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三农”问题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思考

2020-01-19帕提古丽司马义伊州区西河街道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服务站

环球市场 2020年31期
关键词:三农农民农业

帕提古丽·司马义 伊州区西河街道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服务站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的问题极其关键,是国家和党贯彻落实执政方针和理念的具体体现,能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1]。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和深化,怎样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中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一、我国面临的“三农”问题

(一)农民再就业压力大

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农业并无基本要求,因此使得我国当前产生 5 亿名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的现象发生,但是通过实施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大概 4 亿名农业劳动力面临再就业问题,大量农民背井离乡,庞大劳动力被闲置,其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不仅是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

(二)农业基础地位脆弱

我国农村经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被重新激活,经当前实施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农业连年丰收,带动了农业经济增长,缓解我国国民温饱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农业经济水平倒退,粮食产量大幅下滑,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恢复原貌[2]。因此,存在的粮食大幅增产现象,并未根本转变当前我国农业脆弱地位,但是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民温饱,当前很多农民转入了其他部门从事其他行业,更多是乡镇的工商业支持着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阻碍,就是资源不足的现象,当前我国土地承载能力已濒临极限,人口不断增加,加上过度耕种和放牧、生态破坏、自然灾害等现象的发生,很多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生产。

(三)城乡差距扩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在我国中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提升,城乡间矛盾渐渐拉大,发生“三农”问题。当前很多学校辍学率较高,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短缺,不利于农民的再就业,对农业从业者素质的提升产生极大的制约。基于社会福利的层面,养老保障体系和农村就业,与城镇比较存在极大的差距。

二、我国“三农”问题影响因素

(一)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政策因素

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经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直接造成其对立分割[3]。当前城市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国家致力于工业化发展,城镇居民待遇相应提升,而农村发展滞后、投入较少,相较于城市居民,尽管农民收入获得普遍增长,但是依旧存在差距逐渐扩大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因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生产资本无法获得高效配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素难以自由流动,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大部分人口占很大比重。农民的利益较城镇居民稳定社会福利保障,社会地位较低,难以获得有效性保护。长时间未解决好农村的医疗、教育、养老、就业、收入等问题,家庭作坊式农业生产占主导,制约农村规模化生产经营,消费购买能力有限,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较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农民思想保守、墨守成规,不利于对农民现代意识的培养[4]。

(二)传统农业思想、自然环境、历史政策等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客观因素,就是自然环境。假设适合农作物生长条件较差,农民收入较低,抑制农业生产;当环境较好,则通常农业获得丰收。加上受传统农业思想影响,农业市场化水平较低,农民“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较深,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另外,复杂的历史政策影响,人民公社、大跃进对农业的生产秩序产生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发展之路较为曲折,改革开放之后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经济获得快速发展。

(三)自身文化素质、农民传统观念等因素

因出于对土地热忱,传统“小富即安”思想影响,农民开拓创新意识不足,不愿转变当前家庭作坊式生产生活,更难以实现集聚经济效益、规模化生产,农村的规模化经营和土地流转进展缓慢。现代农业发展需技术、人才和资金,传统农业经济效益低、经营规模小,但是抵抗市场风险和自然的能力较差,投资力度不足、农民经济基础弱、自身文化素质较低,难以实现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5]。当前的现象是,农业经济收益低,价格偏低、成本不断提升。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性

(一)发展农业现代化

农业信息化在当前社会中获得长足进步。基于此,经发展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一,建立数字化传播系统,经交互式访问、信息发布等促进农业科技的有效传播;其二,提供给信息化以顺畅的通道,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设立相应农技服务网点,把重点放置于通信网络建设中;其三,加快社会资源和农村经济融合,拓宽资金渠道,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6];其四,构建农业信息配套软件和服务系统,加快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更加健全信息服务机制;其五,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普遍在农村普及信息化教育,培养农业科技人才,设立专业机构,在农村中为信息化推广普及提供保障,提升其综合化素质。

(二)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需要将其打破,才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因此,第一,应当积极建立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当前农村土地分配制度,通过转让、租赁、转包等方式实现对农村土地利用和流转率的提升,为农业生产规模提供保障,合理配置土地。除此之外,积极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实现对土地流转收益增长机制的建立,持续不断递增农民的土地收益,市场的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土地流转价格;第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逐步取消,设立户籍制度改革为立足点,大幅放宽农民工在城镇落户限制,树立农村和城镇居民公平竞争理念,为就业、子女教育、农民养老、医疗等提供保障;其三,妥善安置失去土地的农民,建立合理社保机制。积极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小城镇的建设速度,有效转移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三)转变“三农”问题解决观念

经一系列相关措施实施以产业化发展农业、以工富农、城镇化繁荣农村系统观念,扭转解决三农问题惯性思维,解决三农问题;确立全局化的以城镇带动乡村发展、工业促进农业发展的意识,积极转变当前传统观念,真正统一城乡发展;积极的制定城乡发展长效机制,统筹安排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贯彻落实惠农政策,把工作重心向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基层公共服务等倾斜,服务水平,提升卫生和教育的保障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7]。

(四)提升农民基本素质

农业产量和收益,受到农民基本素质高低的直接影响。随着当前逐渐提升农业技术含量,农民需掌握相关技术、技能和知识,对其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为增产增收提供保障,学会科学养殖和种田的方式。基于此,应当加大职业技术和农业基础教育力度,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升农民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除此之外,农民还应当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和交易,树立市场竞争风险意识和观念,适当市场多变环境,经在市场中历练积累经验,增加收益的能力。

(五)加大金融支持

在我国农业作为支柱产业而存在,但是相应的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基于此,应当积极的加大金融支持,增加财政投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一,从资金资源、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层面积极培育农业市场化,加强对其扶持,选择吸引社会投资和引进外资等方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收益,推动农业持续发展、市场稳定;其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适度提升补贴农业生产物资,加大兴建农村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稳定的生产环境[8]。

四、结语

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三农”问题,应当积极的发展农业经济,以及农村经济,促使农民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打破传统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模式。因此通过城市带动农村,致力于以工业促进农业,成为当前最佳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式。

猜你喜欢

三农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