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二十四诗品》中“高古”的审美价值*

2020-01-19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司空诗品高古

潘 琪 慧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上海 200234)

中国古代“以诗论诗”的诗歌理论专著《二十四诗品》,以诗歌的形式创造意象,品评了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因其每种风格都以十二句四言诗的形式呈现,且字里行间蕴含着老庄的道玄之思,其品评上升到了艺术哲学的层面,所以它被称为“哲学的诗”。全篇总结了二十四种诗歌风格的特征,对诗歌创作、诗歌评论和诗歌鉴赏等都有非常大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诗歌艺术理论体系,所以它也被称为“诗的哲学”。

全篇二十四品并无前后关联,每一品都是各自独立的,因而对其进行“分品研究”是有必要的。但是,这二十四品却又是血脉相连的,都以作者的美学思想作为支撑。因而,“分品研究”并不会造成理解偏颇。本文选取其中的第五品《高古》进行研究分析。“高古”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在古典诗学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下面,对其文本和审美价值进行具体阐释。

一、文本解读

《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此品标题“高古”可以分为“高”和“古”来分别解读。“高”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崇也。象台观高之形”,意指楼台高耸之象。《管子·形势解》中的“孝者,子妇之高行也”、《孟子·尽心上》中的“道则高矣”等,这里的“高”被用来形容人格和品德的高洁、崇高。到了唐代,“高”才被运用到文艺评论中。皎然的《诗式》中言:“风韵朗畅曰高。”皎然阐述了“高”这个诗歌艺术标准的内涵,即要以自然通俗的语言体现出诗人高洁的风韵气质。“古”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原指“故”、已逝之意,后来引申出继承传统、尊崇古意,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通变》云:“望今致奇,参古定法。”[1]274也有形容文艺作品风格古雅质朴的,如钟嵘的《诗品》称“善为古语”。孙联奎的《司空图诗品解说二种》同样对“高古”分开解释:“高,对卑言;古,对俗言。”[2]17“高古”的“高”与“卑”相对,意为超然世俗的境界;“古”与“俗”相对,则是超越时间的限制。由此可以看出,《二十四诗品》中的“高古”并非复古、崇古的意思,而是指诗歌要打破空间和时间的束缚,超越卑俗,追求醇厚古雅,达到浑然深远的意境。

开头四句以“畸人”的风貌来比喻“高古”,描绘其风格的神貌。《庄子·大宗师》中言:“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3]134“畸人”是指顺合于自然天道的非常之人,泛指道德修养很高的人。“真”有两种解释:一是道家所言的真气、仙气;二是本性、纯真。“乘真”即乘仙气升天,也可引申为顺应本性。“芙蓉”即莲花,是高尚的代表之物。“手把芙蓉”正是高尚之姿、仙道之态。“浩劫”原表示极长的时间,天地从形成到毁灭为一劫,而这里意思为充满巨大苦难的人间。“窅然”指深远、缥缈,品味“窅然空踪”,可以想象出仙人在升天过程中虚步而行,朦胧不清,飘洒脱俗的样子。这与李白《古风·其十九》中的“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二句异曲同工。四句的大意为:畸人驾着仙气,手持莲花,超脱于人世苦难,无影无踪。

中间四句以景来形容“高古”,创“高古”之“境”。此景源于现实生活,又有一种神秘意味。且此景不是孤立的,而是“景外之景”。正如孙联奎的解释:“又取高古之象于月与风。莫高于月,亦莫古于月。月出而好风相从,如此风月,有卑俗气否?”[2]18又说“太华亦高亦古”,夜晚,碧玉般的华山传来清钟声,此韵为“古韵”,且“非俗韵也”。“月”“风”“太华”“夜”“钟”等景象,体现了“高古”的超然脱俗、意境深远、韵味无穷。全句意释为:明月从东方升起,清风与之相伴。夜幕下的华山如同碧玉,不知何处传来悠悠的钟声。由此,闲适诗意而又空灵隐逸的生活境界就被刻画出来了。

