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效应”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2020-01-18吴传开
吴传开
【关键词】“刺猬效应”;作文教学;课本范文;生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1-0063-02
西方有一则寓言,讲的是在寒冷的冬天,两只刺猬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能够互相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教育心理学家根据这则寓言总结出了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刺猬效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日常相处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总是试图控制学生的思维,但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刺猬效应”对作文教学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察体验,让习作精彩灵动。
一方面,教师要学会适时放手,乐享“无为而为”的美妙境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乐说乐写。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秋景,由远到近、由上到下或由整体到部分。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之后,就要大胆放手。学生经历了观察体验之后,自己编写习作提纲,和同学相互交流,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文就不那么困难了。另外,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给予必要的指导之后,可以尝试让学生互评互改,取长补短。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舍得把学生的手交至其他学科教师的手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多项复杂的心智技能的综合,不仅需要文字表达能力、写作技能,更需要作者对生活的体验、感受能力。所以,教师要针对习作的内容及要求,把学生的手交至其他学科教师的手中。如统编语文教材三下第四单元的习作练习为《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要求写清楚小实验的过程、自己的感受及有趣的发现。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语文教师可以请科学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做实验。这样,学生亲身经历,看得认真,记得详细,然后进行整理,就能把实验的过程写得真实而有趣。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手交至体育教师手中。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上第八单元的习作题目为《那次玩得真高兴》。语文教师可以邀请体育教师组织一场拔河比赛。从分小组到参与比赛,学生不仅丰富了自身的体验,也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精神的可贵。这种“有眼观,有耳闻,有体会”的经历,有助于学生习作时言之有物。
2.精准着力,让习作个性飞扬。
教材的习作训练部分一般会安排一篇例文或几段精彩片段,这些例文或片段都是根据习作要求提供的行款规范的作文素材。范文的存在让学生在模仿与运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因此,教师应利用范文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减少写作困难。但学生应与范文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切不可过度依赖范文。
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借鉴范文的选材及编排提纲的思路,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但绝对不允许学生直接使用范文的题目,大段抄袭文中的事例,不能让学生养成“拿来”的习惯。作文时要善于思考和创造,才能写出深刻、有见地的好文章。
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识别文体,明确哪类文章更需要范文引路。如果学生初次接触一种新的文体,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领悟习作要求及要点,教师可以结合例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统编语文教材三上的一篇调查类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要求学生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以及自己对这种现象的想法。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调查类的习作,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上给出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爱玩手机的人特别多”这一生活现象,再通过具体事例强调此现象的普遍性和危害性。这样,再提出“开辟一个植物角”的想法就顺理成章了。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例文,明确习作要求及要点,学生在独立习作时就能理清行文思路,较好地完成习作任务。
3.源于生活,让习作回归本真。
教师要带领学生离开教室,到生活中习作。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的真实,往往会使人产生真切的情感;生活的新异,会触动学生的情思,促使学生有思有感、言之有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要真正贴近生活,深入实践。一次小组读书讨论交流活动,一次作为小记者的采访,一次与父母促膝长谈后的感受,都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习作素材。如此,再写《××,我想对您说》这类文章,学生就会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充满真情实感。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离开教室,到大自然中习作。一次寻找大自然足迹的远行,一次对环境现状的调查,一次田间艰辛劳动的体验,学生都会在“自然氧吧”中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获得更多的灵感。教师可以在春天带领学生看枯叶下的小草探头,岸边的桃红柳绿,河中的鸭鹅成群;夏天,带学生听庄稼生长的声音,知了交响乐团的演出,看看大雨之后的沟河涨溢;秋天,师生一起看火红的高粱,金黄的稻田,香气四溢的果园和那广袤無垠的草原;冬天的鹅毛大雪覆盖田野,又何尝不值得一看呢?学生感受大自然神奇变幻的同时,也会在纸上留下珍贵的感受,很好地完成习作任务。
从“刺猬效应”中我们获得了极大的启示。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既不放任自流,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教师教会学生自主乐学,就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牛山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