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晋宋文章集与文章志的关系

2020-01-19朱睿姿李德辉

怀化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人时期文学

朱睿姿, 李德辉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湖南湘潭411201)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 中指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1]1不同的朝代会产生不一样的文学。晋宋之际是文学自觉时期,文学逐渐从经学的附庸中脱离出来,开始独立存在。虽然这个时期的政局动荡,但是这个时间段也是文人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不论是经学、玄学、史学、佛学还是文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在文学方面,以逐渐繁荣的文学创作为基础,出现了大量的文章集与文章志。晋宋隋唐时期,以文章为文学,故而晋宋隋唐古人所说的文章志指文学目录,文章集指文人作品汇集。这些书目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史料,还为后人收集整理文学作品提供了方式。

关于晋宋文章集与文章志的研究,目前重要成果有贾奋然的《挚虞〈文章流别集〉、 〈文章志〉 的文学史意义》、樊普的《魏晋南北朝目录学成就述论》 等。本文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就二者的关系及文学意义做一论述。

一、晋宋文章集与文章志概述

简单来看,文章集可以分为总集与别集两类。总集是汇集两位以上作者的作品合集,古代的总集一般是诗文合集。据《隋书·经籍志》 里面的记载,晋宋时期的总集有十三部,代表作是挚虞编纂的诗文总集《文章流别集》 和谢混的《文章流别本》。《隋书·经籍志》 里对于总集的描写是:“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于是采摘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位条贯,合而编之。是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今次其前后,并解释评论,总于此篇。” 别集则是相对于总集来说的,是指只收录一位作家的文学集子。据《隋书·经籍志》 记载,别集于东汉时期出现,并绵延至今,晋宋时期的别集共有两百零二部。 《隋书·经籍志》 里对别集的描述是:“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为集。辞人景慕,并自记载,以成书部。年代迁徙,亦颇遗散。其高唱绝俗者,略皆具存,今依其先后,次之于此。”[2]1801别集和总集都产生于东汉魏晋,是文人学者对文学作品的分类汇编,具有以书存人和保存文学研究资料的双重目的。

文章志是基于文人诗文创作而编纂的专门化的文学目录。晋宋时期目录学成就是前所未有的,魏晋南北朝编纂的目录有三十九部,其中属于晋宋的就有十二部,而文章志有六部,分别是傅亮的《续文章志》、丘深之的《晋义熙以来新集目录》、宋明帝的《晋江左文章志》、沈约的《宋世文章志》、顾恺之的《晋文章志》 以及丘灵鞠的《江左文章录序》。晋宋文章志里面包括了文章家小传、作品著录、文章评论三个部分。晋宋文章志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类:一是从编纂主体来看,可将晋宋目录分为官修目录与私家目录;二是从学科来看,有以荀勖《文章叙录》 为代表的文章志、以裴松之《史目》 为代表的史学目录、以释道安《综理众经目录》为代表的佛学目录等。由于年代久远,多数文章志仅存目录和佚文可考。文章志的特点是:它是专门的文学目录,以介绍作家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概况为宗旨,收录有大量的文人别集和总集,甚至有诗文评论类著作;就其性质而言,是文学资料的专题分类汇编。

文章集与文章志相辅相成、关系密切,如果用一本书来形容文章集与文章志的关系,文章集可以看作是书的不同章节,而文章志则可以看成是书的目录。文章集的出现使人们不得不编纂文章志以便于对文章集的学习,而文章志的出现也使文章集不得不更广泛地收集作品,以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完善。晋宋文章志可以引导我们更便捷、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晋宋时期的文学资料,晋宋文章集则可以说是晋宋文学的集大成者,涵盖了当时的文学内容,便于通过文章集去了解当时文学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