末尾四句说明“高古”诗歌境界的创作手法。“虚”在《尔雅》中解释为“虚,空也”,原为空旷、虚空之意。《庄子·人世间》中云:“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3]72真气需要通过天地万物汇集于心中,达到清寂虚空的境界。“心斋”是庄子提出的一种精神状态,指摈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诗人必须超越世俗的欲念和束缚,保持虚静或者是心斋的状态,如此才能感受和表现客观真实的“境”。郭绍虞在《诗品集解》中说道:“心之灵谓之神,象之真谓之素。”[4]11“神”指精神,“素”指朴素,“神素”可以解释为朴素的精神,或是纯洁纯真的心灵。人的先天的自然本性是质朴无华的。老子曾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也就是说,老子认为,人类应该回归到最真实的、人与道同体、朴素的超脱的精神状态。“脱然”是一种超脱、超然自适的心态。“畦封”原意为土地的疆界,这里引申为世俗礼教的束缚。“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唐在独”的大意是黄唐之世只能是我心中向往的时代了。这里的“独”是说黄唐之世在人们心中是独一无二的。“落落”是指豁达、磊落,“玄宗”是指道家玄奥的思想。这四句大致可以解释为:超然于一切杂念的心,虚静纯一,摆脱了世俗礼教的束缚和羁绊。心中所向往的黄唐之世,具有真正玄妙的宗旨。

二、“高古”的审美价值

《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唐末的司空图。在此之前,文学理论多与探讨技巧的文学批评、具体的文学作品结合在一起。司空图抛开了纯文学的观念,就诗歌本身、诗歌纯粹的美学艺术理论进行探讨。其诗歌理论,不仅提出了一套关于诗歌的法则,而且揭示和证明了一些关于诗歌和艺术的规律。他的《二十四诗品》设格甚宽,不拘一格,字字珠玑,句句精粹,且蕴藉性很强,是感性化、审美化的理论。

司空图论诗的基本原则在于“意境”。他在《二十四诗品·缜密》中写道:“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揭示了“意境”的美学本质。“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中国古典艺术无论是诗歌还是其他艺术,都追求一种超越时空的诗意境界,追求无限和永恒的意境。司空图所说的“意境”可以用他的另一个重要的美学理论“韵味说”来解释。“韵味说”也包含了对“意境”的强调,提出了两个层次的“味”:第一层是指具体可感的味,是短暂的;第二层是指可感的味之外的“醇美”之味,会带给人长久的享受。在诗歌艺术中,第一层意指诗歌中的具体形象之美;第二层的味外之味便是更高境界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司空图强调,诗歌的美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绘,而是要创造出形象之外的“境”。此“境”含蓄蕴藉,深远无限,能够为读者留下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二十四诗品》全书与老庄美学息息相关,其中心思想是诗歌的意境要体现“道”,体现宇宙、自然的本质。离开了“道”,意境也就不存在了。《高古》此品自然也透露出浓浓的老庄哲学精神。文中出现的“真”“神”“素”都是“道”的化身。“道”是诗歌的本质,可以说诗歌美的本源、本体就是“道”。 作者认为,诗人要“心与道契”,保持自然本性,感受自然最真实的美,如此就能把握“道”,把握诗的本质;同时还要超然于物外,游心于太古之域、虚空之境,这样才能创作出“高古”的作品来。不过,这里的“道”不是完全抽象、虚无、不可捉摸的“道”,而是落实到具体的形象上的“道”。《高古》篇开头四句就借“畸人”道教仙人的形象来描绘“高古”的风格特色,中间四句则用具体的景象来形容“高古”的意境,最后四句则是以超然虚静的心境表现诗意的境界。

《高古》篇不仅蕴含着老庄的美学,还体现了禅宗的思想。“浩劫”便是来源于佛家典籍,“空踪”所体现的正是禅宗的“般若空观”。禅宗认为,世界的本性为空,而“高古”中的“畸人”在历经万劫后超脱人世、“窅然空踪”,这个虚空的境界和禅宗思想中的空观是相通的。“月”与“清钟”的意象也都与禅宗有关联。佛教中的“月”多象征清净高洁、空澄不染,“清钟”更是佛教的象征之物。悠扬空远,幽谧肃穆的宗教气氛使人的内心淡泊闲静。禅宗是远离现实的,“高古”同样如此。

