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探究PS技术在新闻报道领域运用现状及思考调研

2020-01-19张小燕徐铮石浣玲王玙铮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学院

环球市场 2020年26期
关键词:假新闻

张小燕 徐铮 石浣玲 王玙铮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学院

“一图抵万言”的新闻叙述中,图片对读者的冲击尤为重要,在新闻传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摄影工作迈入了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尤其是在手机具备拍摄功能后,大众可以便捷地完成从拍摄到发布的流程,这使得其对随拍随传的手机摄影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自我表达欲望更加强烈,新闻摄影真正达到了全民参与阶段。部分拍摄者为达到发表、赚取流量或获奖的目的,用产生内容上造假,无中生有、蓄意捏造一些不着边际的照片,来增强视觉冲击力及画面完美程度。同时,作为图片处理的专业软件PS成了他们的“制假工厂”。正如曾经轰动一时的华南虎虚假图片事件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最后甚至还演变成了一个引起国际媒体关注、全国无数网民持续追问的“丑闻”,而后李昌钰赞中国农民PS水平更是成为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其实对于PS在硬新闻中使用的界限,法律法规中没有专门设立新闻照片后期处理的限制要求和规定,但是大多专业摄影记者在处理图片时都会在内心置一天平,能够把握好一个度。硬新闻中除了最基本的处理亮度、调整大小,为了防止恶意盗取图片作品的出现,还有一项嵌入版权信息的功能,即将版权信息嵌入到图片本身的元数据中。另外,新闻图片中PS还可以用“像素化滤镜”(修去脏点和划痕)以及“滤化滤镜”(修复失焦镜头)来复原一些老旧、模糊的新闻图片,更加清晰的新闻图片可以推动新闻事件的发展,有利于揭露报道真相。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照片比如说黑洞的摄影图片,都必须要经过后期处理,因为先期拍摄照片并没有那种美仑美奂的视觉效果,后期处理更是已经成为一种业界的常态。而PS作为一个工具,本身是没有对错可言的,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

在当今被迫泛娱乐化的情形下,各种资讯,特别是娱乐花边新闻中PS技术的使用更是泛滥且不知操作者不知底线在何处。娱乐新闻本就多是中间地带新闻,很多无良自媒体及网络营销号会对未经核实的明星隐私内容大肆传播,为了让内容看起来更令人信服,使用PS将多张图片进行嫁接,有规模的炒作发酵,只为博取观众眼球,争抢热度,以牟取利益。他们并不会去考虑事件的后果,造成例如掀起轩然大波引发网络暴力、将重大社会新闻压制等一系列的社会连锁负面影响。

一、总结出现假新闻图片的重要原因,首先许多媒体方难辞其咎

在现今的网络经济模式中,流量的吸引、留存和变现,已经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许多媒体平台为了吸引流量披着“纪实”的头衔,配着PS后的图片,写着虚无缥缈的奇事,贩卖新奇,贩卖焦虑,贩卖眼泪。甚至会引发涟漪效应,许多互联网媒体为追求热点而未经核实就转发传播虚假新闻事件,当被检举图片造假后自媒体得到的惩罚或许仅仅是被封禁几个月,因此它们敢于大肆发布吸睛内容引流,类似“某村惊现巨鱼”等假新闻已层出不穷。马克思曾经说,“资本家如果有了100%的利润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故而从媒体自身出发是解决假新闻图片层出不穷的最根本措施。

(一)从媒体机构的角度出发,构建完善的监察审核系统是重点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约束不良传播行为,但这些政策法规在下属部门的教育、执行阶段依旧存在漏洞,依旧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图片监管机制。因此,不论纸媒亦或互联网媒体平台,发布者都需要仔细核查发表内容。建立总编辑与编辑、记者相互沟通、彼此监督制约的管理机制,坚持贯彻新闻图片打假界的“三不”主义,即不愿、不能、不敢。

(二)新闻机构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假新闻图片的溯源可能性

区块链被应用到传媒业中以后,处于链上任何节点的使用者不仅可以接受和知晓链上的信息,而且可以对此进行探源、追溯,由此还能对数据进行确权、鉴权。加之区块链式结构的特殊性,链上信息和数据不可篡改性,这对保证包括新闻图片在内的全部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有重要意义。

(三)必须提高媒体从业者自身的新闻素养,提高识辨真假的能力

在甄别新闻图片真假的问题上,首先需要提高的是新闻从业者的技术修养,即在必要时,新闻编辑能够从正规新闻来源的网络图片中过滤筛选。这种鉴别能力需要记者在反复练习当中掌握,或者利用一些摄影学的知识,比如使用检查图片源文件品质与EXIF信息、从光源景深和焦距的角度进行鉴别、图像放大观察、实际求证等方法。[1]此外,还要求记者和编辑需要在发布新闻图片前要反复检查,发挥把关人的关键作用,最大限度将假图片屏蔽于非公开状态。

