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隆德以河长统领渝河综合治理
2020-01-19姚国石
姚国石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河长制办公室,756300,隆德)
渝河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最大的河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渝河水质逐渐恶化,沿岸民众深受其害。 2016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 隆德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顺应人民群众对恢复和保护母亲河的热切期盼,打响了渝河治理攻坚战。 特别是2017 年以来, 以全面建立河长制为契机,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大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渝河水质及河岸面貌明显改善,赢得当地群众和游客纷纷点赞,渝河治理模式和经验也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等肯定和认可。2020 年5 月,隆德县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一、背景情况
渝河地处隆德县中部,为渭河二级支流、黄河三级支流。 渝河干流全长47.1 km,穿隆德县城而过,流域面积482 km2, 约占隆德县域面积的48.9%, 聚集了隆德县62%人口、50%耕地和75%经济总量,是隆德县主要产粮区和工业富集区,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十分突出。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中,渝河生态遭受严重破坏,一度成为一条垃圾河、臭水河、滥泥河。2015 年,渝河出境断面水质降至劣Ⅴ类,导致隆德县与下游的甘肃省静宁县发生跨界水污染纠纷,并因此被公益组织提起环保诉讼。
2016 年12 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隆德县从根本上解决渝河水污染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制度保障。 彻底解决渝河水污染问题摆上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渝河源头水质基本保持在II 类、水环境本底较好。 导致渝河水污染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入河污染物量大,特别是枯水期,河道纳污容量和自净能力有限,进一步加重了水污染的程度;此外,中下游河道和水库中经年累积的底部淤泥受水体污染影响吸附了大量污染物质,成为“内生”污染源,长期影响水质好转。
在分析厘清问题原因基础上,隆德县明确“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的系统治理思路,先后整合投入4.56 亿元资金,采取工程、管理等措施综合治理渝河水污染。
1.强化控源截污,从源头削减入河污染物
一是彻底封堵渝河沿线畜禽养殖场、马铃薯淀粉加工厂、城乡居民生活污水等非法直排口27 处,依法取缔万吨以下规模马铃薯淀粉污染企业13家,实施雨污分流管道改造工程,大幅度削减了入河污水排放量。 二是部署开展“清河专项行动”,集中清理河道沿线堆放垃圾160 余万t,清理打捞水面漂浮垃圾2 000 多t;精准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及污染防治三级网格化监管制度, 从源头严控垃圾堆放及污染问题。 三是新建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县城雨污分流设施、沙塘镇污水并网工程及神林、 联财污水处理站, 将渝河沿线城镇建成区所有生活污水进行全收集、全处理,实现一级A标准达标排放。 四是制定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化肥农药零增长等行动方案,全县42 家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残膜回收率超过95%,推广增施有机肥、新型肥料替代等技术措施,着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2.强化清淤疏浚,恢复河畅库深水清
一是清理和转运三里店水库黑臭淤泥80 多万m3, 消除了长期累积的淤泥“内源”污染问题。 二是采取河道疏浚、河床平整、河堤加固、生态护坡、生态护坡、岸线绿化、巡检道路建设等措施,对渝河干流河道开展综合整治,显著提升河槽过流能力,减少泥沙、污染物等的沉积和蓄积。 三是持续推进流域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程,建成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6 万余亩(1 亩=1/15 hm2,下同),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近200 km2。
3.强化生态修复,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
一是在平整清淤后的渝河主河道种植香蒲、鸢尾等水生、湿生植物550 多亩, 在中下游河段修建多处溢流堰、柳谷坊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增强水体自我净化和自我修复能力。 二是调整优化三里店水库调度方式,在枯水期适当加大下泄流量,保证下游河道一定的过流断面和冲刷能力,维持河流健康。 三是在渝河干流沿岸开挖多处共计约240 万m3库容的蓄滞净化塘,汛期还可用于引河水蓄存,待枯水期再回补河道。
经过4 年多的系统治理,渝河干流全线水质得到明显改善,2019 年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标准,全年大部分时段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与之相伴的是, 渝河两岸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游人熙攘,大批过境候鸟在水面栖息,“芳华”再现。 探索中形成的河湖治理“渝河经验”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水利部等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认可, 入选改革开放40 周年成就展, 并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17 个示范河湖建设试点。
