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教育对汉字文化的有效渗透策略

2020-01-18张卫民

启迪·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戏剧汉字渗透

张卫民

本文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三五”立项课题“以戏剧形式开展汉字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CJCYJSGX2018080007)结题成果。

摘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汉字文化,生动感受汉字文化魅力,大力传承汉字文化,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凝聚力。而戏曲主要以人物台词的对白,并辅助于一定的演唱与肢体动作,进行故事的叙述和思想情感的表达。充分体现了汉字文化所具有的音韵之美、简洁之美、形象之美和思想之美,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展开戏剧教学,引导学生对汉字文化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体验。

关键词:戏剧  汉字  文化  渗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都越来越重视学生对戏剧的学习。而戏剧主要包含古典戏剧、现代戏剧以及外国戏剧。学生通过对这些类型的戏剧进行阅读想象以及表演,能够生动体会到汉字在情节的构造、人物的描绘、环境的渲染以及思想的表达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从而对汉字文化形成全面而深入的感悟。因此,教师要重视将戏剧特征与汉字文化进行紧密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戏剧教学,引导学生对汉字文化形成深入理解。下面具体谈一谈如何在戏剧教育中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汉字文化学习。

一、演唱古典戏剧,体会音韵之美

古典戏剧充分融合了诗词曲的古典文学体裁,在唱腔上具有委婉柔和、回环往复等多种特点,表现出了汉字所具有音韵之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典戏剧的演唱方法进行深入学习,通过具体的戏剧演唱活动,深入体会汉字所具有的音韵之美,从听觉角度对汉字文化形成独特认识。

教学《窦娥冤》这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窦娥冤》的演唱,深入体会汉字的音韵之美。首先,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相应的教学音频,让学生进行自主聆听,并做出相应评价。比如,对于“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等文段,学生通过聆听音频,能够明显的体会到“年”和“仙”等字所具有的押韵的特点。同时能够发现每一句的戏文字数都相等,能够形成统一的节奏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音频对这些文词进行演唱。学生能够感受到古典戏曲在演唱时音韵十分悠长,戏文中的每个字在发音上都有着明显的轻重之分,能够形成明显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又如,在演唱“我也只为尤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在两处分。从今日远践洛阳尘,又不知归期定准,则落的无语暗消魂”等句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音频分析这些戏文唱腔的特点。学生能够发现这些戏文主要体现的是人物生活的困顿,因而应当以低沉悲伤的语气进行演唱,以此体现人物的心里状态。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对古典戏剧进行演唱,深入体会汉字所具有的音韵之美,感受汉字的发音所具有的情感传递的功能,丰富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二、分析独白内容,体会简洁之美

戏剧的主体内容是描写人物的对话,因而对于环境的渲染程度较少。但很多戏剧往往通过简练的语言,能够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环境将读者带入到戏剧情境之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戏剧的独白内容,对汉字所具有的勾画形象,渲染环境的功能进行充分认识,体会汉字所具有的简洁之美。

在学习《雷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独白内容进行分析,深入体会汉字所具有的形象之美。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总体认识,对故事中人物的心里状态进行总体感受。学生能够发现故事中的人物普遍具有焦虑、悲伤、愤懑的特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戏剧中的哪些文段能够对人物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衬托呢?”对此,学生通过再次阅读,能够勾画出“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等独白文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文段的作用进行具体感受。在学生疑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应的图片,对文段内容进行展示。对此,学生能够搜集出大雨即将来临时的天气图片,并结合文段内容体会出戏剧中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针对独白内容,对后续情节展开想象。学生能够通过独白文字的风格感受到戏剧内容的压抑性与悲壮性。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够根据戏剧中的独白内容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产生多样的情景感受,从而体会汉字所具有的简洁之美。

三、进行具体表演,体会形象之美

戏剧在情节叙述上具有着缜密的逻辑性。能够通过台词来展现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动作以及神态,充分体现了汉字所具有的形象之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戏剧情节进行具体的表演,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台词,做出相应的神态与动作,进行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再现,深入体会汉字的形象之美。

在学习课本剧《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具体表演,体会汉字的形象之美。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总体浏览戏剧内容,了解戏剧梗概。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神态与动作,以及语氣对相关台词内容进行展现。比如,对于课文开头杨志的话语:“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杨志的身份是怎样的?他的说话方式与他的地位相符合吗?”学生结合戏剧内容,能够发现杨志是一个官员,所以在与下属说话时应当神态比较高傲,本段话语采用了多个感叹句,体现出了杨志严厉刚强的性格。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理解对台词进行具体诵读,并能够表现出严厉与刚强的神情,从而对杨志的形象进行丰富的理解。又如,对于老都管的话语“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老爷爷”这个称谓,然后进行表演。学生能够从“老爷爷”这一称谓中体会到老都管的谦卑与恳求的态度。尝试运用温和诚恳的语气对本句进行表演,并做出弯腰等动作,对老都管的社会地位和人物形象进行生动展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戏剧的台词,对戏剧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充分体会汉字在信息传递和人物塑造上的生动性,对汉字的形象之美获得深刻感悟。

四、分析哲理语言,体会深刻之美

很多的戏剧在进行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思想主旨的触发时,往往会创作出高度具有哲理的语言,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与深刻的感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类型的语言进行深入体会,分析这些台词对于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情节进展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汉字在内涵上所具有的深刻之美。

教学课本剧《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汉字内涵所具有的深刻之美。在阅读“刘姥姥听说,巴不得一声儿,便拉了板儿登梯上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与刘姥姥的生活状况,对台词中的“巴不得”和“便”的含义进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到刘姥姥的生活十分贫寒,但又有着强烈的虚荣心,对于奢侈的物品有着强烈的占有欲。从而体会到作者借助这些台词对刘姥姥虚荣心理的批判。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 “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 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等戏剧语言体会到贾府生活的浮华与奢侈,感受到作者对封建官僚主义的批判。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够结合一定的文化背景对戏剧中的语言进行深入分析,对特定时代的社会问题与人物的精神状态与思想追求进行深入的体会,从而深度感受汉字内涵的深刻性,培养深厚的人文情怀。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汉字所具有的音韵美、简洁美、形象美和深刻美,引导学生开展戏剧教学,让学生结合戏剧内容对汉字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参考文献:

[1]杜重九.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初探[J].戏剧之家,2020(08):30.

[2]王静.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加强汉字文化传承措施研究[J].汉字文化,2017(09):43-44.

[3]田倩.传统汉字文化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7(01):81-82.

猜你喜欢

戏剧汉字渗透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