二、晋宋文章集与文章志蓬勃发展的原因

晋宋时期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是一个政局动荡时期,也是思想哲学、文化事业繁荣期。由于思想解放,文学的地位慢慢提升,逐渐从经学的附庸中脱离出来,开始独立存在,飞速发展。晋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文学书籍,晋宋文章集与文章志是这一时期文学书籍的主要品种。晋宋文章集与文章志能在社会动荡背景下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统治阶级的支持。中国古代 “儒学” 强调文学的功利性,认为文学要为政治服务,将文学视为统治阶级维护自己政权的一个重要手段。魏晋南北朝朝代更迭频繁,每个新朝代都会重新修撰属于自己的官修目录,也会重新选定符合当时统治理念的文学作品汇编成总集,这种官修的图书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地位。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序》 里写道:“故汉祖入关,诸将争走金帛之府,惟萧何收秦图书,高祖所以知山川阨塞,户口虚实。”[3]1意思是萧何通过官修的图书帮助汉高祖拿到天下,这足以说明当时官修文献的重要性以及古人对于文献的重视。对于萧何的做法,后代也积极效仿。 《隋书》卷三十二写道:“魏氏代汉,采缀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2]906这正是后人模仿萧何收集整理书籍行为的历史记录。魏晋南北朝虽然政局动荡,反而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文章集与文章志的发展。晋宋时期,既有短暂统一,又有新旧朝代更替,这个时候文章集与文章志的发展,是当时时代的缩影。西晋统一时期,政治上的稳定带来了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图书数量日益增加。 《晋书·荀勖传》写道,秘书监荀勖奉召整理图书,办法就是 “依刘向别录,整理记籍”[4]1154,并且对晋元帝时出土的汲冢竹书进行整理编目:“诏勖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4]1154这是以曹魏时期秘书郎郑默的《中经簿》 为依据,进行整理编目,编成《中经新簿》。西晋末永嘉之乱导致图书大量流失,直到东晋建立,又由著作郎李充根据战后留下的图书编纂了《晋元帝四部书目》。以上可见,正是这种政治上的需求和统治阶级的支持导致了晋宋文章集与文章志的大量出现。

二是儒释道三教的融合。魏晋时期名教解体,儒学趋附于老庄思想,因其立意渺玄,称为 “玄学”,一些佛学大家本身就是儒学大师。历史际遇使得儒释道三教融合发展,经学、史学、文学、佛学、玄学各学科百花齐放,书籍数量大幅增加,各学科的体系、专业性也逐渐加强。诗歌有其代表性的题材:晋时是玄言诗,讲究文学与玄学的融合;刘宋时期则是山水田园诗。随着三教的融合发展,文人数量增多,文学作品也大幅增加,文学书籍的整理、流通成为强烈的现实需要,出现了大量专门的文章集和文章志。

三是文学地位提升及其学科独立。先秦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还是史学和哲学作品。魏晋时期,儒学衰落,思想解放,文学创作与文艺思想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文学逐渐发展成为独立学科,不仅出现了大量文学色彩浓厚的诗文作品,还出现了文学专论。魏晋时期许多文人不仅创作文学作品,还进行写作手法和技巧的探索创新。例如在诗歌领域,文字意象开始为诗人们所看中,逐渐将诗歌转型为意象文学;开始这一创新的是山水诗的创始人谢灵运和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家在收集作品时,会特意将文学意义浓厚的作品分为一类,这样就出现了 “文章集”。由于文章集的大量增加,为了更好地记载和说明当时文学书籍的流通与作品保存收录情况,就出现了专门的文学目录——文章志。

四是文人独立修书风气盛行。从汉代开始,出现私人修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私人修书成为一种风气。与政府修书相比,私人修书尤其是文学家自发的修书,更看重作品的文学性。这样不同文人收录的作品,就会显示出不同的风格。另外,私人修书相比官修的文章集更真实。官修的文章集受统治阶级的要求,只会选录有利于当时统治理念的诗文,而文学性较好、内容独特的作品反而被忽视。相比于官修的文章集,私修的文章集更能体现作家个性风采和文学发展变化。这使得晋宋民间图书数量大增,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专著,也有别集、总集。因此,专门的文学目录——文章志也大幅增加,以更清楚地表现文学的兴衰隆替和发展变化。

五是借鉴前人经验大胆创新。晋宋时期文学家和目录学家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的大胆创新,使得文章集与文章志迅速发展。晋宋时期的文章集与文章志成果大多是年轻的文人编纂出来的。据记载,在目录学方面,“九分法” 的创始人王俭编纂《七志》 时年仅22 岁,“七分法” 的创始人阮孝绪在编纂《七录》 的时候年纪不过44 岁。文集方面,昭明太子萧统在组织编纂《文选》 时,只有20 多岁。这些年轻文人拔除旧迹,标新立异,既代表着他们在文学上的创新,又反映着他们思想上的活跃。晋宋时期的这些文学成就与当时的年轻文人的积极探索是分不开的。

