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治理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两重维度
2020-01-19吕林洁韩奥林
吕林洁 韩奥林
(大理大学,云南 大理 671000)
一、现实维度: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
1.领导地位层面: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1]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大众化时代,网络普及率较高,网络意识形态能够对大众思想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因此,要从战略全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随着国内外各种思潮的交织与碰撞,不可避免地对人民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带来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涵盖了正面和负面因素,进而直观体现在意识形态工作实效上。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战略思想和策略的重要输出平台,网络技术与信息传播平台发展上的日新月异,打破了过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时空界限,完全展现出网络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实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特点。新时期网络媒体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增加了开展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之路的难度,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更多、更强的外界挑战。着力彰显网络意识形态主导话语优势,务必要巩固和发展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机制,坚定科学规范的思想意识和政治原则,坚守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念,持续优化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内容、方法和措施。同时,坚持发挥网络传播效率高、速度快的独特优势,让主流媒体借助网络平台快速便捷传播,在思想引领、文化传承领域占据网络传播视野高度,形成关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一体化防护系统。要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进一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
2.战略决策层面: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所处的核心竞争优势,这种优势角色带来话语体系和权力地位的把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已经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2]。维护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必须确保网络意识形态思想和实践的安全。基于国内外网络空间治理的不同视角,只有建构我国在全球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体系,才能形成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全面保障。
国际方面:加快提升我国在网络空间治理上的话语权和决策权,这不仅是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的迫切需要。一方面,要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及时了解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实时态势,坚定捍卫我国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在正视世界各国给我国带来的意识形态挑战和网络空间治理压力,不断提升战略研判能力与应对能力,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同时,提升在国际上享有的认同度和美誉度,显著增强我国在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问题上的决断力。另一方面,还要深入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网络空间治理、意识形态思想建构方面的法律体系,积极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参与到相关领域的国际组织和论坛之中,国与国之间彼此加强网络治理协同合作,消除彼此在意识形态、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分歧和误会,共同推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国内方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持续丰富和完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体系,加大主流意识思想理论的宣传力度,创新理论思想、教学方法和宣传路径。首先,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作为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指南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指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和社会发展趋势。要时刻对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文化渗透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那些恶意诋毁、攻击、丑化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英雄人物的行为予以严惩,对那些意图在网络空间发布危害意识形态安全的不当言论予以制止。其次,必须顺应网络时代软硬件发展潮流,时刻保持理论思想、工作作风、行动意识的先进性、首创性与变革性,持续优化网络主流话语体系的主体结构及辅助功能等,使其充分体现党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主导地位。最后,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发布政治理论观点、英雄人物事迹、正能量大事件等方式助推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深入民心,以民众更喜爱、更易接受的网络话语形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众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自觉力和情感认同力。
3.舆论导向层面: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主流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3]。主流媒体必须要保持新时代创新理念,将新思维、新模式纳入日常工作机制,将健康向上的网络主流舆论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坚守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最优性。实时把握主流舆论的正确发展走向,形成网络主流舆论领导权,需要从根本上做好网络空间建设和监督治理工作,坚守主流意识形态健康发展的生命线。网络媒体作为营造网络主流舆论环境的建设者,担负着传播党和国家战略发展理念,完成团结友爱、爱党护国的历史使命。各种新闻媒体的深入融合与同质化,使主流媒体必须架构起灵活可控、高端智能、引导舆论走向、发出“党政最强音”的新型网络媒体平台。主流网络媒体要充分考察社会发展新特征、新要求,积极迎合经济转型、科技进步和民生民意的迫切需求,创新网络主流舆论的理论原则、话语体系、方式方法等,主导重大事件发展走向、指导群众思想与行为;加强网络主流媒体对网络舆论的核心引导力,打造一支经验与技术娴熟、理论与知识水平卓越的网络信息人才队伍。门户类网站要切实担负起审核职责,坚决做好抵制恶意散布不实、反动等消极腐败思想的“监督人”角色,大力推广绿色健康网站,构建网上主流舆论的“防护网”;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舆论导向的管控机制,提升自身对网络新闻媒体平台、影视类播放平台、自媒体短视频平台、交流思想的论坛贴吧等信息传播平台的掌控力,有力发挥各类平台的独特话语优势和影响力;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加大对网络主流舆论环境建设的投入,科学运用好互联网管理思维,推动网络舆论责任、权利一体化机制的建设;成立专门的机构和部门去推动网络媒体融合进程,创新和优化网络信息传播手段,让党的声音在全媒体领域传播,传得更广、更深、更强。
