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开展技术伦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2020-01-19张晔吴海霞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张晔 吴海霞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随着我国全面现代化的推进,技术工程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也带来了很多风险问题、安全问题。这需要创建“社会友好型”“环境友好型”工业文化与之相配套。其中,在技术人员的培养源头上,对他们进行较好的技术伦理教育是个关键环节。高职生毕业后将走向生产第一线的各个岗位,对他们而言,不但掌握科学技术非常重要,在技术活动中具有强烈的技术伦理道德意识同样重要。
对技术的反思、对技术的伦理约束日益成为国外工业文化、技术文化研究的热点,技术伦理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对技术人才的普遍性标准[1]。我国开展工程伦理教育起步较晚,尤其高职院校技术伦理教育,由于认识不足,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技术伦理教育不够重视,也未开设技术伦理教育相关课程。本论文以美国、日本为代表,梳理国外开展技术伦理教育现状,借鉴其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技术伦理教育发挥指导性作用。
一、美国技术伦理教育[2-5]
美国技术伦理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典范。主要内容包括:(1)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责任目标。知识目标主要要求学生具备相关伦理知识;能力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具备道德识别、道德判断以及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责任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具有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2)教育内容上,融合自然价值与人类价值,注重伦理学与工程学的融合。如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将所学伦理概念应用到新问题,创建工程、社会责任与企业项目,开设《企业社会责任》伦理教育课程。课程以矿业和能源产业在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伦理挑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工程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职业的行为规范、社区组织、政府标准、国际协定的关系,培养学生批判性认识矿业类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对社会、环境影响的能力。(3)课程设置主要采取独立课程、跨学科课程、工程伦理与非技术课程融合三种形式。(4)教学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同行评议等方法,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案例研究,在三种课程模式中都有广泛的运用。(5)课程评价方式一类是标准化评价方法,运用于不同院校和课堂的,一类是具体评价方法,教师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设计。
二、日本技术伦理教育[6-8]
日本大学理工科专业教育中于20世纪末开始实施技术伦理教育,主要包括:(1)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规定“要理解技术对社会和自然的影响,理解技术人员的社会责任”,教学目标中明确了技术伦理教育的理念。(2)课程设置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在公共基础课程内设置技术伦理必修课,大一、大二学生需要修2 个学分;另一方面,将技术伦理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在专业课程教学和中有针对性的体现和渗透伦理教育思想。(3)师资队伍由伦理哲学方面的教师、理工科专业课教师、企业的工程师、研究人员等组成。(4)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典型案例突现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对专业范畴的伦理问题及影响进行充分讨论和深入思考。
三、国外成功经验的启示和借鉴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未开设技术伦理教育相关课程,高职教师也普遍缺少技术伦理教育的意识,导致高职生对技术伦理几乎没有什么认识。结合国外技术伦理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1)高职院校要确立技术与技术伦理和谐发展的高职教育理念,将技术伦理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开展技术伦理教育教学。(2)在课程设置上,公共基础课程群中加入技术伦理教育基础课程或在各个专业中开设技术伦理通识教育专业必选课程;在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完善专业教学计划,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融入技术伦理内容。(3)教学内容上,公共课程应对高职生普及技术伦理基础知识,各专业课程的融入教学中,应充分研究学科的价值观和涉及伦理领域的教学内容,将技术教育和伦理教育有机融合,丰富学科知识,强化学生的技术伦理观念。如化工专业,结合学科前沿绿色化学,将绿色化学化工技术与技术伦理教育相融合。(4)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化工专业,以传统化工技术产生的重大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等案例为教学的介入点,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一些传统化工技术给社会、环境、人类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简绍对比绿色化工技术开发、应用的必要性,引导他们反思技术道德的重要性。(5)教学评价方面,可以采用过程评价方式,灵活多样的评价指标,如调查报告、小论文,社会实践等。(6)师资队伍方面,应由伦理、哲学专业课教师,企业人员,专业课教师组成。伦理、哲学教师从社会伦理学角度解读技术价值观;企业人员根据自身职业优势从工程实践出发讲解工程师的责任;专业课教师结合自己专业特点,从技术发展的视角说明某一技术将对人类或社会的影响。
总之,高职院校技术伦理教育是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技术伦理教育,完善相关政策,逐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与教育资源建设,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这样,高职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对技术应用的后果形成基本的伦理判断,发挥技术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