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问题与对策
2020-01-19钱哲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钱哲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扩大投资的重要主体、税收贡献的重要力量和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在过去的40年里,民营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取得一系列成绩。同时,也需要看到,当前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转型升级难度大、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民营企业的现状与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给出具体发展意见,帮助民营企业在新时期更好发展。
一、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1.发展质量不高。从数量上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逐年升高,民营企业主不断增加。但从民营企业的发展质量上来看,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发展质量不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与国有企业仍有很大差距。
2.生命周期短。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发展趋势不稳定。民营企业主要为企业主一人制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的发展受企业主个人的专业素养的经营管理能力制约,难以长期发展。
3.经营风险高。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民营企业主要为企业主一人制企业,在进行投资管理时,难以客观有效衡量风险,易受主观情绪的影响,在面对重大经营决策时,不利于作出最佳判断。
二、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发展效率与当前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产业转型不够快。民营经济起步于市场要素短缺背景下,先天技术装备不足、人才条件不足、管理能力不足,发展具有“轻、小、集、加、贸”的特征,“三高一低”产能、僵尸企业仍占用一定社会资源,传统产业仍占据经济总量较高比重。二是平台支撑不够强。现有的产业发展平台存在规模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资源共享规模效应有待进一步扩大。从部分地级市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新园区数量虽多,但在集聚创新资源,引领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三是企业发展不够优。民营企业现代化特征不明显,缺乏中长期发展科学定位,利益短视问题明显,经营风险加大。部分企业存在明显的“四高”问题,即高负债率、高对外担保率、高股票质押率和高刚性兑付率,个别企业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高达90%以上。
2.融资问题有待破解。虽然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逐年下降,但局部仍面临一定的融资“难、贵、慢”问题。一是信贷结构待优化。银行信贷热衷“垒大户”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小微企业信贷投向还需政策导向的持续引导和推动。二是授信权限不充分。由于总行或省级分行将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市级分行的授信审批权限仍然较小,很多市级分行没有小微企业贷款自主审批权,一定程度上影响民营、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批效率和申贷获得率。三是市场纾困难度大。民营企业公开市场发债融资难度仍然较大,到期债务刚性兑付,滚续融资持续受限。市场机构纾困缺乏实际动作,纾困切入点难找,帮扶腾挪余地不大。
3.要素瓶颈依然突出。一是要素保障仍有缺口。土地指标保供困难,部分地区出现无地可用或有地无指标现象,工业用地指标短缺,不少投资金额较低且存在增长潜能的新兴产业项目落地难。二是高端人才资源紧缺。高端人才、重点高校和知名院所资源缺乏,科研物质条件指数低。地级市发展的过程中,难以提供与经济发达城市相媲美的落户政策与优惠条件,且本地高等院校数量少。三是减负兑付压力增大。基金支付压力与社保降费、养老金增资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职工养老保险支付能力逐年下降趋势明显。
三、优化民营经济环境建议
1.聚焦“安商稳商”,在提振信心上下功夫。加强地方惠企政策协同效应,按照“现有政策全集成、涉企部门全覆盖、诉求受理全方位、兑现督办全流程”要求,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指导与支持,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精准推送政策解读。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增加企业业绩效益等方式,全力打好企业降本减负攻坚战,创造条件享受政策,强化政策协同和落地见效。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需要给予产业政策支持,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2.聚焦质量效益,在深化改革上加力度。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民营企业规模小、便于转型的优势,鼓励企业主动淘汰行业落后、过剩产能以及落后装备工艺。依靠企业的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竞争软实力、品牌知名度,争取在价值链的高端有一席之地。贯彻落实“亩均论英雄”理念,引导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动态出清低效企业,加快实现“亩均倍增”。
3.聚焦强企优企,在创新引领上求突破。落实发展众创空间行动计划,通过引进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鼓励发展独角兽孵化器、加速器、众创平台等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人才入驻。聚焦人才强市建设,深入实施“海内外英才计划”、优秀高校毕业生集聚工程,加快建设“海智汇”等重点人才服务平台,用好人才新政,优化人才生态,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人才选择。加快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在产业园区内汇聚优质企业,形成企业间的优势功能互补,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
4.聚焦融资需求,在要素保障上拓渠道。统筹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运作机制、财政贴息等作用。根据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充分发挥中央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息的作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优惠信贷支持,降低民营企业实际贷款利率。针对民营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可担保物少的情况,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和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作用,缓解银行抽贷压贷、抵押门槛过高等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