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以来儒家修身思想研究述评

2020-01-19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界儒家学者

王 瑀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儒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总结了中国历史发展经验,符合中国传统社会发展需要,也在塑造民族精神和培育民族气节上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1]儒家修身思想是我国古代修身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通过主体的自觉,依靠道德教化、慎独自律、学思并重等方法实现理想的人格目标,它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格境界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和谐建设和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学界对儒家修身思想也一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21世纪以来,学界围绕儒家修身思想的价值意义、内涵与理论基础、内容与目标以及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不论是对人们道德品质的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的养成,还是对推动研究的深入和拓展,都具有鲜明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关于儒家修身思想之价值意义的研究

修身思想在我国古代各学派中均有所涉及,但一直以来,儒家修身思想在各种修身学说中多占据主导地位,对我国古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有序运转发挥着积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这个作用一直延续至今。21世纪以来,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研究主要从个人和社会两个维度展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就儒家修身思想对个人的价值意义层面而言,学者们多认为,儒家修身思想构建的道德体系及其修养方法有助于完善人们的道德品质,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如,有学者从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和功能四方面分析指出,对儒家修身思想的学习有助于培养个体健全的心理人格和保持个人健康的心态;[2]另有学者指出,学习儒家修身思想有助于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对激发人的主体性作用有着积极意义。[3]上述对儒家修身思想之个体价值意义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但在深层次和具体化等研究方面还存在不足。对此,笔者认为,还应对精神境界的提升,以及在德育方面的价值展开更加具体的阐明和研究。

就儒家修身思想对社会的价值意义层面而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有学者立足社会关系的角度认为,儒家修身思想从人性“善”本性和培养“仁”的品质出发,有助于社会关系的调和与稳定;[4]其二,有学者从社会价值认同培育的角度认为,以“仁”“明德”为内核精神的儒家修身思想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认同;[5]其三,在上述基础上,也有学者基于社会风气角度指出,儒家修身思想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风尚建设和廉政建设。[6]由上可见,对儒家修身思想之社会价值意义的研究,层次分明,但研究视角还有不足,如儒家修身思想对社会治理、社会道德建设等方面亦有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有关儒家修身思想的价值意义研究中,虽内容丰富,但仍存在着割裂儒家修身思想对个人与社会的价值意义关系,以及关注当代价值意义而忽视其历史价值意义研究等问题。

二、关于儒家修身思想之内涵及理论基础的研究

儒家修身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及理论基础是儒家修身思想的根基,是认识儒家修身思想的前提条件。21世纪以来,学界对其内涵及理论基础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1.关于儒家修身思想之内涵的研究

顾名思义,修身就是一个通过修养身心以达到完善自身道德体系为目标的活动。儒家修身思想已经形成一个体系,其中对儒家修身思想内涵的界定,关涉儒家修身思想的主要内容、目标设定、方法选择等,是研究儒家修身思想的理论前提和认识基础。21世纪以来,学界基于不同角度,对儒家修身思想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首先,从道德教化的角度分析,有学者认为,在先秦儒家创立的学说中,“‘修身’就是依照‘道’和‘德’的要求去接受教化、进行修养,为了实现崇高的价值理想和人生意义进行自我磨练、自我约束、自我反省,从而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自觉过程。”[7]此处,学者将儒家修身思想内涵定义为通过道德教化,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目标。

其次,有学者从主体自觉性的角度研究认为,“修身所指向的其实就是人生成为人的存养的过程。”[8]从这一角度而言,学者们普遍认同儒家修身思想的内涵强调的是一种自觉活动,只是研究和表述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在方向上是保持一致的。

最后,还有学者从修身的具体内容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道德的修为就是修身,通过自我的修养,将道德形成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形成道德的自律,最终实现圣人之功名”。[9]这一定义也是当前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将儒家修身思想的内涵定义为道德修养活动,表明了其主要的修养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笔者认为,儒家修身思想不仅是单纯的修养品德的活动,还应该包括修养心性、知识、为人处世之道等,因此,当前这种定义是较为片面的。

在以上针对儒家修身思想的内涵的研究中,学者们虽然依据不同的角度和内容进行了探究,层次区分也较为清晰明了,但普遍存在孤立的从人的主体自觉性角度来阐述儒家修身思想的内涵,忽视了儒家修身思想存在的时代背景和目标对其定义的影响,缺乏对不同角度的比较,致使研究内容较为片面和孤立,不利于对儒家修身思想的内涵的全面理解。

