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机器人+”项目活动引入信息技术课程的方法

2020-01-18高兴义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机器人

高兴义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各个领域对信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往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而“机器人+”项目活动的引入,可以丰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通过分析“机器人+”项目活动引入的限制因素,探索“机器人+”项目活动引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育策略。

[关键词]“机器人+”;项目活动;初中信息技术

[基金项目] 2020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机器人+项目活动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S[2020]GHB43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得到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生活的效率,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也应该创新思路与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其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而“机器人+”项目活动的引入,可以为教育教学的创新提供保障。学生可以在项目活动中加深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与整合,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在通力合作中完成“机器人+”项目活动任务。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育中引入“机器人+”项目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自主参与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

一、“机器人+”项目活动引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限制因素

首先,受到教学器材的限制。很多学校的经费有限,很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进先进的机器人产品,导致“机器人+”项目活动的实施存在困难。很多配套设施不够齐全,也会影响其应用效果。这就需要依靠国家相关部门的力量,为学校增设机器人套件,以满足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其次,受到教学水平的限制。很多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在“机器人+”项目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缺乏有效的措施,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教师没有根据当前教学要求对自身知识、技能进行更新,导致在项目互动实施中遇到诸多技术难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将“机器人+”项目活动引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机器人+”项目活动时,应该重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是促进活动顺利进行并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关键。初中生由于年龄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在学习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应该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升其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效率。将机器人产品应用于教学中,其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在信息技术知识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需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引用的素材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乏味和无聊。智能机器人的使用,能够为信息技术课堂注入强大的活力,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鲜感,在感受高科技产品带来的冲击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操作的兴趣。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通过边讲解边操作的方式,在讲解机器人的同时渗透信息技术课程相关内容。针对研究智能机器人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并由教师引导学生的探讨方向与内容,最后进行总结、反思,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展模仿活动

为了让学生在“机器人+”项目活动中掌握初中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教师应该重视模仿活动的开展,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都极其强烈的年龄,善于通过模仿来获得知识。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制订符合其学习需求的模仿活动计划,强化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其成为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性人才。模仿活动又可以分为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指的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与计划,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机器人+”模仿型项目活动,在活动中完成教学内容的渗透,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对项目资料进行甄选,优化项目的操作流程,让学生能够在团结合作中完成机器人搭建、连接和程序设计等环节。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活动资料,以便学生在线阅读或者下载学习,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应该在项目活动開展前明确注意事项与关键环节,将任务分派至每一个小组中,合理安排活动进度。针对学生在模仿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解决问题,而非由教师全权处理。在学生活动中,模仿型项目则应该由学生共同完成,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同时,在协作中培养其团结合作能力。学生应在课前对活动资料进行深入学习,明确项目活动开展中的难点与重点。学生在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为此教师应该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合理分工,使其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实现自我突破,真正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内容。

(三)开展创造活动

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够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加以运用,教师应带领学生开展创造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机器人操作技能会在模仿活动中得到强化与巩固,教师在此基础上应该重视主题项目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指定项目,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传感器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是当前社会各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技术。在创造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上述两种技术内容的渗透,并在“机器人+”创造型项目活动中让学生掌握该技术的应用方法,通过自主编程完成活动任务。教师不应该给学生设置过多规则,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中发散思维,同样的活动任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督促学生在相互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发明和创造,并在创造活动中实现知识的延伸与拓展,突破传统信息技术课堂的限制,发挥学生的创意,以提升其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学生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四)完善教学评价

初中生在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机器人+”项目活动时,应该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教学中,消除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察与评价。在设置“机器人+”项目活动时,应该重视难易程度的有效划分,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相对简单的任务,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应该鼓励他们自主对项目活动进行拓展与延伸,以满足其学习需求。学生既不会由于任务难度过大而对自信心造成打击,也不会由于任务难度过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重视激励评价,充分显示素质教育的人本关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应该针对学生在“机器人+”项目活动中态度、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与任务完成度等进行评价,对潜力较大的学生进行鼓励,避免用统一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机器人+”项目活动,是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有效方法,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但是,由于受到教学器材与教学水平的限制,“机器人+”项目活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效果不佳,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运用模仿型项目活动和创造型模仿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在评价中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机器人
机器人,让未来走近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中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与优化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引入生活元素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