合理引进、培育符合新时期汕头经济发展所需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关键环节。对高层次人才的评价应该包含知识水平、心智模式、基本素质、能力结构和业绩成果五个维度[7]。人才的创新性包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思想创新和行为创新等四个方面[8]。目前,汕头市人才引进没有形成科学的顶层设计,用人单位各自为政,尚未形成高层次人才引进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的整体性工作格局[9]。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只依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引进高层次人才,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是否符合汕头市整体人才战略规划,能否满足新时期经济政治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等问题,政府并未足够重视。这不仅会造成高层次人才的重复引进,还会使政府有限的高层次人才扶持资金难以发挥实效。2018年5月出台的“人才新政30条”提出在人才管理和评价流动机制方面,要建立科学的人才项目评价体系、创新事业单位引进紧缺人才体制机制。但目前汕头市人才引进与服务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建设还处于空白阶段,政府缺乏一套立足于汕头市整体经济发展,立足于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发展,立足于汕头市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发现评价体系。
2.3 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执行不力
公共政策过程包括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监督[10]五个部分,政策执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关键在于引进和服务工作的协同共振。本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汕头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政策执行、宣传不到位,服务水平不高。如对“是否享受了汕头市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的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一位被调查者表示全部享受到了汕头市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26.32%的被调查者表示部分享受到了该方面的政策,47.3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享受到相关政策,26.3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有该方面的政策,可见政策的执行和宣传非常不到位。对“高层次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26%的被调查者表示很满意,42.11%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还有21.0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该方面的政策。由于政府对高层次人才政策缺少宣传,未能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监督机制等原因,使很多好的政策因为执行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2.4 城市环境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
对“汕头市引进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关键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个人报酬、发展平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文环境、重视人才价值的社会氛围得到了普遍认同。从城市环境角度来看,汕头的竞争优势不足。经济环境:2017年以来汕头市“创文强管”行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城市建设发展水平有目共睹,但经济总量跟周边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汕头市2018年GDP总量2 512.05亿元,同等级城市中江门市(2 900.41亿元)、惠州市(4 103.05亿元)[11],无法给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和物质生活条件。人文环境:虽然汕头市的法治建设取得巨大进步,但总体来看还是一个讲人情轻法治的城市。相对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汕头市在开放、包容、创新等方面还急需加强。就业环境:汕头市的高端企业很少,不能给高层次人才提供合适的职位和足够的发展空间。
3 汕头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对策
3.1 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激发“引才”活力
汕头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主要局限在物质引才和项目引才两个方面,对高层次人才更为重视的事业引才重视度不够。本课题组对汕头市高层次人才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21.05%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的个人职业发展不满意,5.26%的被调查者表示很不满意,42.11%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整合人才引进措施,形成融物质引才、项目引才和事业引才三位一体的全新政策势在必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财政投入力度,以引进、培养、集聚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在每个人才计划中均明确扶持范围、扶持资金和具体的扶持政策措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利用国家和省政府大力支持汕头打造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华侨试验区、珠港新城等契机,打造汕头特区人才高地,最大限度地实现高层次人才聚集效应,并确保其持续性和递增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和科研环境,积极宣传、大力吸引、支持高层次人才来汕头创新创业,多举措全方位激发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汕头创新创造的动力。
3.2 完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发现评价机制
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之前,政府应该结合汕头市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成立人才需求数据库,确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结构,并按照对各类人才的急需程度列出招聘清单;与此同时,由政府牵头组织各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专家研究建立各个岗位的素质胜任模型,设置科学的评价标准,依据不同类型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特点和成长规律,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基础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以职业特征和岗位要求为核心的评价指标、标准和方式,以便对准备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科学评价,为科学有效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对高层次人才的评价不能持唯学历论,要重点考察其职业道德、专业素养、科研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少数某一两个方面不符合人才引进条件但综合素质较高的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可以秉承“特事特办”的原则,放宽准入条件。
3.3 加大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
政策宣传是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服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强有力的政策宣传能对整个人才引进与服务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府要利用政府公众微信平台、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南方都市报》《汕头日报》《潮商》等传统媒体加大对重要人才政策、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和重大人才工程成果的宣传力度。定期组织企业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学习。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服务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应该成立由政府一把手牵头的工作小组,设立专门、独立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执行指导机构,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引进政策落实体系。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一站式”窗口服务,把每项具体的政策和服务都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为每一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的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引导、监督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政策落到实处。
3.4 提升城市品质,优化营商环境
针对汕头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市软实力竞争力弱等方面的“短板”,市政府应该大力借助打造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华侨试验区等发展契机,深化政府服务模式改革,推进“数字政务”和“放管服”改革,积极摸索“一门”“一网”“一次”改革模式,力争营造一流政务环境、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激发企业、社会、市场三者活力,吸引更多优秀高科技企业入驻汕头。加快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经济水平,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汕头“国家森林城市”、海滨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加强对市民人文和法制素质的建设。着力打造“宜居汕头”“包容汕头”“法制汕头”,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绿色宜居环境和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4 结语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尽管汕头市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呈现高层次人才政策创新能力不强,引进评价机制不健全,执行、宣传不到位,服务水平不高,城市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等严重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在新的开放格局下对汕头市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服务战略给予重新审视,开展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