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视野下的大学生廉洁教育
2020-01-18刘孝友
刘孝友
(皖西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大学生廉洁教育首先要充分利用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和理论发展的资源,但在具体实施中应有所侧重。 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旨在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着力塑造大学生的廉洁人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于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必然性,以增强大学生对廉洁的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在引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对廉洁的理论自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重在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结合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压倒性胜利,增强大学生对廉洁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一、“基础”课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廉洁人格
人格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之为人必需具备的特征和尊严,二是指人的道德品质[1](P4090)。前者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后者则把人区分为不同层次。人格教育就是引导受教育者在认识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基础上, 积极追求并逐步形成高尚的人格,实现内在自我和外在自我的统一。 “基础”课教学,可以围绕“做人”这一主线,从思想、道德和法律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廉洁人格修养。
(一)在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中筑牢思想防线
腐败的产生往往都是从思想防线的松懈开始的。 大学生廉洁教育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修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筑牢思想防线。科学的人生观回答了人为了什么要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和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些人生的根本问题。深刻理解科学人生观的真谛,有助于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在人生实践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深刻理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想获得更大的幸福,就必须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实践中做出更大的贡献;自觉地用积极、平和的心态看待人生,把一时的成败得失都看成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从而轻装上阵;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牢记坚持和提倡的标准与反对和抵制的界限,积极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二)在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涵养廉洁品德
廉洁作为一种道德品质,需要在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巩固。“基础”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大学生廉洁教育道德资源。 从纵向看,既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中国革命道德,又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从横向看,既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又有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些道德资源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宝贵精神营养。 如中华传统美德中蕴含的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的献身精神,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的价值追求,以及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 又如中国革命道德中呈现的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修身自律保持节操的道德践履。再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等等。大学生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些道德思想和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的过程中,通过向道德模范学习,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有助于在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逐步形成清正廉洁、 廉洁奉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
(三)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中坚守廉洁底线
廉洁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不仅非廉即耻而且非廉即罪。作为现代文明制度基石的法治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起着保证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方向目标”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强调了要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大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 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涵养大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红线意识。这种事前以自律自控为旨趣的教育引导,与事后的外在严惩相比,不仅具有根本性、持久性而且投入少、影响小。 同时,大学生的人格尚未完全定型并具有良好的道德资本储备,社会环境日趋透明、公开、公正。 这些有利条件既使大学生廉洁教育成为可能,又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纲要” 课重在增强大学生对廉洁的文化自信
从本质上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 不断探索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人民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通过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的奋斗历程,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能否保持清正廉洁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和政党存亡,以增强对廉洁的文化自信。
(一)社会腐败是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根本原因