2.关于儒家修身思想之理论基础的研究

由于中国传统人性论问题的论说,修身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才得以阐明,也因此作为了修身思想坚实的理论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就儒家修身思想的理论基础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从不同的人性论学说对其理论基础做了不同的分析和解释。

针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理论基础的研究,一方面,多数学者主要是从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三种人性论观点出发。由此,有学者指出,孔子对人性“性相近”的思考是人性论的源头活水;随后孟子提出的“性善论”为儒家道德修养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为儒家修身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保留了充分的理论空间;荀子的“性恶论”对现实中的恶确实有更强的解释力,可以较好地解决社会道德秩序的必要性问题,也可以较好地解决个人的修身必要性问题。[10]另一方面,沿着调和或发展孟子和荀子人性学说的方向,有学者指出,汉代董仲舒的“性三品”论和扬雄的“善恶相混”论,以及宋明时期张载和朱熹的“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两种人性说,是儒家修身思想的理论来源。[11]基于对人性学说的研究,为儒家修身思想指出了不同的修身路径,都论说了修身的可能与必要。

综上,通过对儒家学者不同的人性学说进行研究,探讨人性的本质,对深入理解和研究儒家修身思想具有可靠的指导意义。但就其理论基础的研究,学者们大都单一地将人性论作为理论基础,或就某一种人性观点作为研究内容,忽视了人性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问题,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复杂的实际问题中去。

三、关于儒家修身思想之内容与目标的研究

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容与目标是儒家修身思想的基本内容,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是适应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满足于时代发展需要的。21世纪以来,学界就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容与目标研究也展开了多方面的分析。

1.关于儒家修身思想之内容的研究

儒家修身思想内容的研究是基于对其内涵的把握,为其目标的设定做出了理论准备。21世纪以来,学界对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容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有学者基于孔子“仁”的观点以及实现“仁人”目标的视角分析,提出儒家修身思想的最重要内容是“孝”。[12]

第二,有学者基于心性的视角,认为“修身以心性为本”。[8]认为修身就是修养心性,提高或者修成善性,从而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形成一种无欲无求的平和心性。

第三,有学者基于儒家修身教育思想理论特征的视角认为,儒家修身思想包括重人本、重德教、重自律、重躬行四个方面的内容。[13]

第四,有学者从《中庸》的君子之道的角度出发,认为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容是修养“中庸之德”。[14]

学者们对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容进行的细致分析,为人们了解儒家修身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上可见,围绕儒家修身思想内容的研究,学界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述,这种理论上的阐明是有必要的。但是以上分析研究大致属于道德范畴,这里学者们普遍认为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容主要就是修养高尚的品德,并利用这种品德约束自己,最终达到完美的境界,从而追求善的意志。

在笔者看来,儒家修身思想内容十分广泛,修德不可否认是其主要内容,但其还有对礼仪制度的学习,这也是道德教化的主要内容。此外,它还有对知识的追求以达到博学多才以及学习的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儒家修身思想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因此,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应该更加广泛。

2.关于儒家修身思想之目标的研究

21世纪以来,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目标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的研究即整体性研究,学者们主要将儒家修身思想的目标基于国家整体利益和道德的最高境界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而微观上的研究,学者们将儒家修身思想的目标基于个人品性形成的层面来具体分析研究。

一方面,从个体道德目标来看,有学者指出儒家修身思想的目标就是通过个体自觉的修养过程来提升道德境界、完善道德人格;[10]而有学者指出其目标在于修明天赋的光明德性,在于亲爱民众,在于达到至善至美的高尚境界;[15]还有学者基于养心的思想,认为儒家修身思想的目标是“万物皆备于我”的精神世界。[5]综上,虽然学界对儒家修身思想的个体目标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但笔者认为,仅立足于个人道德层面的目标是狭隘的,儒家修身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如对个体的知、行等方面的要求。

另一方面,从社会理想目标分析,有学者基于儒家理想人格的特征提出为己与利人两个层面,即成就个人完满的德性和人格,成就他人的德性与他人的幸福;[16]而有学者基于《礼记·大学》认为,修身目标是追求“内圣外王”的人格,即成就理想人格和治国平天下。[17]综上研究,学界对儒家修身社会理想目标的研究角度多维,体现儒家修身思想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品性修养,还有济世安民的远大目标。但在笔者看来,对于社会理想目标的研究还较为笼统,缺少具体的目标分析,总体缺乏现实意义。

