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程“作品化”为抓手拓宽外语人才培养路径

2020-01-19宋媛媛

河北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外语导向职业

宋媛媛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一、前言

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首要基本原则,指出职业院校要培养既有专业和职业技能,又有正确的价值观、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各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设置上都非常重视专业课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这也意味着必须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一方面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促使企业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促进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

课程“作品化”改革,要求教师基于职业教育立德树人、产教融合的理念,从目标导向、能力导向和生态导向三个维度对课程“作品化”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开展基于真实工作岗位的作品化教学改革。目标导向是指课程内容和作品要对应行业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课程—作品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力导向是指课程目标和作品应体现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与素养。生态导向是指教师和学生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以作品产出为任务驱动,共同探索课程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一个良好互动的教与学的新生态。当然,也有不少教师对课程作品的理解存在偏差。有的教师把作品等同于作业,有的教师仍然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到了学期末就布置任务让学生提交课程作品,偏离了课程“作品化”改革的初衷和目的。

课程作品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应岗位和课程目标完成的能反映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能体现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有一定创新意义的可视化创作。以课程作品为导向,即是以成果为导向,职业教育强调成果导向教学。目前,国内有关高职院校课程作品化改革方面的探索较少,且多集中于学生毕业设计如何作品化的研究中,例如有孙常华的《校企合作实施毕业设计作品化的改革与实践》[1]、杨碧石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化教学模式探讨》[2]、卢竹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化的实证研究》[3]等,虽然这些研究没有从专业课程作品化建设的角度去探讨,但对作品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流程、考核方式以及作品化改革的意义等做了实践性的探索,肯定了作品化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方面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本文从课程“作品化”在目标、内容、任务、考核方面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入手,阐述如何运用三个导向来建构课程“作品化”体系,强调课程作品并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随意完成的作业,它应是能够反映课程目标、对应真实工作岗位、体现学生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创新成果,是外语类课程改革和外语人才多元化培养的重要抓手。

二、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体现“作品化”改革的目标导向和能力导向。例如在商务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商务日语视听说》中,教师首先根据“作品化”改革的能力导向,细化设置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其次,根据“作品化”改革的目标导向,反向设置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对应目标和行业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内容。

在设置知识与能力目标时,《商务日语视听说》课程参照了“STBJ标准商务日语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与能力要素,要求学生掌握:(1)在商务活动中所需要的词汇、表达方面的知识及恰当运用的能力;(2)对日本人在商务活动中使用的各种表达的真实意图的理解能力;(3)商务场合不可欠缺的恰当的敬意表达能力;(4)了解日本人独特的委婉表达、虑及对方的表达及恰当应对的能力;(5)掌握日本人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商务惯例[4]。在设置课程的素质目标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元素融入至每一个教学内容中。

此外,根据“STBJ标准商务日语考试大纲”中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又细化了各教学项目应达到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见表1)。大纲中听的能力涵括:“能正确理解来访日本客户的意图;能正确理解公司上级下达的业务指标;能正确理解电话中客户表达的主要意思;能正确理解客户的产品描述;能正确理解会议上发言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理解和外部人员商谈、交涉、谈判时对方发言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理解报告会上的研讨内容。”[5]说的能力涵括:“能用日语向上司清楚地说明计划;自如应对外部来电并转接电话;能向外部人员介绍公司的情况和自己的工作性质;能向外部人员说明和宣传公司的产品;能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说、提案等;能和外部人员进行商谈、交涉和谈判;能在会议中和他人开展讨论;能叙述相关专业领域方面的话题,叙述合乎逻辑,在理解对方真意的基础上,观点明确地展开议论。”[5]

三、教学任务和考核评估设计

教学任务和考核评估应体现“作品化”改革的生态导向。在“作品化”改革理念下的教学生态中,教师不是“知识传输者”,而是“学习动机的创造者”,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索求者”,教学任务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学习听说读写译,而是让学生在作品产出的任务驱动下去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考核评估也不是以传统的口头或者笔头测试作为学生的终结性评估,而是从课程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知识、能力、素养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估。

在任务设计中,教师以项目为模块,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教学项目的目标和内容,收集整理各项目能够对应的岗位案列(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岗位案例进行描述与分享,并以情景剧、思维导图、配音、手抄报、歌唱等多种形式展现自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根据岗位典型案例任选一种形式进行作品创作。作品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成果分享,小组对作品进行互评。互评可以采用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小组互评之后教师和企业人士介入点评。教师以课程作品是否达成预设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为考核标准,企业人士以作品是否反映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养为考核标准。学生根据教师、企业人士和小组互评的反馈对作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师从中择选优秀的课程作品进行线上或线下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和成就感。