从1840 年至1919 年的80 年间, 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但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不可否认的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条件、武器装备等综合实力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确实有很大差距。 但是,“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2](P469)导致中国近代多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腐朽和官员腐败。面对外国侵略者,一方面,不少将帅畏惧西方的坚船利炮,贪生怕死,甚至临阵脱逃。另一方面,因为反动统治阶级大多昏庸愚昧、贪污腐化, 担心动员起来的群众可能会危及自身的统治,不敢发动群众,结果屡战屡败,只能通过割地赔款苟且偷安。 就这样,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 加强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拯民族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在建党之初就深刻认识到: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建立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刻不容缓且任重道远。 中国共产党从思想建设入手,自觉地用工人阶级思想武装全党, 密切联系群众,制定廉洁自律规范,坚决反对贪污腐败。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发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 还作出了“贪污公款在500 元以上者处以死刑”等规定。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府廉洁”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吏治腐败”形成了鲜明对比。经过解放战争夺取全国胜利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醒全党: 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注意防止“糖衣炮弹”的进攻。 自觉做到两个“务必”: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清醒头脑,与人们同呼吸共患难,才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支持,考出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
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地位的确立,特别是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开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考验。中国共产党继续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从进城前的政策宣传到进城后的纪律严明,从全党范围内对照党员标准开展的整党整风运动到“三反”“五反”运动,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到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从颁布《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到注重解决“三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纵观党的廉洁建设历程,从运动反腐到权力反腐,从权力反腐到制度反腐,从制度反腐再到思想反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健全,廉洁文化慢慢融入社会、深入人心。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只有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自觉承担起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
三、“原理” 致力于坚定大学生对廉洁的理论自信
“原理” 课教学旨在引导大学生认识并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对的,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生活和工作,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自觉地“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理论照亮现实”[3](P27)。 利用“原理”课程中丰富的理论教学资源,以坚定大学生对廉洁的理论自信。
(一)科学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廉洁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有助于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而且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如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等。 其中,历史思维和底线思维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由于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相通的,以史为鉴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认识把握社会变化之律、 国家兴衰之道、政党存亡之理,助推大学生廉洁教育。 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当量变到一定的“度”才会引起质变。 底线就是事物发生质变“度”的临界点。 认识并把握了底线才能做好最坏的打算,追求最好的结果。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底线, 如纪律的底线、 法律的底线、道德的底线、交友的底线等。 守住底线就是坚持原则,有原则不乱。守住廉洁底线要求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取”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界限、遵规守法。
(二)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助于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 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主体的意识活动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的。虽然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但是,人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如何反映都离不开主体的目的和需求,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实践活动。一个人是否廉洁受制的外部因素很多,但最终还是个人选择的问题。 这种选择开始可能是不自觉的下意识行为,久而久之慢慢变成了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如果不加控制可能会发展到为了一己私利而主动索取甚至强取豪夺;当这种思维定势一旦形成,自我反思能力丧失,廉洁与之渐行渐远,不廉洁、腐败就会成为其自身的一部分而自己甚至毫不察觉。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与“思”结合起来,经常在内心深处用廉洁标准检查、反省,尤其是在独处、隐处、微处坚守廉洁自律。同时要加强廉洁技能的学习,逐步养成廉洁习惯。
(三)正确价值评价有助于形成廉洁的价值追求
价值作为揭示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统一。价值评价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作的判断, 也就是说,主体的需要是价值判断的最终依据。价值主体有个人、群体和人类等不同的形式。就个人而言,不同的人因需要不同往往会导致对同一客体作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 这是不是意味着价值评价无标准呢? 价值评价固然要顾及个体的需要,但更要考虑到对群体、社会和人类的意义。因此,评价人生价值就是要看一个人的人生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是否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需要为根本。“廉洁”不仅是对个体的要求,也是对群体的要求;不仅有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 而且也是实现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条件。全面理解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内涵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廉洁的价值追求。
四、“概论”侧重增强大学生对廉洁的道路和制度自信
“概论” 课教学旨在帮助大学生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制度自信,胸怀远大理想。大学生廉洁教育可以结合“概论”中的相关内容确立大学生廉洁的道理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清正是党铸魂凝力的基本要求
