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湿地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20-01-19李木子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哈尔滨景观旅游

陈 曦,李木子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2018年10月25日,哈尔滨市凭借优越的湿地资源禀赋和对湿地资源的不懈保护及修护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荣誉称号,这是一项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高规格、分量重、含金量足的国际大奖。伴随“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成功举办了九届,“松江湿地”品牌已成为“冰雪节”之后哈尔滨市又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哈尔滨湿地原生景观形态多样、河流湿地景观宽阔壮美、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周边文化元素聚集、两岸地形和交通较好,湿地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有力助推哈尔滨实现冰城夏都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最新产业发展目标。

一、哈尔滨具备发展湿地旅游的优势条件

哈尔滨湿地资源丰富、覆盖面较广,东起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西到涝洲畜牧场,松花江两岸的堤防南北为界,总长度达到了120公里,总面积超过了1 080平方公里,分布在松北、道里、道外、呼兰、宾县等区县,全市现有8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拥有太阳岛、呼兰河口、白鱼泡等16处湿地公园。

1.景观异质性程度高,具备开展湿地观光旅游的条件。哈尔滨湿地原生景观形态多样,既有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景观,也有湖泊、沟塘湿地景观。哈尔滨河流湿地景观宽阔壮美,视觉冲击力大,千岛湖、河滩、岛屿、滩涂、水库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分布,还有众多小岛分布其中。再从人工、半人工湿地景观看,不仅景观空间分布存在异质性,湿地景观功能分区也差异显著,形成了景观功能的异质性:如以风情建筑旅游功能为特色的伏尔加庄园湿地,以珍稀动植物基因库为特色的金河湾湿地等,发展湿地观光旅游的优势条件明显。

2.以河流湿地为主体,具备发展湿地游船旅游的条件。哈尔滨湿地属于城市湿地范畴,面积近30万公顷,除天然湿地外,还有人工湿地和半人工湿地。松花江河流湿地、松花江北部沼泽湿地和呼兰河口、阿什河湿地属于天然湿地;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属于人工湿地;金河湾湿地、白鱼泡湿地以及部分湿地公园原生属性为天然湿地,后经人工改造、建设,归入半人工湿地范畴。其中,河流湿地占据了主体,且具有水量充沛、沿岸码头众多、通航率高、景色宜人等特点,非常适合以景观船为载体,发展湿地特色游船旅游。

3.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具备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哈尔滨湿地以草丛沼泽湿地为主,兼有部分森林—草丛沼泽湿地。资料显示,哈尔滨主要湿地植被组成中,种子植物占黑龙江省种子植物的30%左右,包括62科199属397种。哈尔滨湿地及其周边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也比较多,其中鸟类共有15目29科79种。珍稀湿地鸟类有国家Ⅰ级保护的白鹳、黑鹳、丹顶鹤,国家Ⅱ级保护的大天鹅、白额雁、白琵鹭、鸳鸯、绿头鸭、灰鹤等。丰富的湿地生物旅游资源组合优势,使得哈尔滨具备了开发生态湿地旅游的先决条件。

4.湿地周边文化元素聚集,具备发展湿地文化旅游的条件。欧陆风情、黑土民俗、金源文化、红色文化、音乐艺术、城市建筑、休闲文化等多元文化沿湿地两岸集中体现。中央大街、斯大林公园、防洪纪念塔、兆麟公园、太阳岛公园、俄罗斯风情小镇、哈尔滨极地馆、索菲亚教堂、果戈里大街、道台府、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等景点、街区汇集。发展都市文化旅游顺应了哈尔滨市“以江丽城、以水兴游”的文旅融合城市旅游发展目标,而湿地周边众多的历史文化景点、商业街区,使得哈尔滨具备了挖掘湿地文化旅游的条件。

