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全链管理服务理念与实践

2020-01-19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育人服务管理

叶 玲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面临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根据00后大学生的特质和特点,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全过程的全链管理服务,实现管理学生向管理服务学生的转变,是必须面对的课题。

1 学生全链管理服务的现实诉求

1.1 现实需要

(1)学生全链成长的需要。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和00后大学生的特点,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学生管理服务亟需进行“全链条”改革,从招生、迎新、培养、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毕业和校友管理等多个维度入手,形成学生成长管理服务的全链条闭环。

(2)实现三全育人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新要求[2]。落实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具体任务上,就是要把握重点、加强协作,统筹推进实施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的构建。

(3)“互联网+”教育的需要。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进行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化开发,实现从招生、迎新、培养、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毕业和校友管理等全过程功能,为全链管理服务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1.2 转变诉求

(1)工作定位转变。转变学生工作定位,突出引领作用,把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全链管理服务从人才培养的推手转变为人才培养的抓手。通过技术驱动和保障学生全链管理服务,并将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全链管理服务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通过服务学生“最多跑一次”改革,确立“全面梳理主动办、优化流程高效办、完善窗口集中办、数据跑腿网上办、强化服务帮助办、公开透明监督办”等“六个办”,基本实现学生办事“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

(2)工作理念转变。转变学生工作理念,从强化学生工作的管理功能向拓展学生工作的服务功能转变。从学生管理转变为学生管理服务,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等水平。

(3)工作思路转变。从单项学生管理事务维度向学生全链闭环服务转变,构建学生管理服务闭环,实现学生从进校到在校、离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学生在生命周期内可能遇到的所有事项组成“一件大事”,并以此为依据,系统梳理管理服务内容,开展流程优化,促进扁平化管理,提升治理水平。

2 学生全链管理服务的实践路径

2.1 面向学生全链管理服务的网络应用生态系统

按照“思想引领、交流沟通、办事服务、成长成才”的工作要求和“易学易用、共创共享”的建设理念,建设融“互联网+思想引领、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教育教学、互联网+文化建设”于一体的信息门户、成长社区和网上办事大厅,建成学生的思想精神家园、网上服务大厅、教育教学平台和时代文化阵地。

(1)实现功能对接。把学生全链管理服务和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入学前、学习中和实习就业毕业的全链管理服务的功能对接,根据三个不同阶段环节,开发一系列面向学生全链管理服务的网络应用生态系统。

(2)拓宽育人渠道。依托学生全链管理服务建设,开发教务系统、学工系统、智慧社区APP、图书系统、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络化的班级管理,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方法渠道。

(3)加强思想教育。把学生全链管理服务建设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开发学生网、阳光体育、第二课堂、体质健康、各类公众号等,让学生全链管理服务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线上交流的情感纽带。

(4)发挥引领作用。依托学生全链管理服务建设,建设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网络媒体,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的引领作用。

图1 面向学生全链管理服务的网络应用生态系统

(5)打造学习空间。建设学生信息门户、成长社区、云课堂等学习空间,鼓励专业教师共享课件资源,让学生信息门户、成长社区、云课堂成为师生活动的学习空间。

2.2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全链管理服务应用

(1)构建“互联网+”学生管理周期环。构建学生从招生、迎新、进校就读到离校就业的管理周期闭环,迎新系统实现新生指南、在线缴费等功能,学工管理系统对学生基本信息、勤工助学、奖惩等进行管理,就业系统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开展网上生涯指导服务,离校系统面向学生提供一站式离校服务。

(2)打造“互联网+”学生成长社区。推进学生智慧成长社区建设,为在校生构建覆盖成长记载、生活需求、校内办事、企业选聘、家长互动、毕业服务于一体的学生移动服务网,为企业、家长和其他用户按权限开放服务,深化智慧校园的泛在移动内涵。

(3)推进“互联网+”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BPM大平台(业务流程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的流程审批环境、统一的“傻瓜式”流程定义环境、统一的统计监控环境,在此基础上构建网上办事大厅。面向学生提供各类业务的一站式在线审批,并推进服务移动化,实现所有事项“掌上审批”和高频事项“掌上办事”。

图2 网上办事大厅整体功能结构

(4)组建“互联网+”安全育人环境。加强安全校园智慧园区建设,完成数字安防监控系统改造、视频报警、智能车辆控制系统、大门和公寓门禁系统的建设,建成了基于GIS三维电子地图视频自动跟踪巡检系统,实现人员进出校园、公寓全方位管控,构建安全有序的育人环境。

(5)建构“互联网+”学生数字画像。利用大数据分析原理,深度挖掘教务、后勤、学工、就业、图书馆、门禁、一卡通、军体、财务等系统中与学生工作相关的信息数据,为学生建立学习、运动、上网、消费、守纪行为分析,建立个人数字画像。对存在异常行为、长期未归、旷课等特殊学生发出预警,为快速、及时解决突发事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3 学生全链管理服务的投入成效

3.1 服务学生更为便捷

各类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的网络应用、APP的推出,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在入学前,就能在家登陆学院的迎新网站,提前了解学院各项信息,方便报到入学,提前学习学校各项规定提早开始适应大学生活。迎新网站的使用,每年共计超过60%的新生在开学前通过迎新系统进行线上报到。学生在校期间,不用因为办理各项事务在各个部门、办公室之间来回签字、审批、盖章,也不用因为到了下班时间找不到办事人员而望门兴叹。学生只需打开网页或者手机APP即可在线办理各项应用。自网上办事大厅投入使用以来,学生办理各项业务数量累计超过30000项。学生离校在外实习期间,也无需往返学校办理各项业务,只需在校外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访问学校的各项应用,极大地便利了实习学生。

3.2 工作效率更为提升

投入使用的各类网上业务系统、APP不仅方便了学生,也极大地提升了学院各个部门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迎新工作开始前,学院可通过学生登记的信息,判断学生是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否按时到校等情况,及时给予补助关怀,合理安排接送车辆及公寓住宿安排等。教师在外出差,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完成部分日常审批事务。

3.3 数据工作更为优化

学生在校的活动情况、学习情况、获奖情况等信息来源多、信息量大、信息构成复杂,如何将学生在校的全生命周期做一个成长记录是近几年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直着力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学生信息统一通过学校数据中心整合,各个业务部门产生的数据都统一汇总至学校数据中心,各个业务部门需要调用其它部门产生的学生数据,也可通过向数据中心申请调用。学生在校的成长记录通过学生第二课堂系统、学生毕业就业系统可直观展现,形成学生的简历或繁历,方便学生使用以及学校各个部门应用、统计、决策。

猜你喜欢

育人服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