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 周年大会上谈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时提醒全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伴随着新时代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潜伏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其中,消极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4]。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十九大以来,我们党通过持续高压反腐,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要有腐败滋生的土壤,腐败就会存在,反腐败斗争就永远在路上。“不敢腐”和“不能腐”都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不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这才是根本。 因此,要积极探索管党治党规律, 总结并固化惩处反腐、制度反腐、思想反腐的经验和做法,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管党治党科学化水平的最终标准,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清廉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党的形象集中体现在政府形象上,而政府形象又具体表现为社会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上。政府公信力作为一种社会系统信任,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作为和不作为作出的总体评价。政府要取信于民就应该做法治的忠实信奉者和自觉践行者, 做到法有授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得为。 同时,政府要自觉接受对权力的约束,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勤政廉政、务实高效。其中,清廉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关键所在。 提高政府公信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宏观上,需要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制度设计,规范权力运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微观上政府工作人员要有规矩意识,讲规矩守规矩,严格依规办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 最大的诱惑是自己, 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5](P145)因此,需要把外 在 的 规 范和内在的自律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制度和思想防线。
(三)清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一方面,党政清廉不仅有助于加强党政的自身建设,而且对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风尚既能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又能倒逼党风廉政建设。 当整个社会形成了清明清正的价值观,不廉洁的行为就会慢慢减少,腐败分子就难以藏身。 构建廉洁社会首先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教育,降低公众对腐败的容忍度。 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廉洁程度与公众对腐败的容忍度有关。廉洁程度越高的国家公众对腐败的容忍度越低,廉洁程度越低的国家公众对腐败的容忍度越高。其次要动员和组织人民参与监督,并与其他形式的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6](P611)再次要引导公众从本职工作做起,在职业活动中自觉做到廉洁从业。 因为,廉洁问题不仅仅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要求。
综上,大学生廉洁教育要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平台,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和理论资源,从大学生廉洁人格的养成入手,引导大学生逐步确立对廉洁的文化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五、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施途径
通过思政课程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在凝练廉洁教育的内容、 找准廉洁教育切入点的基础上,还需要在落实落细上下功夫,以推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 高校党委要承担起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体责任
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廉洁教育,并把它作为高校党委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的有力抓手。具体来说,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协同配合,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成立大学生廉洁教育领导小组和课程建设工作室,编制大学生廉洁教育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高校党政领导要带头走进大学生廉洁教育课堂。 同时,要积极探索不同年级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切入点, 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如大一可以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围绕自主自律自控,教育大学生理性消费、自觉避免沉溺网络。大二可以开展诚信考试、诚信履约教育,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大三、大四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廉洁从业教育,为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提高教师廉洁教育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廉洁教育无论是教学理念的确立、教学活动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都是要靠教师并通过教师加以落实。大学生廉洁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教师,所以要着力提高教师的廉洁教育意识和能力。 一是要坚定廉洁教育的立场。 有信仰的人才能讲信仰,有信仰的人才能播种信仰。 教师要坚信廉洁价值观, 始终秉持为党育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立场;二是要提高教师廉洁教育意识和能力。 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深刻体悟“教人求真”的目的是“学做真人”。教师的使命决定了教师在任何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要有德育意识,主动挖掘、精心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中的廉洁教育元素,不断在学生心灵中播下廉洁清正的种子。 三是要充满着情感。这里的“情感”既包括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的家国情怀,又包括着时时处处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还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满着的激情。 因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7](P177)教师只有充满着真情实感,才能在感动中感化学生,从而实现情感的传递和升华;四要严格自律。 “学高”和“身正”分别从学养和举止两个方面对教师提出了要求。作为传播廉洁价值观的教师,更应该自觉做到课堂内外一致、线上线下一致、校内校外一致,展现可亲、可敬、可信的良好形象,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 要把廉洁知识传播与廉洁价值观的引领结合起来
一方面, 要在廉洁价值观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 廉洁价值观的教育必须建立在“有理”的基础上。“有理”才能说服人、“理透”才能让人信服。传播廉洁价值观需要把廉洁价值观的理论知识与历史知识、国际经验与中国做法紧密结合起来,在宽广的视野中深入分析,才能达到理论深度和思想高度的统一。“有理”后还要注意“讲理”的方式方法。找准大学生在廉洁价值观方面的所思、所惑,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在“共情”中产生“共鸣”[8]。 另一方面, 要在廉洁知识传授中强化廉洁价值观引领。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深度挖潜课程中蕴含的廉洁价值观元素,精心设计,有机渗透。这种渗透应该既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又是教学内容合理的、自然的延伸,以淡化育人痕迹。
总之, 廉洁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它不仅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关系到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根基和社会长治久安。 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通过总结本国廉洁教育的经验,对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条件做出预判,其中一条就是中国的下一代能否保持廉洁[9]。 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廉洁教育,牢固树立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为将来廉洁从政、廉洁从业,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以积极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人生境界。