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风险防范的对策

2020-01-19展庆霞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民舆论

展庆霞

(中共北安市委党校,黑龙江 北安 164005)

近年来,随着世界大环境的日趋复杂和社会的飞速发展,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且发生的时间地点不确定,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波及范围广,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破坏力极大,严重干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在网络舆论成为社会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下,如果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风险得不到有效防范,将会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难以想象的危害。大量事实证明,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正向引领是快速平息事态、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管理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未雨绸缪,增强网络舆论安全的危机意识,把防范化解网络舆论安全风险与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1]。

一、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主要特征

(一)爆发速度快偶然性强

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而且一旦爆发传播速度非常迅速,让人有种猝不及防的感觉。事件中形成的网络舆论是基于突发事件本身形成的,因此,也具有重大突发事件的一些特征,即爆发速度快、偶然性强。过去重大突发事件爆发后对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处置有 “黄金24小时”说法,也就是说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内处置网络舆论具有时效性优势,而现在对于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处置时间变为 “黄金4小时”[2]。由此可见,当今的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爆发速度变得更加迅速。主要由于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舆论传播提供了载体和平台,特别是自媒体的普及。对广大网民和公众来说,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其关注热情能在瞬间被迅速点燃,并以几何倍数快速传播,形成舆论焦点,此时人们希望获得事件真相的知情权和针对事件的表达权,而事件爆发初期所带来的往往都是未知的新消息,这也变相推动了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加快。

(二)发展变化错综复杂

首先,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由于事件本身是不可预知的,由此引发的公众关心的热点和争议就更加无法判断和确定。如果事件涉及道德层面问题,则更容易引发大众网民的意见交锋,形成网络舆情,使重大突发事件更加复杂化。其次,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发展错综复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事件本身涉及的范围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民生等,基本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方面,正是涉及领域的多元化,导致形成的网络舆论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信息的传播也使事件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变得错综复杂。

(三)社会影响持续时间长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将网络舆论与社会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网络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传播力就被无限放大。事件发生后一旦引发社会舆论热议,并在大众网民中达成一致,形成共识,这种舆论影响力将会持续地放大。如果网络舆论最终的影响是负面的,那么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相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反复发酵,甚至左右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是可持续的,可能会让社会“正能量”名扬四海,也可能会让“负能量”默默无闻,关键在于事件中形成的网络舆论是好是坏。

二、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风险防范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网络舆论安全存在的问题

1.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自媒体平台的日趋成熟,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强调要重视网络舆论,特别是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要有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然而遗憾的是仍然有一部分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面对来势迅猛的网络舆论不是积极主动应对而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一些基层部门的管理者缺乏对事件舆论的前瞻性,重大事件发生时也没

收稿日期:2020-05-09

作者简介:展庆霞(1976—),女,黑龙江北安人,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政治理论及教育研究。有组织专门的人员去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深入分析,甚至对产生的网络舆论所造成的破坏性严重低估,没有及时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造成谣言惑众群体性不满,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影响,使党员领导干部落入“塔西佗”陷阱。这些问题的出现反应出部分基层管理者只习惯于运用传统政务处理方式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缺乏新时代相关的知识素养,没有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不力

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网民大众第一时间获取的信息大多是不明确的,人们迫切想要了解事实真相,一旦知情权得不到满足会引发网民强烈的不满,特别是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互联网使大众利益需求差异化、多元化,容易使公众对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府处置方式和信息公开不及时产生猜疑和不满。而很多时候管理者在面对此种情况时没有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进行及时有效地发布信息和正确地引导舆论,没有发挥主流媒体与网民大众在沟通方面的重大作用。造成不能及时抢占主流媒体舆论制高点的主要因素:一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政府门户网站作为与大众网民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部分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网站对于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的重要价值,网站页面过于陈旧,内容更新不及时,使网民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想了解事实真相的第一选择并不是政府门户网站。二是没有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公众平台进行事件的及时发布和舆论引导,对网民的问题与意见缺乏及时妥善的回复,造成舆论制高点失守。

3.网络舆论监管不到位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一些管理者和地方政府仍然采取“灭火式”的传统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就像消防员扑火一样,当火灾发生后消防员再去救火,即使火灾扑灭了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而消防员在灭火过程中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得不偿失。只有将“灭火式”的事后管理转变成“防火式”的事前预防管理才能有效规避化解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安全风险。当前,一部分管理者和地方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安全的具有前瞻性的预警机制,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十分必要,但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监管预警工作与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同样重要,网络舆论监管得力预警及时,可避免引发网络舆情,降低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和次生灾害的发生。也可以避免管理者和地方政府由于对网络舆论发展态势掌握不及时,在面对公众质疑时手忙脚乱。