“高古”之风融合佛道思想,远离现实,具有超越性的精神。《高古》篇中,司空图按照人、景、心三个方面来书写,层层递进。开头四句描写的道教仙人形象更符合“高古”的标准:身体可以游于高空,年岁与天地同寿,精神高洁纯真,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枷锁,达到了永恒。中间四句描绘的月夜下的山间景象具有隐逸空灵的氛围。华山在道教中是仙人修炼成仙之处,是一个清幽亘古的境界。末尾四句更是让心灵达到古朴纯真、超脱超然。

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评价窦蒙《述书赋》的书法时写道:“古,除去常情曰古……高,超然出众曰高。”[5]108可见,“高古”在唐代已被用于品评书画。皎然也用“高古”论诗:“诗有七德,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6]3那么“高古”落实到诗歌实践中,究竟属于什么诗风呢?

刘禹昌在《司空图诗品注释(初稿)》中说:“‘高古’一品,属于壮美。这种艺术风格多见于游仙诗。其思想多属于道家的出世思想,其人物形象多取材于道教传说神仙故事,正如萧统《文选》郭璞《游仙诗》李善注所说:‘凡游仙之诗,皆所以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餐露倒景,饵耳玄都。’”(1)刘禹昌:《司空图诗品注释(初稿)》,湖北恩施师专中文科1982年,第12-13页。他同时还认为,唐代李白的诗歌多为“高古”这一风格。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被认为最接近“高古”。“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中,仙人的形象与诗中所描绘的庐山,正与《高古》中的“畸人”“华山”等意象相似。这一看法,在前人的解说中十分常见。李白的游仙诗出于仕途失意,对现实否定和失望,从而期望脱离尘世,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富于想象、虚构和夸张。“高古”的风格也是通过描绘脱离社会现实的、美好虚幻的仙境,来象征高洁纯真、不卑不俗的精神,所用手法也正是想象与虚构。

不过,“高古”诗风并不仅仅局限于游仙诗一种。司空图选取“畸人”形象,是为了更生动准确地解释“高古”。但孙联奎曾言:“邹平张萧亭先生《天马行》云:‘空山寂寂兮无声,忽萧萧而马鸣,挟风雨以御空,三匝余宫。’读此诗,可会高古之意。”[2]17“高古”体现得更多的不是超脱人世的仙人意象,而是隐逸超然、高远古朴的诗歌审美特征。内容上,无典故,无说教,朴素自然;形式上,未经雕琢,浑然天成。例如,诗人孟郊的诗歌被称为“笔力高古,从古歌谣、汉乐府中来”[7]669,其“高古”风格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上高妙古奥、形式上源自乐府古调,具有超越卑俗、高雅深远的人格特征。

三、结 语

《高古》的思想内蕴和审美价值十分深厚,且历史上具有“高古”风格的诗歌及其他艺术作品非常丰富,所以,《高古》值得人们重视和深入研究。不过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高古》直至整个《二十四诗品》,其思想都带有浓重的消极色彩。例如祖保泉认为,它“逃避现实,游心于道”[8]16,割断了文学与现实生活的血缘关系。这样的观点历来也有不少。但笔者认为,“高古”风格并不是要将诗歌变成逃避现实的麻醉剂,而是要用“高古”的诗歌艺术来反映纯粹高尚的内在精神。“高古”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其所表现的意象是从现实形象中提取出来的,并融入了主观的感情和想象。仅仅描述自然所体现的美是短暂的、世俗的,转瞬即逝的景无法体现“道”、体现“真理”。只有透过表象深入其内部,才能寻到美的本质及“真理”,达到艺术美的永恒性和普遍性。一言以蔽之,其实现实生活的许多苦困皆是人的偏执、欲望和繁琐的规定造成的。若是超越世俗制度和时空的束缚,回归古朴纯真的自然状态,人的心灵就可以变得通达自由,人的思想便可上升到一个更高妙浑圆的层次,达到与天地同化、与洪荒同古的时空境界。

猜你喜欢

司空诗品高古
大德高古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冲淡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典雅
诗品出于人品
乐高古古治的冒险之旅
高古玉,市场王者始归来
吴英昌《诗品二十四则·劲健》
里耶简“司空厌弗令田当坐”文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