5.湿地两岸地形和交通较好,具备发展沿岸自驾游的条件。哈尔滨市先后改造了伏尔加庄园旅游联络线即哈阿路支线工程、松江湿地旅游通道、小白鱼泡支路、东巨路、哈东路、水泥路等多条道路,畅通了城市主干道路与哈东湿地景区的联络。有望实现南部长岭湖、阿什河口、民主巨源湿地度假区、老山头、大顶子山大坝及北部涝洲、金河湾、太阳岛、阿勒锦岛、呼兰河、大顶子山大坝的自驾游环线。两岸良好的交通基础和发展趋势,使得哈尔滨湿地具备了发展自驾游的优势和潜力。

二、哈尔滨湿地旅游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

1.湿地面积逐渐萎缩,部分湿地污染严重。伴随人口增长、农业开发和建筑用地不断向低河漫滩推进,哈尔滨市沼泽湿地面积大幅萎缩。一些重要的天然湿地面积骤减,如白鱼泡湿地中,大白鱼泡湿地已完全消失。在干旱、风力作用下出现沙化现象,湿地动物尤其是水禽的栖息地受到破坏。部分河流湿地水体受到污染,一些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改变,主要以湿地为繁殖地和栖息地的动植物受到影响,清水类生物的数量正在逐年下降。如鱼类资源在松花江河流湿地下降明显,已经从三十年前百余种降至目前的十余种。

2.专业服务意识不强,湿地管理有待加强。随着湿地旅游的开发建设,哈尔滨市已对从业人员开展了岗位技能培训,但尚不能满足湿地旅游接待与管理快速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支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人才队伍是湿地旅游做大做强的有力保障。目前的湿地游游客已不满足于湿地景区的一般情况介绍,管理工作也逐渐复杂化和专业化。掌握湿地诸要素、湿地生态系统与管理、湿地生态安全等湿地学专业知识,尤其是熟识哈尔滨湿地特征属性知识,对湿地旅游服务人员、工作管理人员来说尤为迫切。

3.湿地产品有待创新,旅游功能挖掘不够。对于湿地旅游资源特色和城市文化内涵的认识和挖掘有待深入,湿地旅游精品与亮点不足,出现产品雷同和同质化竞争的可能性较高。湿地旅游开发一方面是水上的游览,另一方面主要集中在滨水旅游上,需要让游客接近水面,满足亲水需求。但目前湿地亲水开放程度明显不足。首先,步行可达性由于河流两岸缺乏连贯而降低;其次,沿江陆路交通不够连通,缺乏特色的开放空间;最后,高层建筑的高密度破坏了视觉通道的景观性,建筑色彩不统一、天际线凌乱,整体风貌受到影响。

4.部分景区票价偏高,湿地品牌辐射面窄。湿地旅游是哈尔滨市夏季旅游的品牌项目,是哈尔滨市对外形象和品质的体现,同时也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从目前哈尔滨市各湿地景区景点的门票及水上旅游线路船票的价格来看,相对过高,一定程度的减少了普通市民的参与热情,应采取针对市民的湿地旅游门票和船票的价格优惠制度,吸引市民对湿地旅游的广泛参与,如太阳岛外滩湿地景区的免费开放就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在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惠及民生的同时,扩大了湿地旅游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规模,带动周边,辐射全国。

5.旅游服务配套不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哈尔滨湿地旅游服务设施仍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加油站、环卫设施等配套设施在数量、质量和特色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二是湿地周边交通网络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如松花江临江码头、马路、防洪通道等水路及陆路网络交通仍未形成环线,不能适应湿地自驾旅游的迫切要求;三是缺少与湿地旅游配套的休闲娱乐场所,如自驾车营地、高尔夫球场、大型演艺场、木屋露营地、野外烧烤区等。

三、推进哈尔滨湿地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1.依托哈尔滨湿地研究院对湿地生态保护及旅游开发进行持续研究与实践,为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平台。成立于2016年11月22日的哈尔滨湿地研究院是黑龙江省首个湿地研究院,由哈尔滨学院、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同筹建。研究院始终致力于哈尔滨区域特色湿地研究,在典型湿地按照国际湿地生态定位站的标准建立哈尔滨湿地生态定位站,为哈尔滨湿地生态系统的日常监测、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撑。此举在维护湿地生态安全及旅游开发中突显科学化,避免不必要的“建设性”破坏,为哈尔滨湿地旅游发展夯实了基础。此外,湿地研究院还承担湿地工作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湿地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关于湿地保护、湿地生态安全、湿地基础知识及湿地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也是提升哈尔滨湿地生态旅游工作软件设施的一项重要途径。

