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演讲与口才课改研究

2020-01-18龚莲婷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信息系

环球市场 2020年22期
关键词:口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龚莲婷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信息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各高校的专业课程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还要深度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德育要素,结合专业特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演讲与口才的课程特点

作为高职院校诸多专业普遍开设的选修课程,《演讲与口才》是研究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它与诸多学科产生交叉,如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旨在培养学生在从事工作过程中口语运用能力。这是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最大特点。基于这一特点,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坚持“能力本位”,注重学生实际表达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要厘清“口才”与“专业”的特定关联,筛选出与“专业”有关、使用频率较高的知识资源和案例进行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上,要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按需施教,灵活施教;教学方法上,强化实战训练,开发多种训练项目,例如情景模拟、经典案例研讨、现场仿真答辩、即兴演讲等。通过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重新设计,真正形成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专业课程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不仅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从主观上认同重视,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系统分明、逻辑自洽、效果可检、师生相长。

(一)转变教学意识

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需要自觉建立健康全面的德育意识,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具体而言,一是要持续学习。专任教师需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历史文化,不断学习、体悟有关“课程思政”的新文件、新典型、新内涵,以保证准确地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二是要重新备课。教师要主动寻找专业课程与德育知识体系的“交点”,自然结合,有机融合。《演讲与口才》课程在备课之初,就结合每个单元的知识建立了“课堂教学案例库”,力争借助丰富的历史经验、名人故事、地方物志等内容来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知识,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又能将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

(二)重构教学内容

在教学前,教师要重新梳理教学内容,建立专属教学资源库,使课程的思政元素呈系统化[2]。在授课中,教师仍要边教边改,边上边调,要视学生的吸收情况修改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以《演讲与口才》课为例,课程被分为“演讲”“口才”两个部分。第一,在演讲部分主讲语音基础、演讲类型、演讲准备和演讲技巧,融入了以历史故事、名人故事、地方文化、教材背景、课堂情境等思政元素,其中课堂情境的话题设置又紧紧围绕时事国情、民俗文化,如“疫情之下,你看到的中国”等。第二,在口才部分主讲求职口才、管理口才、服务口才和社交口才,每个单元都结合了教师人格资源、专业名人资源、优秀毕业生资源来讲授和演练,帮助学生加强口才练习的同时能对优秀人物的职业风采、谈吐气度、为人之道形成深刻的印象,潜移默化中加强和提高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

(三)活跃教学过程

课程思政的灵活施教,就要如盐在水,不着痕迹,但功不唐捐。任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动态,在课堂上多引导,多提问,多实操,多鼓励,从案例分析出知识,从知识引申到观点,从观点升华到态度,自然过渡,无痕衔接;要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线上+线下学习,合理设置在线讨论、头脑风暴、手机抢答、小组PK 等课中环节,将“一言堂”变为“群言堂”,激励学生多开口多表达。唯有学生全程参与、主动融入、认真思考、激发共情,才能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从主观上接纳、吸收、认可、内化所听到的内容、所看到的事例、所共鸣的感受。

(四)优化教评体系

如何验证和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是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基于职教云平台的便捷性和及时性,《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评价贯穿每一堂课。学生在每一堂课的课后环节提交“学习总结”和“课程评价”。教师第一时间读取、评分和回复,还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和建议进行一对一的深度沟通。《演讲与口才》建立了“二次作业”制度,即学生可以在课前和课后提交两次作业,教师择优评分。通过这样的课前-课后对比和期初-期末对比,来鼓励学生改正不良的表达习惯,掌握说话之道,提高表达艺术性。这种贯彻始终、前后比照的教学评价系统,虽然对教师而言,工作量较大,但能避免评教流于形式,学生应付作业的情况,能较好地保证教学效果。

三、“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常讲常新,常新常讲。《演讲与口才》课程经过一系列设计和实践,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不仅课堂更活跃,作业质量更高,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喜爱也不吝言表。

尽管目前看来很多尝试和努力都没有白费,但仍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和创新。[3]一是如何协调集体备课与个性发挥的关系。集体备课能规范教学方向,但也约束了个人教学特色的发挥;教师自备的教学资源库是否契合“课程思政”方向又需要教学团队的集体把关。二是如何科学处理线上平台和线下教学的关系。线上与线下如何科学配比、有机结合,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拿捏好的分寸。总之,教学不绝,改革不息,每一门专业课的“责任田”都需要专业教师用良心播种,用耐心耕耘,用细心灌溉,用恒心坚守。

猜你喜欢

口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哲理漫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领导口才是练出来的》
语言就是力量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