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市养蜂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0-01-19杨帆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杜森有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陆梅陕西省农业检验检测中心

环球市场 2020年27期
关键词:蜜源中蜂养蜂

杨帆 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杜森有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陆梅 陕西省农业检验检测中心

邱宁 延安市宝塔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陈朋刚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一、延安市蜂产业发展现状与自然资源优势

(一)发展现状

2019年全市蜜蜂饲养量达到21.4万箱,形成了宝塔、黄龙、富县、黄陵和甘泉5个万箱以上规模养殖带,占全市饲养量的86.2%。蜜蜂养殖场(户)达到5195个,其中20箱以下场(户)数2890个,20~39箱的1333个,40~49箱 的463个,50~99箱 的303个,100箱以上的206个,其中20箱以上场(户)数占总场(户)数的44.4%。全市蜂蜜产量达到2470吨,完成全年任务的49.4%,其中黄龙县占54.2%。全市建成了宝塔槐蜜之都蜂业、延安林草蜂业、黄龙利峰、富县蜂盛等蜂产品加工企业7个,蜂蜜加工能力稳步提升。全市积极探索形成了线下“农超结对”、线上电商和“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等多种销售方式,逐步疏通解决蜂蜜销售渠道不畅的难题,2019年蜂蜜实现销售产值1.48亿元。品牌建设持续加强,全市发展养蜂专业合作社39个,蜂产品涵盖蜂蜜、蜂蜡、蜂胶、鲜蜂王浆、蜂王浆冻干粉、蜂花粉等6大系列20多个品种,逐步打造形成了具有延安地域特色的品牌,“黄龙蜂蜜”“和润”蜂产品分别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著名品牌”称号。蜜蜂种质持续提升,我市中蜂品种优良,饲养历史悠久,历届养蜂工作者,非常重视对中蜂种质资源的改良、培育、保护工作。目前,我市已被列入全国四大中蜂保护区之一,黄龙县被授予“中华蜜蜂之乡”,成为全国养蜂基地和中蜂优良蜂王生产基地。技术支撑不断增强,“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延安市养蜂试验站承担了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项目,负责陕西、内蒙蜂产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先后完成了国家和省市级科技项目10多项,推广“中蜂小转地饲养方式”“定地砖(石槽)箱饲养方式”等多项技术。全市成立了市本级、宝塔、黄龙3家养蜂协会和39个养蜂专业合作社,不断强化蜂产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为全市蜂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和后勤保障。2019年,来延转地蜂场1000个左右,意蜂饲养量达到10~15万箱,槐花期蜂蜜产量达到5000吨,蜂蜜产值达到0.8~1亿元。

(二)自然资源丰富

延安蜜源植物资源丰富。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有林草面积4338.6万亩,苹果380万亩,枣树49.91万亩,木本植物540余种,草本植物370余种,野生中药材近200种。其中境内蜜源植物多达500余种,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质量上乘,连片面积大都超过50亩,花期较长,主要蜜源植物从4月中旬开花,到9月上旬结束,时间长达半年,便于蜜蜂定地作业。特别是有成片优质蜜源洋槐林1100万亩,洋槐是蜜蜂养殖最重要的蜜源资源,一般年份,都能获得高产稳产。宝塔区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国优质洋槐蜜蜜源基地”(槐蜜之都)。据测算,全市有效载蜂量可达60~70万箱。由此可见,延安市养蜂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乐观,丰富的蜜源优势和自然条件的多样性是延安发展养蜂产业的良好物质基础。

(三)蜂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延安“槐花蜜”品牌驰名中外。蜂蜜的品种风味主要由采蜜的主要花源决定,世界上有成百上千种植物可以生产花蜜,常见的单一花种蜂蜜就有300多种。产地也是一些特定蜂蜜的关键要素,它们的颜色、香气、风味都映射着当地与众不同的风土特征,季节也会影响蜂蜜的风味。延安槐花蜜已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隐形品牌,已植根于世界各国消费者心中。

(四)养蜂历史悠久、效益显著

延安市农民历来有养殖蜜蜂的习惯,特别是退耕还林项目实施以来,植被覆盖率达到83%以上,生态环境不断向好,蜜源植物种类增多,养蜂效益不断增长,农户养殖热情高涨。加上养蜂投资小,耗劳少,见效快,收益大、风险低,是不占耕地和水肥的空中农业和生态农业,是一项既不污染环境,又充分利用资源的速效特色产业。养一箱中蜂每年可纯收入900~1200元,意蜂每年可纯收入800~1000元。