除了让学生根据项目内容找寻对应的岗位案列进行课程作品创作之外,教师还可以引进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在校内进行项目实操,产出课程作品。例如教师可将跨境电商新媒体运营岗位要求的工作项目内容放入教学任务中。跨境电商新媒体运营岗位要求求职者能够进行海外新媒体运营;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运用外语进行线上发布和推广新产品;能够运用外语进行网络直播、产品特色功能远程讲解展示来促成产品成交等等。教师可让学生查阅主流跨境电商主页,选择一个产品,以视频创作的形式对产品进行重新宣传展示,并模拟召开产品发布会。要完成这个项目任务,学生首先要组成项目团队,明确团队成员分工。在实操中,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对相关产品进行市场调研、数据分析、产品市场定位和消费者心理分析,通过调研分析的数据撰写产品线上宣传的策划方案,包括文案创意、短视频策划等,再根据策划方案做好产品视频拍摄及后期美工和视觉处理。制作完产品宣传短片后,团队成员内部再次协调分工完成产品发布会的准备和组织工作。宣传短片作为学生的课程作品,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对职业的认知程度、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还可以帮助教师较为全面地、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综合的评价。

思政元素也可以融入至专业教学任务设计中。例如在外语教学中常常会涉及语言对象国的概况介绍,包括一些与中国相关的历史事件。此时可将中国传统文化、古人智慧、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增加对母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此外,鼓励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在课内课外开展用外语讲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用外语表演中国经典剧目、用外语演唱中国经典歌曲、用外语朗诵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也可借助活动产出一系列作品。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创作相关活动的绘本和视频作品、制作手工艺作品,以及编写晨读美文等,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作为重要选材,融入各类作品创作之中。如此一来,学生参与的与外语相关的所有活动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引和成果导向,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四、人才培养成效

(一)学生的专业水平、职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课程通过学院网站的成果展示专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展示墙等线上线下渠道,向兄弟院校和社会人士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建的作品资源等,受到了省内外同行、学生和社会人士的好评。课程“作品化”教学改革以来,学生专业水平、职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各类专业和职业竞赛中都获得不俗的成绩。以商务日语专业为例,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共获得11项全国日语技能竞赛奖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11项省级日语技能大赛奖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2项省级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奖项。

(二)学生对母校教学满意度相较于课改前有明显提升,认为母校对其素养、能力、知识的培养有成效

据麦可思数据公司调研表明,我校2015届、2016届、2017届和2018届均有九成左右的毕业生(分别为89%、88%、91%、91%)对母校教学工作表示满意,且整体有所上升。专业层面上,课改前本校应用外语学院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对日语课程的教学满意度为95%,课改后为100%。此外,本校四届毕业生绝大多数认为大学帮助自己获得了素养上的提升,能力和知识的培养较好地满足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学校在素养、能力和知识培养上有成效。

五、结语

从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应用外语学院近几年课程“作品化”改革成果来看,学生完成的作品种类丰富,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水平和创新能力,能体现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例如由《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孵化出的展现岭南文化的双语绘本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获得各类创新创意大赛奖项,现已成功出版转换成了商品;由《商务日语视听说》课程孵化出的展现工作岗位案列的职业情景剧作品集,已挂网并向社会公开;由《商务日语翻译》课程孵化出的展现工匠精神的翻译文集;由《日本概况》课程孵化出的展现日本风土人情的“日本知多少”优秀课件作品集;由《公共英语》课程孵化出的展现岭南饮食文化的手绘本、舞台剧等。此外,还有将外语与学院党建文化节内容相结合产生的中英、中日、中韩双语朗读作品和双语歌唱作品等。这些优秀作品已不再是单纯的课程作品,它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均强调知识不是外界直接给予或是单方面讲授,只有外部的知识与学习者内部的知识和经验建立某种联系,才能使学习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知识的运用。课程“作品化”正是通过“作品的创作”帮助学习者与外部的知识建立了有效的链接。要搭好这个链接,教师需围绕“作品化”的三个导向做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任务以及考核评估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知识和经验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建构知识,在成果导向中发展能力,提高素养,引导学生以多种学习成果的创作激发自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程“作品化”改革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同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在课程作品的创作与呈现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与素养,关注对学生考核评估的过程化和多元化。实践证明,课程“作品化”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为构建更好的教学生态提供了抓手,为职业教育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宽的路径。

猜你喜欢

外语导向职业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职业写作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我爱的职业
犬只导向炮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