(二)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风险的成因

1.观念滞后信息风险意识薄弱

自媒体的出现加速了网络信息的扩散。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成为重大突发事件中舆论传播的主要载体。网民迅速利用移动电子设备终端将突发事件整合成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第一时间传送到外界,并相互转发。同时,针对事件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和主张。自媒体传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迅速在大众网民中产生强烈的影响,再加上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叠加效应必然引发网络热议,形成网络舆论。然而,部分管理者和地方政府却对这种自媒体信息传播形式意识淡薄,在管理方式上仍然采取传统的重“堵”轻“疏”式的管控模式,忽略及时开展公布事实真相,与网民大众建立良性沟通和互动交流的有效方式,甚至认为即使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产生了不良的网络舆论,甚至引发了网络舆情,只要在处理过程中采取弃“卒”保“车”的做法就可以平息事态,久而久之形成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安全风险意识淡薄的观念。

2.缺乏与主流媒体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

互联网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海量的共享信息,这也决定了网络舆论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与传统的信息收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数量上,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论信息收集量非常大,而且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言。信息来源上,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每个人都可能传播和发表信息,也可能自由地接收信息。

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信息采集中,采集者面临的是动态的实时不断变化的不确定环境,而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确定环境,这就要求政府各决策部门在收集整理信息的同时,必须加强协调配合和有效沟通,特别是与主流媒体的信息共享,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多元决策主体在思想和行动上针对同一决策目标提高科学决策质量的问题。然而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决策部门的信息收集结果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共享给主流媒体,形成群策群力共同进退。这也是造成主流媒体制高点网络舆论话语权缺失的主要原因。

3.网络新媒体的监管跟进难度加大

虚拟环境下的网络信息传播模糊了传统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互联网的开放和自由赋予了大众网民前所未有的话语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我国人口众多网民结构错综复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社会需求各不相同,不同类型决定了网民对网络舆论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这都加大了网络监管难度。一是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舆论传播内容涉及的范围往往非常广泛,尤其“涉富”“涉警”“涉官”的事件极易引发网民热议,想要真实求证信息源头很难做到。二是事件发生后,网民各自的立场角度不同,很多方面的网络舆论都可能引发轰动,包括事件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具体哪些是潜在的网络舆论导火索不容易被发现。三是由于网络舆论的参与人员数量巨大,很难锁定主要参与者,同时,参与讨论的网民通常采用虚拟身份,更给监管工作加大了难度。正是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存在使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监管不到位,预警不够及时准确。

三、防范化解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风险对策

(一)科学引导网络舆论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不是洪水猛兽,不必谈之色变,只是大众网民对事件高度关注的一个情绪出口,关键在于管理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如何处置和引导。对网络舆论的处置引导要坚持政治主导与科学引领相结合原则,审时度势地把握网络舆论的适度引导,要把握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占领主流媒体的舆论制高点,及时准确地公布事件真相,避免谣言的滋生蔓延。要坚持网上网下同心一致原则,使线上引导与线下引导紧密结合,理论引导与实践教育深度融合。要明确事件中网络舆论的主体责任,全面提升政府监管部门和相关管理者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和安全责任意识,落实网络媒体、自媒体平台、互联网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加强政企合作,优化引导路径。要加强网络文化引导力度,广泛宣传,树立提高网民法律意识,明确主体责任,规范网民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责任关系,使网民清楚互联网虽然是虚拟空间但绝不是法外之地。

(二)运用大数据技术防范

大数据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次创新性革命,其预测分析是建立在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持续跟踪基础上,通过大量筛选比对挖掘出事物本身内在的关联性,实现对事物一般规律的科学预测。大数据之所以可以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安全进行精准预测,取决于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大数据对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监测的速度优势十分明显,监测者可及时高效地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实时了解网民的舆论倾向性和情绪变化,另外,大数据的另一优势就是可以对网络舆论进行持续监测,实时掌握舆论走向,并根据变化及时作出工作调整。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进行分析预测,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动静结合的具有很强科学性的技术监测手段,能大大提高对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安全风险的预防工作。建立和完善大数据应急、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也能有效促进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机制建设,督促大数据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3]。

(三)激发网民内生动力化解风险

网络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共享,网民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接触渠道,同时,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表达权,在满足网民参与诉求和信息需求的同时,一部分网民也出现了行为失范扰乱网络秩序的行为。特别是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空间会出现海量的信息和众多的言论,内容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其中有与主流网络舆论倡导一致的正向价值观理念,也有与其相悖的。一旦广大网民被错误的网络舆论价值观所蒙蔽,就容易引发安全风险。管理者和地方政府要鼓励网民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引导其正确获取网络信息的渠道,科学判断网络舆论信息的价值和真伪,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减少不良信息对自身思想的侵害[4]。在引导网民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网络语言的使用。

由于网民结构错综复杂,因此,进行主流网络舆论宣传引导过程中要注意创新网络政治语言与大众语言的衔接,创新传统语言和网络时代语言的融合,尽可能地使用网民容易接受和理解通俗易懂的网络语言。切忌对网民采取理论宣教、灌输式的宣传方式,要适应网民碎片化的接受习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自媒体平台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影响网民。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管理者和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及时了解大众网民的情绪变化和意见反馈,对影响较大的舆论信息要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持续跟踪,迅速收集整理,采取科学论证的方式及时处置引导,避免因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风险问题发生。同时,也为今后类似事件的网络舆论安全处置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网民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有感“网民节”
2.9亿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