(四)新闻传播者必须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处于新闻传播核心地位的传媒人,应该要清楚地了解到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以及其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不断提升职业记者的综合素养。不论是无意还是有意使用假新闻图片,记者都应该秉持对现实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公众利益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新闻事业。

(五)还必须重视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树立优良的道德风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如果使用假新闻、图片成为新闻媒体的“习惯”,那势必是站不稳脚跟的。比如,《洛杉矶时报》的摄影记者布莱恩·沃斯基,拥有25年的从业经验和普利策奖等多项奖项,却因为一张并未发布出去的合成照片而被辞退,可想而知,不论怎样的光环头衔都无法弥补“扼杀”真实性的错误,《洛杉矶时报》能够成为一家全球性大报原因也是不言而喻了。因此需要加大惩戒力度,引导采编者注重真实性为第一原则,对投机取巧的从业者坚决淘汰。

二、除媒体本身以外,消费者及受众对遏制假新闻图片的传播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由于技术普及,网络的开放性、快速传播等特点,使得普通业余拍客享有极大的公开发布权,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拥有第一手资料记者,人人都能“创造”吸引大众眼球的最新资讯。正因如此,很多拍客会出于不光彩的目的利用PS来吸引流量。虽然流量和变现是分不清正义和邪恶的,但每一位传播者在转发讯息前都应该明了自己扮演的角色及会引发的后果。正如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受众应该明白拒绝创造和转发假新闻图片的重要意义。

(二)生活中受众常常不明新闻图片真假便转发传播,所以消费者自身需要提高辨别虚假新闻图片的能力,增强其对虚假新闻的防范意识,一类需从技术和管控方面加强识别即公众本身学会一定的简单辨伪技术,另一方面受众自身也要学会格外关注图片本身及新闻源,认准官方媒体,大部分私人公号或某些公社可信度并不高,从而形成受众的自主辨别意识,才能在根源上杜绝新闻图片造假之风的横行。

(三)提高公众对新闻真实性的道德要求,敢于发声也不得忽视。受众早已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信息接受对象,网络无疑是大众自我观点表达的有效通道,其强力的参与性以及舆论上质疑的压制能够有效遏制虚假新闻的产出。

三、社会环境对PS技术在新闻报道领域运用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新闻传播领域,始终树立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观念。在市场经济作用下,经济效益不仅是企业得以运转的基础,也是企业不断追求的核心目标。由于媒体行业的特殊性,其追求经济效益与维护社会效益的矛盾便逐渐在现在社会中愈渐突出。然而值得牢记的是,我国的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媒体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决不能牺牲社会效益以换取经济效益,否则不仅违背了社会价值观,也无异于舍本逐末。

(一)必须加快完善监督机制,重视发挥网络社会监督作用。互联网在社会监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虚假图片新闻,网民的高自由度使得其可以无视空间与时间的阻碍随时曝光,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社会反响,从而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同时网络的隐秘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监督者对于人身安全等问题的考虑,降低了监督的安全成本。

(二)加强思考,反思媒介技术主义思潮的影响。媒介技术主义出现于数字化时代之前,由于媒介技术日渐显露其惊人力量,因而盛行于数字化时代来临之后。不断涌现的传播技术的革新与媒介技术主义思潮产生了强大的共鸣效应,深深地影响到大众社会心理。从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到普通大众受众,人们日益受到传播技术的控制而不能自拔。[2]普通大众对技术的依赖尚且如此深刻,整日与技术打交道的新闻从业人员受到的影响就越大,PS技术被滥用正是这种技术依赖心理的典型案例。因此,当虚假新闻图片被曝光以后,一方面,依法接受法律制裁;另一方面,如何从心理上消除对技术的过分依赖,帮助从业人员重建符合规范的职业伦理道德也许是更加重要的问题。

因PS而出现的虚假新闻图片愈发频繁,这极大地消耗了社会资源,引发了舆论对新闻行业的声讨,在社会上的影响极为恶劣。正因快捷和低门槛的PS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员所熟练操作,如何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正确使用它已经变得尤为重要。对PS技术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它作为一项有价值的技术确实在很多新闻领域很有用处,但是操作它的原则不能变——要在尊重事实、不改变事实的前提下,对图片进行适当的处理。消除虚假图片新闻需要每个人在内心树立一个标尺,言论自由与新闻有本质区别。当普通拍客与专业新闻人遵守底线本本分分赚正规而来流量的时候,假新闻图片也自当消之无声。

猜你喜欢

假新闻
判断假新闻的4种聪明方法
4 smart ways to spot fake news 判断假新闻的4种聪明方法
能分辨假新闻?多数人高估自己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亚太地区部分国家“假新闻”传播现状扫描
大马讨论《反假新闻法》
意大利教高中生识别假新闻
探究互联网时代假新闻的特点
马其顿 韦莱斯靠炮制假新闻获利的小城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