三、经验启示
渝河水污染治理是隆德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创新河湖治理模式的成功实践缩影。 总结渝河治理模式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站位、牢记使命,自觉将保护母亲河打造幸福河作为重要政治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 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等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党委将“自觉承担起保护母亲河的重要责任” 写入党代会报告, 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总河长、副总河长,以总河长令发布《宁夏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0 年)》,部署全面开展母亲河保护行动、美丽河湖建设行动等。站位决定格局,使命决定担当,认识决定行动。隆德县委、 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要求,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责任意识,保护母亲河、打造幸福河成为全县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为彻底解决渝河问题奠定了坚强政治保证和坚实思想基础。
2.高位推动、多元共治,凝聚形成河湖治理的强大合力
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和联动机制,为统筹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隆德县抓住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契机,迅即行动,较自治区规定期限提前半年建立了县、 乡、村三级河长体系,组建了县、乡两级河长办, 全面落实各级河长主体责任,县委书记作为县总河长和渝河县级河长,牵头研究解决全县河长制推行及渝河治理保护中的重大问题,高位推动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建立部门联动制,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督查室、编办等25个县级党政部门作为河长制责任单位,各负其责、联动配合;此外还聘请了30 名民间河长、16 名社会监督员、106 名巡河员、299 名保洁员等社会力量参与河湖保护和监督, 形成了“河长统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高位推动、多元共治工作格局,凝聚起河湖治理的强大合力。
3.问题导向、系统施策,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解决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问题,为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支撑。 渝河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水污染严重,同时还存在岸线河床被非法侵占破坏、枯水期供水保障程度不高、流域水土流失等问题。 隆德县坚持问题导向,将解决水污染问题作为渝河治理的 “牛鼻子”,综合考虑水质与水量、河里与岸上、河湖保护与经济发展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和需求, 以河长制为抓手,统筹谋划、系统施策,整合利用水利、环保、林业、农业等多种渠道资金,大力推进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近年,结合河道疏浚和岸线整治,依法关闭河道非法采砂场5 家、拆除河道违章建筑210 多m2,完成渝河岸线绿化40 多km, 建成高标准园林绿化带及生态景观和休闲步道近20 km,为人们提供了环境宜人的休闲旅游场所;结合工业污染防治,推动县六盘山工业园区调整定位,重点引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工艺美术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业等环境友好的轻工企业,杜绝污染企业入驻, 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结合面源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打造现代化生态灌区、生态林业绿化长廊、 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区和乡村旅游区,渝河两岸建成秦艽、党参、柴胡、 板蓝等中药材基地和高端蔬菜基地,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4.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建立河湖治理保护的长效机制
渝河水污染问题经过集中系统整治,隆德出境断面水质从2015 年的劣V 类提高到2017 年的IV 类, 达到国家规定的断面水质标准。 为持续巩固和提升渝河治理效果, 隆德县依托河长制, 通过完善制度、 强化监管等措施,建立了渝河治理保护的长效机制,确保实现河长治、水长清、景长美。 制度方面,制定出台了会议制度、督导检查制度、巡河保洁管理制度、河长巡查制度等9 项河长制工作制度以及农村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办法, 建立了常态化的卫生清扫保洁、 废弃物处理等工作机制, 从源头减轻固态垃圾污染; 监管方面, 做实做强县级河长办, 政府分管水利工作的副县长兼任河长办主任,水务、环保、住建等6 个县级部门负责人兼任副主任, 从相关部门抽调8 名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办公,承担河长制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考核评估等具体工作, 先后向有关部门和乡镇印发30 多份督办通知,督促相关问题和事项解决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