二、治理维度:积极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平台
1.工作理念:强化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网络技术发展和空间安全形势,构建一个全国性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平台,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意识形态对话机制,营造一个安全可靠、平台稳定、循序发展的网络空间治理环境尤为重要。我们要紧扣网络空间发展脉络,聚焦网络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建设难点、热点,不断强化党在网络空间竞争格局中的前沿阵地意识。要着力选拔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逐步树立与时俱进的网络空间治理理念,以强有力的政治素养、主流意识、工作原则等,推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全面提升我国网络安全综合实力。网络治理思维主观能动地指导着治理举措的出台,切实保障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绝对安全,主流意识形态才有妥当的发展环境,意识形态安全维护职能才能更充分发挥,促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占有主导地位。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握网络空间治理的一般规律、逐步强化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与法治化构建思维,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广大网民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党政机关意识形态部门对社会舆论要积极调控,了解民心民意和大众生活百态,严格审核非法性、攻击性网络言论或信息,时刻保持对网络安全隐患的警惕性。在积极推进网络实名制的同时,加大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恶意传播谣言的不法分子,保护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2.信息透明:显著提升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推进新时期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迫切需要推进法治国家形象工程及法律法规一体化建设,显著提升政府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决断力,对人民群众政治思想与政治意识坚定的权威性指导。当前网民对医疗保险、住房环境、食品药品安全、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关注较多,政府在处理这些社会热点问题时,应当秉承信息公开透明原则,让政府为公平正义发声,通过官方媒体消解人们的负面情绪。反之,一旦这些负面的、不实的消息在网络空间肆意蔓延,极有可能会被煽风点火,恶意传播呈现偏激性、消极性甚至歪曲性言论信息,以此开展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工作,进一步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大力拓展和发扬公开处理的管理方式,坚持问题与事件的真实性原则,严防谣言与小道消息肆意传播的乱象,形成意识形态层面的统一领导权。提升政府权威和公信力要明确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在充分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前提下,健全相关网络监管和治理机制,及时制定事关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督、网络安全治理等领域的应急政策,对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发性重大事件,要根据问题性质的严重程度和处理措施的合理度,主动配合相关媒体记者的采访和报道,为广大群众答疑解惑,实时公布相关事件处理的动态信息。二是健全信息发布与评价机制,通过党政机关官方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准确性、严谨性和权威性信息,政府部门一定要用事实依据、制度条例详细说明。科学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到事件处理的全过程,监督处理的流程和依据制度是否合规合法。三是构筑网络意识形态防御体系,增强政府工作者的政治站位和网络安全意识,提高政府执法机构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控能力。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一些不良思潮暗流涌动,想趁机破坏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秩序,质疑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在这种形势下,政府要始终以自身强大的威信力、感召力去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解决社会各领域的突出问题,增强人民对政府决策的信服力。
3.全球治理:着力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当前,全球互联网治理存在一些问题,互联网治理格局的不均衡现状,潜在威胁着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违法犯罪问题、恐怖主义势力等问题也困扰着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环境的健康成长。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需要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生成机制,促使各国自觉树立网络空间安全意识,强化网络治理的全球协作,共同维护全球网络空间的长治久安。中国作为一个网络大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格局中扮演重要领导角色,必须着力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转型与发展,占据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主导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国应该深化务实合作,以共进为动力、以共赢为目标,走出一条互信共治之路,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生机活力”[4]。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建构相对困难,因为网络空间治理事关不同国家的切身利益,各国在发展战略层面极为重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重视程度有待增强。部分欧美国家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推行霸权主义,大力主张本国意识形态在全世界领域的影响力和霸权力,极力宣扬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观念,诋毁他国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体系与意识形态。这使话语权强势的国家不愿意接纳他国的善意参与,一意孤行地维护自身根本利益和地位优势,使话语权弱、网络技术落后的国家难有机会参与到网络空间协同治理进程。全球互联网治理环境较为复杂,治理难度大和涉及面广,功能健全、系统完备、各方协同的治理体系已经成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各国应当积极抓住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契机,一起为网络空间治理出资出力,尽最大努力互帮互助、资源优势互补,这不仅符合各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也是各个国家的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