二、蜂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转地蜂服务管理不到位

县区对转地蜂场选址、备案、管理等工作不到位,造成转地蜂场布局不尽合理,或是当地中蜂冲突,或是与其他转地蜂场争抢蜜源,有的地方蜜源又没人采,也不利于蜂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立。

(二)蜂农文化程度低,饲养管理水平落后

蜂农整体文化程度低,年龄结构老化,大部分蜂农不懂技术,对新技术、新标准的认知、接受能力较弱,饲养管理水平落后,影响了养蜂经济效益。

(三)蜂产品单一、规模化程度低、技术服务不到位

我市蜂产业仍是各自为政,规模小,牌子杂,蜂产业收入主要为蜂蜜销售收入,市场不认可,优质不优价,制约了蜂产品的销售。县区普遍缺乏全区性的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引领,缺少技术人员,配套技术服务不到位,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为养峰户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尽管个别县区和乡镇虽成立了养蜂协会,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力量,存在着服务范围狭窄和带动性不强的问题。

(四)缺乏统一质量标准,品牌效应不明显

目前全市尚未制定统一的蜂蜜生产、加工技术标准,一些养殖场追求产量不追求质量,蜂蜜产品掺假使杂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我市品牌形象。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便于龙头企业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形成品牌效应。

(五)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多年来,市县两级财政一直没有将养蜂技术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养蜂新技术引进、试验、推广工作无法展开,技术改造、人员培训等工作严重滞后;加之市县财政比较困难,用于扶持蜂产业发展的资金非常有限,一些新式蜂箱、设备无力引进,也缺乏对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养蜂大户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

三、蜂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突出产业融合,做大产业规模

一是扩大养蜂规模。保护建设利用好蜜源植物资源,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广种植蜜源植物,在中蜂优势县区划定中蜂保护区,集中打造蜜蜂规模化养殖基地。在槐花优势区域大力发展意蜂,引导贫困户发展养蜂产业,扶持发展一批专业村和养殖大户,加快推进蜜蜂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逐步提高整理规模小而散的养殖户。二是着力开发打造拳头产品,创新运营模式。引导企校合作,加大保健、医药、美容等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提升产业效益。强化对外来转地蜂场备案管理工作,合理分配蜜源资源,鼓励龙头企业收购转地蜂场蜂蜜。三是拓展蜂旅融合功能。结合延安全域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生态蜂业旅游品牌,建设具有蜂业观光、养蜂体验、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功能的蜂业综合体,挖掘蜂业多元化经营潜力。

(二)加强良种选育,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加强良种选育。扶持新建中蜂种蜂繁育场,从事本地种蜂诱捕、驯化、繁殖培育一批有突破性的中蜂优良品种。联合农科院积极吸纳转地蜂优良基因,建立育种基地,选育出适合西北地区饲养的意蜂品种。二是注重人才培育。推进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推动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一批专业技术干部、农民技术员,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推广关键技术。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带技术、项目参股合作社、加工企业,围绕蜂蜜三品提升,对蜂农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技术服务,实现全市蜂种优良化、蜂箱标准化、防虫物理化、采收成熟化。

(三)提质增效,树立名优品牌

一是树立名优品牌。加快品牌整合,做好品牌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提升品牌蜂蜜规模和效益。开展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和认定,利用好“中国优质洋槐蜜蜜源基地”和黄龙县利用好“中华蜜蜂之乡”及国家商标品牌地理标志优势,加大名优产品开发。加强品牌管理,做好区域公用品牌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规范使用公用品牌。二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建立蜂蜜生产投入品监管经营备案制度,杜绝违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蜂蜜生产、储运及加工、市场流通等全产业链监管体系,促进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对接。明确部门职能职责,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形成市场管理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借助杨凌农高会、世界蜜蜂日、延安洋槐旅游文化节等重大活动,提升延安蜂蜜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强化主体带动,创新发展模式

一是加强主体培育。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营销经纪人、生产大户,提高生产能力。对辐射带动强、发展前景好的骨干企业,实施重点培育,带动蜂蜜加工产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二是实施标准生产。围绕机械化、规模化、养强群、生产成熟蜜等现代蜂产业发展要求,制定推广蜜蜂饲养管理相关标准,提高生产水平。开展或参与制订、修改产品标准,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和产品综合竞争力。三是创新经营模式。鼓励蜂农成立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或蜂业协会,把分散的蜂农组织起来,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猜你喜欢

蜜源中蜂养蜂
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中蜂保护与发展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岫岩中蜂业发展前景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