2.发挥松花江作为哈尔滨城市名片和文化载体的功能,将松江湿地建设成为哈尔滨湿地旅游的标志性景区和核心旅游产品。松花江融湿地景观和都市景观于一体,同时,她也承载了千年文化,是东北的文化河与母亲河。叫响“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品牌,将松花江打造成为哈尔滨湿地标杆旅游区,必将带动哈尔滨湿地旅游的整体发展。松花江江面十分开阔,可开发包括滑翔伞、皮划艇、摩托艇训练基地、冰上汽车、冰帆等多种形式的水上运动和冰上旅游活动。传承城市记忆、传递城市精神、承载城市梦想,发挥沿江金源文化、京旗移民文化的独特影响力,用文化铸魂,联动市区欧陆文化,强化历史文化游的打造。各区段、景区点需在统一的品牌下,融入自身特色和主题,进行开发建设、市场营销。开发湿地旅游产品应依托松花江沿岸旅游资源的组合优势,结合冰雪、游船、城市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多元要素,实现差异化发展,跨越式地从传统湿地观光旅游产品开发进入以休闲度假为主导的湿地旅游产品开发阶段,形成以湿地生态、松江冰雪、游船旅游、文化休闲等为基础,以湿地探险、滨江度假、自驾车旅游、乡村旅游为拓展支撑的湿地旅游产品体系。

3.发挥湿地资源作为哈尔滨城市休闲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将湿地周边打造成为哈尔滨重要的城市休闲游憩区。以“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为依托,在综合考虑湿地资源特征、发展定位、生态要求、可实施性等因素基础上,在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规划与市场营销统一管理与开发的同时,吸收全社会广泛参与,要分功能区建设,分项目经营,建设集游客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娱乐、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综合服务设施系统,进一步完善湿地景区景点建设。针对哈尔滨市民亲水、爱水的特点,将湿地周边打造成为本地居民观光购物及周末休闲的区域性休闲场所,完成集观光旅游、餐饮、购物、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体验,充分满足市民以一日游为主的休闲旅游需求。可整合松江湿地滨水空间、中央大街、尚志大街、友谊路以及群力地区的旅游资源,融入湿地观光、俄罗斯欧陆文化、东北黑土文化和金源文化,打造以道里街区为核心的湿地观光购物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湿地资源的优势,伴随湿地周边各种业态的发育成熟,培育新型的人居环境,打造具有湿地生态旅游特色的城市休闲游憩区。

4.发挥湿地资源作为城市生态屏障和连接城乡的功能,将湿地旅游建成城乡发展绿色空间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引擎动力。湿地旅游开发应以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现有序、合理建设。首先,对于植被景观质量较差的地区应实施必要的人工栽培,优化植被的群落结构;第二,要加强对湿地区域内的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选择合适的地区建立湿地动植物的繁殖栖息地;第三,要在滨水地带设置植被缓冲区,栽培和保护耐水湿的植物,丰富湿地景观内容;第四,在农田滨水区域实施退耕还草、还林,防止水土流失。另外,可结合新农村建设,依托湿地周边鄂伦春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让城市居民贴身体验农家生活,“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打造以湿地湖泽、浩荡大江、沃野平川为资源底蕴,以北国湿地风光、传统冰雪文化、欧陆异域风情为体验要素,融生态观光、避暑度假、城市游憩、文化体验、康体健身、郊外休闲于一体的湿地特色景区集聚带。既以旅游开发的利用方式保持湿地的生态平衡,提供城乡居民绿色休闲空间,又带动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