以上研究层次分明,内容丰满,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分析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容与目标,使其更具有感召力和引领力。但是,笔者认为,针对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容与目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而现在的研究立足理论的较多,探究现实的较少,缺乏其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

四、关于儒家修身思想之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儒家修身思想的途径与方法是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条件。21世纪以来,对儒家修身思想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对学习儒家修身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在学界对儒家修身思想的途径的研究中,学者们多认为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靠统治者的道德教化。二是依靠个人的自觉修养。[18]这是对儒家修身思想的途径研究的总体概括,进一步推进了人们对儒家修身思想的认识,为儒家修身思想的方法的研究指明了方向。而有关儒家修身思想的方法的研究众多,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基于外在影响的角度分析,有学者基于《礼记·乐记》提出“以乐修身”的方法。[17]笔者认为,其依旧是依据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对人们进行教化来达到修身的目的,培养符合统治阶级利益需要的理想人格。

另一方面,有学者从主体自觉性的角度分析认为,儒家的修身思想强调个体通过内省到自悟的心路历程来塑造自身修养。[9]此处,学者们强调的都是修身的自主性,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笔者认为,研究内容太大而化之,比如在儒家修身思想中强调内省到自悟的过程,不仅要强调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和思考,还应包括通过所看到或了解到的他人的行为进行自我反省和接受启发。

以上研究,虽然为今后儒家修身思想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但是,其研究内容过于笼统,不够深入,缺乏具体的分析,研究成果中理论研究较多,实践研究较少,不利于人们对儒家修身思想的方法的现代转化和实际应用。

五、关于儒家修身思想研究的展望

不可否认,学界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将为其后续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学理依据。但是,与此同时,现有的研究成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对其进行重点关注。

1.加强基本内容研究

在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研究中,其价值意义、内涵与理论基础、内容与目标以及途径与方法等基本内容是对儒家修身思想研究的前提条件,虽然对于这些前提条件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有些内容仍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如对儒家修身思想内涵和理论基础的研究仍存在仁者见仁和智者见智的情况,因而,在内容上缺乏全面的认识,在表述上缺乏一定的统一性与规范性。究其原因,多在于对儒家修身思想的实质把握不够准确,过多的局限于对文献的解读,进行深层次理论研究的较少。只有基本内容研究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人们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研究才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儒家修身思想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及价值才能更进一步彰显。

2.拓展实践层面研究

新世纪以来,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研究大多局限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其实践层面的研究,忽视了其对当今时代的价值。

一方面,正确处理好儒家修身思想与当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因此,要使儒家修身思想与当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既弘扬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在精神,又要使其与当今主流意识形态相统一,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应加强对儒家修身思想内容的挖掘,既要做到古为今用,也要做到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相融合。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研究要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以及注重对儒家修身思想选择性的继承和传播,以便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主流意识,提高实践的可能性与有效性。

3.增强时代对比研究

儒家修身思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儒家修身思想的研究在新世纪前就已经开始,只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思想解放、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儒家修身思想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

梳理成果,笔者发现,现有研究中鲜有新世纪以前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研究,究其原因,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笔者对21世纪以来与21世纪之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研究中的新问题和新变化,探讨导致这些问题和变化的深层原因,对于儒家修身思想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4.开展多维视角研究

儒家修身思想博大精深,为达到研究的深入和彻底,应对其展开多视角研究。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还存在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不够多样,研究较为片面和孤立等问题。儒家修身思想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因此,对其的研究应做到拓宽研究视角,拓展思路方向,发散思维空间。所以,对于儒家修身思想的研究可以立足于不同的学科研究视角,比如联系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架起中间桥梁,以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有助于拓宽儒家修身思想的研究视域。此外,还可以将儒家修身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学习和借鉴儒家修身思想的理论精华,用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时代新人。

五、结语

21世纪以来,学界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推动了儒家修身思想的深入研究,但现有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存在的问题还有待我们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改进与完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儒家修身思想的时代意义会发生变化,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研究也会随之出现新的问题与困难,学界应对这些新变化和新问题给予及时的关注,从而为其研究增添更多的新成果。

猜你喜欢

学界儒家学者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国内外学界象雄文明研究述评①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学者介绍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