三、晋宋文章集与文章志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晋宋时期的文章集与文章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学书籍分法上的创新。汉代刘向编纂的《七略》 将古籍划分为七个部分,西晋荀勖《中经新簿》 将古籍分为 “甲乙丙丁” 四个部分,但最后确定四分法的是李充的《晋元帝四部书目》。李充的《晋元帝四部书目》 将甲乙丙丁的部名改为经史子集,影响深远。四部分类法中的丁部属于文学书籍,其门类品种如《隋书·经籍志》 云:“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大凡四部合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2]903编录在丁部的文学文献,与前面的甲部六艺及小学等书,乙部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等,丙部史记旧事等并列。四部分类法所确定的文学书籍的类别名称、体制,不仅符合当时文学文献构成实况和文学发展趋势,也对后代文学书籍的分类和编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后来还有一些分法的创新,但包括唐代的《隋书·经籍志》、清代的《四库全书》 等,都是沿用晋宋多层级的分类方法来区分类别的。

二是文学观念的确定。魏晋南北朝之前,文学是依附于其他学科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开始具有独立性,但文学观念依旧是模糊的。文章集、文章志的大量出现和流行,对当时文学观念的明确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在修文学集的时候,不论官修还是私修,都是将诗文一起收集的,这样一来不仅确立了诗文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还间接地明确了文学观念——文学色彩浓厚的诗文属于文学。同样,目录这一概念在汉代就被提出,到了晋宋时期,专门的文学目录被称为 “文章志”,而所谓的 “文章”,则指以辞赋为主的创作。晋宋时期将专门的文学目录取名为 “文章志”,将文学作品收录的集子取名为“文章集”,从而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文人看来,文学就是 “文章”。文学观念的明确和界定从当时的作品收录情况也能反映出,如荀勖的《新撰文章家集叙》、挚虞的《文章志》、傅亮的《续文章志》、丘灵鞠的《江东文章录序》、沈约的《宋世文章志》 等。

三是以作家、作品为线索的文学研究路径的开创。近代学者刘师培说:“文学史者,所以考历代文学之变迁也。古代之书,莫备于晋之挚虞。虞之所作,一曰《文章志》,一曰《文章流别》。志者,以人为纲者也;流别者,以文体为纲者也。”[5]100就刘氏所说,这里值得一提的首先是以作家为中心的文学研究方法的开创。历史上,首次记录文人事迹的作品是荀勖的《文章叙录》。在这部作品的影响下,挚虞编纂了《文章志》。虽然年代久远, 《文章志》作品亡佚,但从余存的那些条目来看,它不只是一部单纯的文学目录,其内容还包括了所收集作品的作者简介、诗文的类型及篇数,类似于作家小传。有学者认为, 《文章志》 不仅是文学目录,也是介绍作家的小传。这些作家小传再往后发展,就出现了专门的文人传记,如张骘的《文士传》。据《隋书·经籍志》 记载, 《文士传》 共五十卷,对后来《旧唐书·文苑传》 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就是以作品为研究线索的发展。文章集的发展,就是以作品为主的研究路线。文章集的代表作品是挚虞的《文章流别集》 和萧统的《文选》。在这两部作品影响下,根据收录作者人数的不同,后来的文学史上出现了大量的别集和总集,例如《王子安集》《全唐诗》 等。这样的收录方式一直流传下来,为后人研究某一朝代的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四是为后人研究古典文学提供了可考的依据和大量的史料。虽然晋宋史料因年代久远大多亡佚,但仍然为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文学提供了宝贵资料。无论官修还是私撰,各类文章集与文章志都是能够反映当时文学的创作与背景。从这些作品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当时文学的品种类别、题材类型、体裁样式、作家队伍,按时间顺序排下来,还可以看出晋宋那一段时间内文学的审美趣味、风格取向及其大致走向。晋宋时期私修的文章集与文章志作为对官修的补充和修正,收集的作品更具特色,更显个性,能够兼顾到文学的细节和局部,反映地域、家族、门第等对文学的影响。此外,相比于官修之书,私修的文章集与文章志更看重作品的文学性和收集的完整性,很多官修遗漏的作品在私修里都能找到,官修的作品里没有提及的一些历史细节在私修的作品里可能有发现,这样就能更好地表现当时的时代特点、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

综上所述,晋宋文章集与文章志的产生和发展是当时文学学术上的一大成果,也是文学发展所必然出现的成果。其所保留下来的文学作品与文学记载,为后世学者研究晋宋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价值不可忽视。结合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可以看出文章集与文章志还存在很大的研究价值,有关于二者的关系有待更加深入的探讨。

猜你喜欢

文人时期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文人吃蛙
开心一刻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