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策略

2020-01-18周华英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核心素养校本课程

周华英

[摘要]国学经典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画卷与精神风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国学教育做起,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领略国学文化的精髓,培养出有内涵、有深度、有素养的新时代少年。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引导学生挖掘国学经典中闪烁着的智慧光芒,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成为弘扬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的小使者;学校要构建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习语言文字,发展语言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语文核心素养

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涵盖了儒家经典、诗词歌赋、仁人志士传记等。诵读经典能够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这些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一、研发校本教材,提高学生诵读兴趣

在研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时,学校精选优秀教师成立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写组。编写组成员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地方文化资源来确定教材的内容。

(一)低年段教材浅显有趣

低年段教材涵盖了基础国学作品、成语故事、风景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讲述的是中华传统的历史人物、人伦道德、家国情怀等,学生可以从这些经典作品中学习中国传统美德。这两本启蒙读物以三字为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低年级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成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深受小学生喜欢。学生在阅读和学习成语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文学滋养,而且故事中丰富的知识、蕴含的智慧、深刻的寓意会成为小学生成长的重要资源,使其终身受益。

(二)中高段教材广有深度

中高段教材涵盖了思想深度的国学作品、历史故事、本土特色的诗词。《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三本书讲述的是勤奋好学、仁爱礼智、道德修养等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提升人文素养。本土特色诗词能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保护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强烈情感。

在低中高三个阶段的校本教材中,编写的每一篇内容都附有相关联的注释、精美画面,深受学生喜欢。

二、助力课程实施,激发学生诵读热情

(一)利用碎片时间诵读校本教材,营造书香学校

学校致力打造书香校园,用国学经典布置校园文化,开设图书馆、开放式书吧、电子阅览室、经典读书长廊;班级建立一个经典诵读角,让学生爱上经典阅读,同时也让学生诵读经典成为一个常态。

1.晨诵。学校组织学生每天晨诵20分钟,这段时间学生跟随广播优美的旋律诵读国学经典。“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午读。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很多,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内外阅读成了小学生的必修课。每天30分钟的午休课是学生最佳的阅读时间,午休阅读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学生不仅阅读国学经典,还涉及了自然、科学、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

3.暮诗。《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每天下午眼保健操后是《每日一诗》时间,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吟诵诗词歌赋,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学子。

4.夕扬。学校成立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的诵读社,招收诵读兴趣高、水平高、表演能力强的学生,每个社50人,共有150人。周二、周四放学后是40分钟诵读社上课时间,课堂内容丰富,吹拉弹唱、精彩纷呈,教师根据需要把上课地点安排在教室、演播厅、操场,学生傍晚的诗文抑扬开辟了学校诵读经典的園地。

(二)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诵读,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通过游戏学习新知识,机械地朗读和背诵会使他们丧失兴趣,效果适得其反。因此,经典诵读课程不能成为语文阅读课,应该采取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完成教学。每个班级开设经典诵读课,教师采用诵、赏、赛、演四种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1.诵。教师从校本教材中安排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如集体诵读、个人诵读、小组诵读、配乐诵读、师生对读、接龙诵读等,学生在一次次诵读中提高诵读水平和语言能力。

2.赏。国学经典作品配有图文并茂的诵读视频,教师从教材中选定优美经典的句段组织学生听录音或看视频,让学生感受文字之美、声音之美、意境之美。

3.赛。为了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每个学龄段的认字量、课外阅读、背诵古诗文的任务,教师结合校本教材开展各类竞赛活动,让课程的实施行之有效。二年级开展了以“讲经典故事,做博学少年”为主题的成语故事比赛;三年级开展了以“唱国学经典,做儒雅学子”为主题的吟唱比赛;四年级开展了以“经典传承文明,诵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五年级开展了以“巧手绘经典,书香润童年”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让学生用文字和图画记录诵读国学经典的感受;六年级开展了以“墨香校园,传承经典”为主题的书法大赛。学校组织社团学生参加市、区级经典诵读比赛。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开朗豁达的性情和自信自强的人格。

4.演。在班队课和大型节日中,将诵读以节目形式展示表演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孔子诞辰日举行开笔礼,统一穿汉服出场,表现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尊重;在其他节日里,都能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诵读节目。学生通过亲身演绎,对国学经典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自身的国学知识储备、理解能力、艺术创造力等都得到了提升。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实施,能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厚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延伸校本课程,推动社会全民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学校对全校学生及家长做了诵读国学经典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以学校为龙头,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使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真正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一)家校共读国学经典

把诵读国学经典从学校引向家庭,形成家校读书合力,引导家长为孩子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家长和孩子每天坚持共读国学经典至少20分钟,并做好打卡记录,将其作为一项作业交与班主任,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每学期学校开展“亲子共读经典”活动、评比“书香家庭”和“最美读书人”,收集“国学经典汇编”,让更多的家长和同学“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陶冶情操,浸润心灵。

(二)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公益演出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三月以“学雷锋”为主题走进敬老院慰问演出,四月以“缅怀先烈”走进烈士陵园吟诵,五月以“感恩母亲节”为主题走进社区演出,九月以“快乐成长”为主题走进县区兄弟学校、幼儿园演出。这些活动使不同背景、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男女老少一起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一起参与诵读经典,调动阅读积极性,有利于形成文明校园、和谐社会。

综上所述,构建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不是一所学校的短期行为,而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长期实践课程,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使经典成为“经典”,使校本课程体现价值,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语文核心素养校本课程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