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加强“四力”的几点思考
2020-01-19玄振国延边日报社
玄振国 延边日报社
在全媒体时代,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新闻工作者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思想建设的重任,因此要加强四力学习,将实践与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善于观察问题,注重细节,创新写作方式,写出接地气的优秀作品。练就真功夫、高素质的才能,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思想基础,使正能量旋律更加高昂。
一、掌握最新的拍摄器材与媒体技术应用手法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全媒体”,包括全程、全员、全息、全效4个方面。在这样的要求下,加速了新闻记者的转型,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新闻采访、新闻价值判断、信息整合等基本功,而且要深入了解当前最新的拍摄器材与媒体技术应用手法,能够自行制作音视频,实现更加现场化的出镜,拓展自身技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不断纵深发展,新闻记者要学习应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在新闻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通过智能手机或编写类型的采访设施,将事件现场化报道,并能够快速传播到网络上,为民众提供动态化新闻报道,然后应用现代化技术将其制作为电视新闻稿件。
二、根植于实践基层这一新闻土壤中,锻炼脚力
质量好的新闻并非凭空编造的,而是需要新闻记者深入基层,参与实践,从现实中挖掘出来。尤其在当下的时代,信息数量激增,人们眼目应接不暇,真正的好新闻能够直击灵魂,符合受众需求。因此新闻记者要根植于实践基层这一新闻土壤中,锻炼自己的脚力,走到人民群众之中,通过深入的交谈与调查研究挖掘新闻事件与故事,这样才能寻找到隐藏的新闻。新闻报道的生命在于奔走,新闻报道的事件或人物与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有半点虚假。新闻报道的力量在于通过传播真实信息为人民群众服务,新闻记者必须深入第一线进行全面采访,尽可能多的抓取第一手材料,真实、贴近民情的报道才会对受众具有权威牲、说服力和吸引力。因此要深入落实群众路线,树立深入调查研究的思维,在日常新闻工作环节中实践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实践精神与人文精神。
三、有见微知著的眼力,洞察事实
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除了自身的内容质量以外,最重要的是记者有见微知著的眼力,能够洞察事实,揭示真相。在提升记者眼力过程中,首先要提升其新闻洞察力,增强新闻记者眼光的敏锐性。开阔眼界,挖掘平凡中的伟大精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错综复杂的关系,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洞察力,以新闻真实性为基础编写符合社会需求的作品。在深入基层调查时,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拍摄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并将其制作为电视宣传视频与稿件。
四、勤于思考,不断提升自身脑力
新闻记者要对新闻具备特殊的敏感性,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要坚持勤于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脑力。当前,社会事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新闻记者要能够洞察表象背后的本质,在报道中体现心系百姓、推动社会进步等理念。更新新闻观念,适应国际媒体格局,积极反思,开拓思维体系,以不同角度审视同一个新闻事件,了解受众需求,选择有价值的角度报道新闻。民众非常关注重大新闻事件,尤其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在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要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好问题,有重要意义与含金量。同时要推陈出新、独辟蹊径,具有新颖性,随着采访的推进,抓住新问题,具备随机应变能力,抓住新线索。因此新闻记者必须要有超群的能力,表达简洁,重点突出,思路明确,用关键词将问题的核心表达清晰。
五、持续改进文笔,丰富写作方式
新闻记者是否能写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文章,与其笔力有极大联系,因此,新闻记者要不断锻炼自己的笔力,持续改进文笔,丰富写作方式,巧妙结合网络流行语、历史故事等内容,形成活泼丰富的文风,使新闻作品更具时代感。要深入实际,挖掘鲜活的故事素材,寻找新闻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听众的兴趣,提升新闻价值。趣味性可以使新闻价值体现得更加完美,使新闻事实富有人情味,充满情趣。为受众带来启发与教育。吸引受众,引起受众共鸣,要用事实说话,避免主观色彩影响,如果新闻过于呆板、枯燥,受众会缺乏兴趣。因此,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手法,将新闻写得朗朗上口,新闻因人而生动,在新闻编写中,要见物也要见人,新闻记者要观察人物的态度、表情、动作、观点,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人作为新闻主角,使其成为切入新闻的突破口。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纵深发展,新闻媒体记者要掌握各种媒体的应用技术,锻炼自身的笔力、脑力、脚力、眼力。深入基层,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洞察力,活跃思维,改进文笔,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闻作品,为思想宣传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