5.发挥哈尔滨湿地岸线长、范围大、景点多的特点,将湿地旅游打造成为助推哈尔滨夏都建设的黄金旅游带和经典旅游线路。建议组织多主题的湿地游赏线路,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湿地主题游线应以游线顺畅、方便舒适为原则;应便于对外交通组织,以市区为核心,依托水上交通,并以陆路交通为辅;各景区内部则建议以自行车、步行交通贯穿。松江湿地生态游线可从市区出发,经呼兰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在民主巨源湿地度假区住宿,第二天游览大顶子山大坝,再由陆路返回市区;松江湿地休闲度假游线可由长岭湖至太阳岛风景区住宿再由民主巨源湿地度假区返回市区;湿地自驾车游线可组织由长岭湖、阿什河口、民主巨源湿地度假区、大顶子山大坝的南线及涝洲、金河湾、太阳岛、阿勒锦岛、呼兰河、大顶子山大坝构成的北线;另外,打造好由通江街、太阳岛西区码头、金河湾码头、长岭湖码头构成的湿地水上巴士线;进一步宣传由通江街、道外二十道街松浦大桥、何家沟入江口构成的湿地风情游线,由通江街、公路大桥、太阳岛西区、市政府前一湖三岛景区、太阳岛东区、滨州铁路桥、通江街构成的湿地环岛游线,由防洪纪念塔、滨州铁路桥、道外七道街、公路大桥、防洪纪念塔构成的湿地魅力夜景游线。

6.发挥哈尔滨湿地旅游资源综合性优势条件,将湿地旅游打造成为推动哈尔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特色旅游航标。当下,一场发展全域旅游的革命正在全国范围内井然有序的掀起。将哈尔滨市域打造成一个特色旅游大景区,成为旅游强市、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是哈尔滨正在努力的目标。早在2010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万里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旅游发展战略,启动了湿地旅游项目,水务、交通、规划、旅游等多个部门的合作和协调让湿地旅游全域化发展成为现实和可能。目前,湿地旅游全域化建设的重点是要解决基础设施配套、生态景观优化、重点产品打造和加大品牌宣传等任务。要提升湿地周边的旅游厕所建设,完善公路交通、游步道、慢跑道、自行车道的打造,加快停车场、自驾车营地、汽车加油站和维修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保护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并整合相邻区域旅游资源,修缮湿地游览景观道路,打造湿地旅游成为集空中、岸上、水下三维全景的特色景区集聚带;培育主题游船、自驾车旅游、湿地生态、松江冰雪、乡村群落等特色旅游产品,将湿地旅游打造成为哈尔滨的标杆旅游项目、推进城市战略的引擎项目,带动哈尔滨全域旅游发展和经济腾飞。

7.发挥哈尔滨市“国际湿地城市”品牌影响力,将湿地旅游打造成为哈尔滨实现冰城夏都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金字招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哈尔滨国际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获评“国际湿地城市”既是对哈尔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肯定,更是促进哈尔滨经济结构调整,增加百姓收入,吸引企业投资,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有力契机。目前,湿地旅游发展的卓越成绩已让一些企业看到了哈尔滨的城市价值,现已有银泰集团、恒大集团、复兴集团等投资开发哈尔滨沿江地产,中航集团、深圳华侨城等知名企业也陆续到哈尔滨考察开发湿地项目,但“金字招牌”的影响力、辐射力远未释放,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有实力和影响力的、特别是专门从事水上活动经营的公司参与到湿地景区建设和承包运营中来。同时要丰富景区活动内容,运用品牌战略,提升景区知名度,增加游客关注。宣传营销过程中,应深入挖掘哈尔滨湿地的异质性特色属性,如从哈尔滨湿地生物多样性出发,对生物物种现状调查基础上,在哈尔滨湿地的珍稀水禽中评选市鸟。市鸟是现代化城市形象的标志,也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民众环保意识中起到重要作用,可重点考虑游禽中的绿头鸭、鸳鸯或鸥科水禽等,形成哈尔滨湿地生态旅游衍生产品,通过特色文创产品的打造,进一步丰富国际湿地城市内涵。

猜你喜欢

哈尔滨景观旅游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刘派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